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新建的隧道穿越既有隧道和其他建(构)筑物的现象逐年增多,为保护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对新建的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福建永宁高速公路虹桥隧道浅埋软弱围岩进口段下穿省道公路307线,为保证省道公路307线安全运行和虹桥隧道施工的安全,在虹桥隧道进口段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大管棚超前支护、省道307线临时改路,以及隧道复合衬砌支护和监控量测等方法,使虹桥隧道顺利下穿省道307线。  相似文献   

2.
以V级软弱围岩杏花村偏压隧道工程为背景,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大断面偏压隧道进行施工动态模拟,研究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开挖过程中力学特点,通过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FLAC3D准确模拟了软弱围岩浅埋偏压隧道开挖情况,结果表明,大断面偏压隧道开挖中,偏压侧位移较大;通过围岩应力状态、衬砌结构内力比较,综合分析了大断面偏压隧道开挖力学特点,结合锚杆支护的数值分析,总结了实际工程中支护方案拟定方法及偏压隧道开挖施工注意部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滇西红层隧道支护变形风险高、单线小断面铁路隧道由于空间受限施工速度慢等问题,结合滇西红层以紫红色泥岩、砂岩为主,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强度适中等工程地质特征,依托大瑞铁路秀岭隧道进口平导,在滇西红层小断面隧道中引入悬臂掘进机施工,通过在适应性、设计参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与钻爆法在投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悬臂掘进机在滇西红层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悬臂掘进机适用于围岩强度适中、围岩(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以及地下水不(弱)发育的隧道;2)悬臂掘进机对滇西红层围岩扰动小,初期支护可取消系统锚杆,并可以加大钢架间距;3)悬臂掘进机在滇西红层隧道施工中进度优势明显,特别对于Ⅳ级围岩,进度较钻爆法提高了近67%;4)悬臂掘进机早期资金投入较钻爆法高,且各级围岩条件下悬臂掘进机开挖单价为钻爆法的4~5倍。  相似文献   

4.
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三屯碑~新疆大学区间隧道临近既有建筑物施工为背景,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爆破技术在山区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二氧化碳爆破技术是通过加热爆破筒内的液态二氧化碳,使其受热膨胀产生高压气体冲击破碎岩体的施工技术,具有安全、便捷、环保、高效、经济等优点。二氧化碳爆破对邻近既有建(构)筑物造成的振动较小,不会对其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为城市地铁隧道近接既有建(构)筑物的控制爆破施工提供了一种思路和相关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5.
王明年  赵思光  张霄 《隧道建设》2018,38(8):1271-1278
依托郑万高铁湖北段大断面隧道洞群,针对其开挖断面面积大、软弱围岩占比高、采用大型机械化大断面法施工的特点,开展初期支护位移现场监控量测,对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包络回归分析,得到Ⅳ、Ⅴ级围岩深、浅埋不同大断面法(全断面法、微台阶法)开挖下初期支护位移沿隧道纵向的函数表达式及各工况下分段位移占极限位移的比值。最后结合 Q/CR 9218-201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中初期支护极限位移值,给出郑万高铁大型机械化施工隧道各工况下初期支护位移控制基准建议值。结果表明: 郑万高铁隧道Ⅳ、Ⅴ级围岩采用深、浅埋不同大断面法开挖时,按距掌子面距离的分阶段位移控制基准相差较大,现行Q/CR 9218-201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中统一规定不合理;围岩级别、埋深及开挖方法相同时,拱顶沉降和洞周水平收敛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超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国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纪平 《隧道建设》2009,29(4):441-445,465
新建温福铁路笔架山隧道断面跨度大,埋深极浅,围岩软弱,隧道既下穿高速公路又下穿国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的比选和不断优化,采用优化后的CRD法开挖、支护,同时采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反馈手段,动态指导施工,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通过对超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和国道施工技术的探讨,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7.
