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场隧道为特长公路隧道,采用单向坡,左、右线需风量差异明显。针对新场隧道右线通风负荷过大的情况,提出双洞互补式通风方案,即增设横向换气风道,将左、右线隧道形成网络通风系统,利用左线中富余的新鲜风稀释右线中的污染空气,使左、右线隧道内空气质量均满足规范标准。根据新场隧道工程情况,通过方案比选,对双洞互补式通风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行研究,并对新场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方案进行设计。结果表明: 新场隧道采用双洞互补式通风方案可以在保证隧道内通风需求的前提下,取消斜竖井以及地下风机房等设施的设置,以较小的初期投资和后期运营管理费用,完善通风系统功能并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3.
李凌志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27(3):8-11
我国最早的铁路隧道通车至今已有120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学者们不断的深入研究,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2005年以前,我国建成的铁路隧道共7538座,目前正在设计和规划的隧道总长度仅约5000km。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高潮的掀起, 相似文献
4.
华丽高速公路营盘山隧道1号斜井和其担负的正洞段采用反坡排水施工。文章简要叙述了隧道大坡度反坡排水施工的特点,并从斜井施工和斜井转正洞施工两个阶段详细介绍了隧道排水系统的管路布置、设备选型、供电设施配置及施工管理和实施效果,为同类特长隧道斜井反坡排水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4,(11):5-5
石林隧道位于云南省弥勒-石林板桥区间,全长18208m,为云桂线最长隧道、全国最长单洞双线隧道、全国最长岩溶隧道、世界上最长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岩溶隧道。隧道最大埋深250m,最小埋深4.8m,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辅助坑道设置为“一贯通平导+两斜井”的模式。平导设于正洞左线线路右侧35m,全长18122m。石林隧道地质以灰岩为主,隧道大面积穿越碳酸盐岩地层,区内断裂交错发育,且位于弥勒富水块段,施工中遇岩溶裂隙、溶洞、溶腔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6.
7.
8.
为全面比较、分析成兰铁路云屯堡隧道采用合修(单洞双线)与分修(双洞单线)2种建设方案的优劣,针对云屯堡隧道进出口相连工程已开工建设的施工现状,以及隧道长度大于20 km的特点,根据隧道的地形、地质条件、辅助坑道设置状况,从防灾救援、工程投资、施工风险控制、施工组织、支护结构对软岩大变形的适应性、结构抗震、弃碴与环保、运营通风8方面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经过综合比较和分析,得出云屯堡隧道可采用合修方案修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最大跨度在23m左右,扁平率小于0.5,为超大断面隧道。通过对某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在几种围岩条件下多种施工开挖方案的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出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宜采用三心圆拱型断面和复合式支护衬砌,软弱围岩段宜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并通过相似模型实验研究,得到隧道围岩在施工中的位移发展,遵循台阶式发展过程并符合Hill函数变化规律,可对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类比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20,(Z1)
为了深入分析高寒隧道的温度场分布规律,依托西藏高寒高海拔珠角拉山特长公路隧道,采用数值模拟与数理统计的方法,重点探讨了隧道通风时间、围岩初始温度和隧道埋深3个变量下的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并引入调热圈概念,得到珠角拉山特长公路隧道调热圈深度与隧道通风时间函数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围岩初始温度下的调热圈是一样的;围岩径向深度越大,其温度变化对围岩初始温度变化越敏感;围岩初始温度越高,监测点的温度变化速率峰值越低,且整体温度变化速率也较小;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调热圈深度与隧道埋深、围岩初始温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分析高寒隧道的温度场分布规律,依托西藏高寒高海拔珠角拉山特长公路隧道,采用数值模拟与数理统计的方法,重点探讨了隧道通风时间、围岩初始温度和隧道埋深3个变量下的围岩温度场分布规律,并引入调热圈概念,得到珠角拉山特长公路隧道调热圈深度与隧道通风时间函数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围岩初始温度下的调热圈是一样的;围岩径向深度越大,其温度变化对围岩初始温度变化越敏感;围岩初始温度越高,监测点的温度变化速率峰值越低,且整体温度变化速率也较小;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调热圈深度与隧道埋深、围岩初始温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龙厦铁路象山特长隧道地下水特点(类型多、水文地质条件及赋存环境复杂、水量大、水压高等),制定了象山隧道超前预注浆、后注浆(径向注浆)的起始条件、注浆方式、注浆材料、主要注浆参数、结束标准、工艺以及质量检查、评价方法等内容,具有适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并在象山隧道施工中应用,效果良好。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金山特长隧道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单线单洞特长隧道,面临隧道勘察选线、施工方法选择、长距离通风、深竖井施工、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以及低氧环境下施工等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结合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当金山特长隧道的设计全过程,对特长隧道的勘察设计进行全方位介绍。针对当金山特长隧道"三高(高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两低(气温低、气压低)"的地域特点,以及"三长(单面坡长、独头通风距离长、反坡排水距离长)"、"两多(断层破碎带多、不良地质多)"、"两大(埋深大、水量大)"等工程特点,对"钻爆法、TBM法、钻爆法+TBM法"3种施工方案进行系统的经济技术比选,最终确定大型机械配套的钻爆法施工方案。最后对单线铁路特长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1)特长隧道选线时重视物探技术;2)处理好勘察与设计的关系;3)高海拔特长隧道应加大机械化施工;4)特长隧道应充分发挥平行导坑的作用;5)重视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为研究在多条区域性大断裂影响下的融合地段修建特长隧道的关键技术,文中依托广通至大理铁路祥和隧道的建设过程,针对大型断裂融合带地质复杂多变,结构受力环境差,整个隧道均位于软弱破碎地质环境中,安全风险高;同时在复杂地应力作用下,围岩稳定性差,支护变形普遍,隧底及无砟轨道动力稳定问题突出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采用“加强预报、平导超前、支护加强、调整工法、创新注浆、圆形衬砌”等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采用“排水减压、锚杆锁定、注浆补强”等措施,可有效解决隧底及无砟轨道动力稳定控制性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