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观仿真模型以车辆群体为分析单元,与宏观模型相比具有分析精度高、分析指标全面等特点,与微观模型相比具有建模工作量小、运行速度快、路径分析功能强等优点,是进行区域交通分析最适合的工具。以中观仿真模型TransModeler为研究对象,从路段和交叉口两个层面说明模型的车队分离和合并原则,从车队的头车和尾车的速度模型分析车队的整体运行模式以及区域交通的工作流程,详细说明可以参照宏观模型划分区域小区,利用路段流量反推OD矩阵、模型校核流程及区域仿真评价指标等。该研究为中观仿真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并为利用TransModeler从中观层面分析区域交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观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及其案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仿真模型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类,中观交通仿真模型是一种能够兼顾宏观与微观模型优点的交通流动态仿真模型。国内对宏观、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对于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研究还很少。根据中观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的模块构成及功能特点,将其应用于道路交通中,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对于推动国内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研究及国内路网规划的逐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交通产业的结构组成和影响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结构层次,分析了交通产业的合理结构和变化趋势,明确了我国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主要措施,从而从宏观角度建立了交通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模型,为我国交通产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交通规划软件所使用的方法从对交通量的宏观分配转变为对单个车辆的微观仿真.这一方法论的改变意味着需要对委任交通工程项目、项目管理以及对其结果进行解释等的职能部门的指导方针进行更新,以便能反映微观仿真的独特能力.与之前的模型相比,微型仿真能够更完整和详细地反映道路交通状况的内在变化.位于苏格兰的SIAS交通规划咨询公司就此编写了《微观仿真最佳咨询项目指南》和《交通微观仿真分析指南》,以帮助交通从业人员从事微观仿真项目和解释其结果.这些指导方针是基于该公司进行项目咨询和开发S-Paramics微观仿真软件的经验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动态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交通产业的结构组成和影响因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结构层次,分析了交通产业的合理结构和变化趋势,明确了我国交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主要措施,从而从宏观角度建立了交通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模型,为我国交通产业的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种路网交通流参数的融合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数据驱动与中观交通仿真融合的交通流预测框架.该框架将数据驱动 方法在路网局部断面和路段的高精度预测能力与中观交通仿真的路网范围预测能力结 合起来,通过可信度高的路网局部断面和路段预测值,在线修正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参 数,使得中观交通仿真模型能够逼近、反映交通流运动趋势,提高路网范围交通状态预测 精度.通过结合路段旅行时间预测与中观交通仿真的实例分析证明,断面和路段预测和中 观交通仿真结合发挥了两者各自的优势,预测结果优于单一的中观交通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锋  段仲渊  李智 《城市交通》2008,6(1):39-42
1发展历程 深圳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引进多种不同层次交通软件,发挥各自特色,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交通模型。1994年引进TRIPS软件开展罗湖中心区交通研究,建立起基于TRIPS的特区道路宏观交通模型。1998年结合CTS/RDS项目,并参考香港CTS/RDS交通模型,完善了宏观交通模型,将基于TRIPS平台的模型系统整体移植到EMME/2的平台中,  相似文献   

8.
从控制体积的离散思想出发,利用有限元的加权余量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中观交通流建模方法。并利用此思想建立了基于速度-密度关系宏观交通流LWR模型的中观交通流模型。研究了该中观模型的数值解法并且基于多分辨率仿真系统平台通过C++实现了该算法,通过仿真案例对模型的物理特性、实际效果进行了评价,仿真结果表明:该中观模型的结果符合经典的流量、密度与速度曲线规律与实际场景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长期坚持数据和模型驱动的交通规划理念,经过20年的积累,建立了面向规划决策支持的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体系,在多元数据融合与大数据挖掘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深圳市交通大数据平台包含的三类数据:偏静态的城市空间数据、传统调查数据、偏动态的交通多元数据,阐述大数据对交通规划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大数据对交通模型和运行仿真的影响,深圳市积极推动交通规划技术创新,建立区域–宏观–中观–微观一体化的交通仿真模型体系、融合实时数据的交通运行和评价系统,也使得绿色交通优先等规划理念更易实施。最后,对车联网、智慧交叉口、交通主动控制、个性化信息交互等影响交通规划创新的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一种虚拟交通环境中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虚拟交通环境中车辆行为仿真的逼真度及解决用户与系统的实时交互问题,提出了一种微观交通模型.该模型由道路模型和车辆行为模型构成:道路模型包括了车道的交通属性、几何形状、路网拓扑关系等数据;车辆行为模型考虑驾驶员的交通性格、车辆性能等因素,包括自由行驶、跟驰及换道模型.车辆行为模型可检测与用户所驾驶的汽车仿真器的位置关系,并作出减速、换道、停车等响应.建立了包含153个车道的虚拟交通环境,对模型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能够反映仿真车辆的个体行为差异;路网中仿真车辆为600辆时,仿真周期约2~4 ms,能实现实时仿真及与用户的实时交互.   相似文献   