熊造 《公路工程》2016,(4):150-153,170
为了探求浅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合适施工工法,以某浅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浅埋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对隧道一新的施工工法(动态分部施工工法)与常用的三台阶法、CRD法、CD法及双侧壁导坑法等施工工法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动态分部工法的优缺点,并论证该新工法在依托工程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变形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七道梁隧道是甘肃省在建的开挖断面最大的公路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对隧道围岩收敛测量数据进行曲线分析,并从岩体质量、断层破碎带、不连续面空间位置、地下水、隧道埋深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岩体质量与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成反比;2)断层破碎带区段围岩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3)隧道开挖与不连续面成逆倾向、大倾角时,围岩变形小;4)地下水引起围岩稳定性下降,变形增大;5)隧道埋深也是影响围岩变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高速公路大断面隧道洞口段浅埋、偏压的特点,采用FLAC3D软件,计算不同工况下隧道开挖对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同时对隧道开挖工法的选择提出了合理意见。研究表明:边坡坡度是影响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坡度越大,隧道开挖后围岩位移值也越大。隧道的开挖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隧道开挖后边坡安全系数急剧减小,要避免在坡度大的边坡处开挖隧道。针对本隧道浅埋偏压大断面的特点,施工时不建议采用台阶法开挖,应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RD法与CD法这几种受力更为合理的工法,确保一次应力释放不会太大,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以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民安大道站—重庆北站(北广场)区间隧道下穿渝怀铁路隧道施工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岩质地层隧道常见的全断面法和台阶法2种施工方法近距离下穿既有隧道的影响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以研究不同施工方法对既有隧道应力、位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2种隧道开挖方式在未穿越上部既有铁路隧道时,对围岩的影响无明显区别,而在穿越既有隧道及开挖完成后,对既有隧道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全断面法较大,但全断面法在施工速度上较台阶法开挖更快。  相似文献   

11.
王航  韩磊 《公路》2012,(8):267-272
基于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的原则,在隧道洞口区段广泛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介绍了某浅埋三车道隧道下穿既有公路的施工方法及相应的支护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对于下穿既有公路的浅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以超前管棚、小导管注浆、加强掌子面临时支护、控制弱爆破、临时封闭仰拱为主要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保证施工期间公路车辆的通行。  相似文献   

12.
关宝树 《隧道建设》2016,36(7):771-781
强调对隧道开挖和支护关系的基本认识: 开挖和支护是隧道施工的2大基本工序,开挖的基本原则就是把对周边围岩的松弛降低到最小限度,弹性变形和少许塑性变形是容许的,超过围岩极限应变变形(过度变形或松弛)的场合需要依靠各种支护对策。开挖和支护有先挖后支和先支后挖2种模式,一般采用前者,当开挖后隧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后者。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采用大型施工机械的要求和大断面隧道的出现,对隧道开挖方法选择的观点有了极大变化: 1)在选定开挖方法时,要以大断面开挖为指向,围岩条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2)尽可能不采用施工中含有需要废弃的和临时性作业的分部开挖法; 3)把机械开挖法与分部开挖法相结合,如TBM导坑超前扩挖法,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已经成为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基本方法; 4)在同一座隧道,开挖方法频繁变化,既不经济也不安全,主张在全隧道中(除洞口段外)采用同一种开挖方法--全地质型开挖方法,如全断面法或台阶法,当围岩条件剧烈变化时,采用注浆、超前支护等应对措施。介绍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国规范、指南推荐的隧道开挖方法概况: 1)日本从隧道围岩级别、洞口段和洞身段等方面分类,给出隧道相应的开挖方法,基本以全断面法和台阶法为主;在断面比较大、比较长的隧道,采用TBM导坑超前扩挖法。2)美国把围岩分为岩质围岩和土质围岩2大类,其推荐的开挖方法基本相同,即全断面法、台阶法和中隔壁法,仅采用的支护方法不同。3)欧洲各国由于围岩条件总体比较好,多采用全断面法和台阶法。归纳选择开挖方法的基本条件: 施工条件、围岩条件、隧道断面面积、埋深、工期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玉渡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完全重启动分析法对浅埋隧道掘进爆破破岩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同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浅埋隧道掘进爆破及其振动效应进行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浅埋隧道钻爆施工,应重点控制爆破振动对开挖区隧道上部围岩、初衬结构的影响,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当浅埋隧道穿越地表上方存在重要建筑物时,已成形隧道形成的爆破振动放大效应对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4.
