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大型机场航站区陆侧道路交通需求多、交通组织复杂,历来是机场综合交通规划设计重点与难点。本文系统介绍了大型机场航站区各类主要设施,分析了航站区主要交通流程,研究了关键设施道路需求预测方法及主要参数,总结了航站区道路系统布局基本原则,为科学开展大型机场航站区道路规划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机场群运行方式下的航班时刻与频率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枢纽机场的拥堵问题,提出了机场群航班时刻与频率优化策略.应用运输需求管理理论,以旅客最小出行损失时间为目标函数,以旅客流失率与航空公司客座率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机场群运行方式的航班时刻与频率优化模型.根据机场群内5个机场的地面交通时间与枢纽机场的航班数量与平均延误的关系,将机场群内各个机场的旅客需求进行分类,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计算了航班时刻与频率、旅客出行损失时间、机型与数量分配方式.计算结果表明:在机场群运行方式下,旅客需求分为7类,满足全部旅客需求的航班数量为11个,旅客出行损失时间为123 403 min;在独立运行方式下,旅客需求分为8类,满足全部旅客需求的航班数量为13个,旅客出行损失时间为165343 min;在机场群运行方式下,采用遗传算法求得的满足全部旅客需求的航班数量为11个,旅客出行损失时间为126119 min.  相似文献   

3.
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研究了机场群旅客出行决策行为.针对不同出行需求的旅客,综合计划延误时间、票价、出行在途时间“可靠性”和“不可靠性”动态设置出行决策参考点,并考虑航班容量限制因素,构建了旅客出行选择模型,并将实证调查数据分别与累积前景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前景理论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机场群航空旅客的出行路径决策过程,旅客选择行为随着出行目的不同而不同;与期望效用理论模型比较,该模型对描述航空旅客决策行为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因此,机场应根据自身市场定位并结合旅客有限理性特点优化航班频率、票价和航线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出行效用角度出发对空铁联运旅客需求进行研究。结合前景理论与后悔理论提出基础效用、风险感知效用和欣喜效用,基于转换的重力模型优化效用函数,得到腹地城市-高铁-航班的旅客需求预测模型。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为目标机场,综合长三角机场群中旅客吞吐量大于1 000万的机场、距离最近的十个机场以及根据行政划分的江苏省所有机场进行空铁联运旅客需求研究。基于Wilson模型提高空铁联运辐射半径的预测精度,构建腹地城市年人均出行次数与人均GDP的关系式,得到腹地城市的空铁联运旅客需求,并进一步根据旅客出行效用评估进行空铁联运客流分配,为机场准确识别出空铁联运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多数机场在规划之初并未将轨道交通纳入机场集疏运体系,同时城市群区域多机场对多城市的状况也为机场间的陆侧交通衔接带来巨大挑战。以美国东海岸7个典型机场为研究对象,分析机场轨道交通发展因素及衔接模式。基于案例机场陆侧轨道交通客运量和分担率变化情况,总结轨道交通需求增长趋势,剖析机场轨道交通需求增长影响因素,包括机场客运吞吐量增加、非商务旅客出行比例增加、航空旅客年龄及收入降低,以及携带行李数量增加。最后,总结机场与陆侧轨道交通衔接的3种主要模式及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获取我国铁路客车无障碍设计的相关依据,从分析乘客的需求出发,先后建立了行动不便旅客乘坐铁路客车的需求模型、车厢的无障碍流线模型和无障碍区域的基本布局模型,对比得出了最优的理论布局方案;通过真人实验和虚拟人仿真研究,明确了轮椅回转空间、通行宽度、轮椅使用者手的可及范围等关键尺寸;最后整理提出了我国铁路客车无障碍信息符号及其放置位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铁路客车应设有优先座位、专用无障碍车厢和通用齐全的无障碍信息符号;宜将轮椅席位和无障碍厕所集中设置于无障碍车厢侧门入口处的两侧;优先座位数应不低于每列车总席位的5%;列车8节及以下数量编组时应设置1个轮椅席位,8节以上编组时应设置2个轮椅席位;无障碍流线上的转弯处应预留轮椅转弯空间,直径应不小于1 500 mm;通行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950 mm;操控设备宜安装于离地板面高389~1 354 mm范围;操作台面深度宜小于423 mm.   相似文献   

7.