11.
本篇汇编了7个具有代表性城市的交通模型系统建设示例,包括北京、昆明、南京、深圳、杭州、广州和宁波。由于篇幅有限,主要从城市交通模型的发展历程、模型架构、模型特点、模型应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研发动态等方面进行了概述。通过这些示例介绍,以期使读者对不同城市的交通模型系统建设有所初识,同时亦有所获取,以更好地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交通模型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2.
湍流模式理论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部分有关湍流模式理论的文献和资料作了总结和归纳,从中简明扼要地勾画出了湍流模式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梗概。  相似文献   

13.
投标问题的对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投标问题的性质和影响中标的因素,本文应用对策理论建立了投标问题的双矩阵对策模型和n人非合作对策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物理模型方法作为科学思维方法的一种基本形式,在物理科研、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物理模型的分类和特点,使物理教学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注重物理思维、方法的学习和培养。  相似文献   

15.
在既有规划编制导则中,已经明确交通模型和交通需求分析是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交通模型的价值并非仅仅体现在预测结果和精度上,更在于编制过程中对交通特征和供需关系的分析,对战略方案、系统方案的指导、解释、论证的作用上。但在现实规划编制中,模型的地位和价值在丧失,日益成为项目成果中的摆设品,难以支撑交通需求深入分析,并与战略构思、方案制定相脱节。与此同时,规划实践、大数据、交通模型的发展趋势,亟须重新审视模型的价值,提升模型精细化的定量分析水平。最后,从机制保障、应用推广、功能拓展、科研攻关等方面,提出促进模型价值提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Petri网模型的程序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Windows平台上Petri网模型的程序仿真方法--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线程和线程同步对象实现Petri网模型的两个基本元素(状态和变迁)的算法,并用一个模型来验证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算法正确,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客观量化多目标决策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网规划方案优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众多因素的不确定和具体问题的特殊性,虽然,在理论上有很多决策模型可以应用,但哪个模型选出的实施方案更符合实际,从某种意义上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本文选择了使用率较高的传统的逼近于理想解法(TOPSIS)、灰关联与理想解法的组合法及最小隶属度偏差法等三种方法对某省干线公路网规划方案的优选进行了比较,其优选结果出现了差异.公路网规划决策中,在不确切知道哪个决策模型较合适的情况下,应多选几个决策模型进行计算择优,从而使所选实施方案可信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赵慧 《交通标准化》2011,(22):128-133
根据动态OD估计所利用的数据特性,将动态OD估计模型划分为基于固定源数据的OD估计模型和考虑移动源数据的OD估计模型,开展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动态OD估计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于点焦映射的概念建立了两个两层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较深入地讨论了两种模型在锥意义下的凸性,获得了使两个模型锥凸性成立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评价由道路系统以及交通量的改变而引起的交通行为特征变化时,交通微观仿真模型正迅速地成为首选的工具。交通微观仿真模型与传统分配模型在建立、产生结果和报告等方面存在某些共性,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从对数据要求的讨论到模型的建立,介绍了应用微观仿真模型的全过程,并探讨了如何使用微观仿真模型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进而分析各方案所产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