基于相似理论,构建典型偏压条件下隧道开挖模拟试验系统,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破坏过程与荷载模式进行具体研究。结果表明:(1)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破坏发展过程包括隧道开挖引起结构与地层变形,在隧道周边围岩中形成微破裂面,并逐步加密和向深层岩体延伸发展,随后深埋侧浅部张拉开裂,深层岩体产生剪切滑移,浅埋侧亦随之快速变形、滑移,直至整体坍塌等阶段。其关键阶段为隧道周边位置微破裂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深埋侧浅部地层张拉开裂;(2)竖向荷载总值随偏压角度增大而增大,与既有方法相比,实测偏压效应更为显著,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在既有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荷载值进行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15.
依托张桑高速公路第5合同段麻栗垭隧道,根据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工法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全断面法、上下台阶法以及环形预留核心土法三种不同开挖方式,比较不同开挖方式下的围岩应力、应变规律,确定一种适合麻栗垭隧道的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16.
江肇高速公路毛毡岭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肇高速公路毛毡岭左线隧道肇庆端洞口V级围岩超浅埋且为碎石土与全一强风化泥岩的软弱围岩,针对其实际情况,施工中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前进洞,减少了隧道施工对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破坏。隧道进洞采用了长管棚、小导管注浆等措施加固岩体,洞内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方法减少了隧道一次性开挖断面,施工中结合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了隧道安全通过超浅埋段,满足了施工工期要求和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江肇高速公路毛毡岭左线隧道肇庆端洞口V级围岩超浅埋且为碎石土与全-强风化泥岩的软弱围岩,针对其实际情况,施工中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前进洞,减少了隧道施工对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破坏。隧道进洞采用了长管棚、小导管注浆等措施加固岩体,洞内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减少了隧道一次性开挖断面,施工中结合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了隧道安全通过超浅埋段,满足了施工工期要求和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江肇高速公路毛毡岭左线隧道肇庆端洞口Ⅴ级围岩超浅埋且为碎石土与全-强风化泥岩的软弱围岩,针对其实际情况,施工中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提前进洞,减少了隧道施工对烂柯山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破坏。隧道进洞采用了长管棚、小导管注浆等措施加固岩体,洞内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减少了隧道一次性开挖断面,施工中结合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及时调整支护参数,确保了隧道安全通过超浅埋段,满足了施工工期要求和对自然保护区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监控量测作为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程开展中只能采集到布设点处的某一时间段内的变形量,对隧道建设的指导意义有限。本文通过对隧道掘进过程中变形沉降与隧道埋深、掌子面与监测断面之间距离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依托汤家沟隧道监控量测数据,FLAC~(3D)模拟隧道的开挖过程,得到了变形位移与隧道埋深、掘进时间(通过开挖进尺与掌子面距量测断面换算)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将隧道埋深的影响进行归一化,变为拱顶下沉函数的变化系数,得到了隧道掘进变形位移关于隧道埋深、掘进时间的二元函数关系,此函数可预测任意断面、任意时间的变形值,对隧道信息化施工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0.
结合哈大客运专线重点隧道——台山隧道施工实例,主要介绍该隧道位于浅埋偏压地段,为哈大客运专线两座扩大断面隧道之一。该隧道最大开挖断面为209m2,是目前国内客运专线施工中最大的扩大断面隧道。设计Ⅳ、Ⅴ级围岩段采用CRD工法施工,但由于该隧道为石质围岩,爆破对中隔壁影响很大,因此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对原设计工法进行了创新,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