商璐 《交通与运输》2020,36(2):6-10
为保障机场交通中心地面及地下、人行和车行等各系统间协调运作,旅客和接送人员高效、便捷、安全地进离场,创新研究了机场交通中心规划与设计过程中静态动态结合的设计方法。以杭州萧山机场为例,首先,通过静态计算和仿真辅助结果分析评估总体交通需求、梳理各功能区的交通组织,验证交通枢纽设计的合理化、高效化、集约化;其次,对多种设计方案建立VISSIM车辆仿真模型和LEGION行人仿真模型,对机场陆侧交通组织规划、各交通节点设计及楼内人员排队空间进行动态对比分析;最后,得出可信的量化分析结果和可视化动态演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都市圈融合发展的趋势打破了原有机场服务各自城市的发展格局,需要立足都市圈层面,建立航空交通枢纽复合发展模式。以往研究局限于旅客选择理论和机场自身密度等,因此尝试首先从都市圈范围和机场服务范围入手,界定都市圈内机场服务市场;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多个都市圈机场发展经验,将都市圈航空枢纽复合发展模式归纳为四种,并结合案例深入研究各类方法的适应性;最后立足于广佛都市圈实际情况,以实际客流需求为导向,比选分析四种发展模式的优劣势,探索研究适合广佛都市圈航空枢纽发展的模式,并对下一步广佛都市圈内机场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旅客空铁联运换乘组织效率,针对现阶段国内旅客空铁联运广泛采用的机场巴士换乘模式,兼顾旅客利益和企业利益,以旅客由于候车产生的总损失最小和企业总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基于不同时段客流量的换乘巴士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针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进行求解.以A城市旅客空铁联运...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铁建设和机场数量的增多,民航与高铁的竞争及区域机场间的竞争日渐激烈,给机场旅客吞吐量预测带来挑战,仅考虑单一机场要素的预测方法已无法适应区域内多机场系统旅客吞吐量的预测需要.文中同时考虑民航与高铁以及机场间的双重竞争,对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多机场吞吐量预测进行研究.在探究客流分担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竞争环境下的多机场旅客吞吐量需求预测双层Nested Logit模型,提出双重竞争下机场吞吐量预测方法.确定旅客出行行为选择的显著影响因素,构造效用函数,进行问卷设计与样本数据采集,利用T ran-sCAD软件对效用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和标定.以珠江三角洲机场群为依托,对提出的方法进行示例应用.结果表明:双层Nested Logit模型能较好地量化表征航空与高铁及机场间的双重竞争关系,且能同步预测包括目标机场在内的机场群内所有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便于机场群的整体性规划和协作,为旅客吞吐量的准确预测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航站楼内旅客空间行为模式研究,对航站楼满足不同属性旅客需求、提升服务水平至关重要。研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国内出发旅客的空间选择行为进行大致细分。将国内出发旅客的行为路径聚类为5种空间行为模式,并分析了旅客性别、年龄、收入等基本属性在这5种空间行为模式上的不同分布,说明机场航站楼商业设施对女性旅客的吸引力更强;中青年旅客容易在非职能区域发生停留行为进而引发消费活动;未在机场乘过机的旅客对航站楼各类商业设施有强烈的兴趣;收入水平与旅客对机场非职能区域的选择概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研究通过分析航空旅客空间行为模式差异,对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提升机场管理水平和空间布局优化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用机场是民航业的两翼之一,为航空发展提供发展平台。合理布局通用航空机场对建立健全区域通用航空产业链、完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影响通用机场布局的因素,采取机场密度法、航空需求法、覆盖度法等综合预测通用机场规模。以连云港为例,研究其通用机场布局方案,为连云港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十四五”期我国城市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系统梳理我国城市交通无障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基于对“十四五”期城市交通无障碍发展形势需求的分析研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十四五”期,我国城市交通无障碍发展将面临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需求品质化、交通智能化的多重趋势叠加,需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双向发力,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推广普及通用设计、完善慢行交通体系、推动无障碍公交认证、加强日常维护管理、提升出行服务水平、加大资金用地保障和营造无障碍出行文化等方面采取对策,推进城市交通无障碍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十四五"期我国城市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系统梳理我国城市交通无障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基于对"十四五"期城市交通无障碍发展形势需求的分析研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十四五"期,我国城市交通无障碍发展将面临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需求品质化、交通智能化的多重趋势叠加,需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双向发力,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推广普及通用设计、完善慢行交通体系、推动无障碍公交认证、加强日常维护管理、提升出行服务水平、加大资金用地保障和营造无障碍出行文化等方面采取对策,推进城市交通无障碍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旅客出行调查数据,研究航空旅客机场接驳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将潜在变量分为接驳方式服务水平(包括时间、费用等)和旅客个体属性(包括旅客类型、出发地等),通过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确定关键解释变量。以嵌套Logit(NL)模型为理论基础,指出机场不同类型旅客接驳方式选择的差异性,并以商务旅客为例,利用模型预测各接驳方式比例。模型结果显示: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是影响机场接驳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在两类潜在变量中体现出不同的显著性;携带行李数量(便捷性)和舒适性等也影响接驳方式的选择。最后,利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数据对模型实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管理网络预约出租车(简称"网约车")在机场陆侧的停车行为,集中节约陆侧交通设施资源,从而提升机场航空旅客的出行品质,就需要在明确机场陆侧停车设施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考虑机场陆侧网约车的停车需求,以把握住机场陆侧网约车停车管理的重心。本研究从国内典型机场网约车管理现状与问题出发,根据网约车的停车特性与航空旅客乘车需求,总结研究出管理机场陆侧网约车停车的必然途径,并从停车供给、停车需求、停车行为等方面提出机场对网约车可采取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机场航站楼值机大厅的旅客交通特性,以南京禄口机场T2航站楼值机大厅的实际情况为主要立足点,将值机大厅划分为三个区域:进出区、通道区和商业区后通过视频录像采集的方法对各区域的旅客交通特性三参数(流量、密度、速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参数间的关系进行函数拟合。结果发现值机大厅各区域的旅客平均速度分别为0.801,1.089,1.188 m/s,均低于国内外行人的平均速度;各区域内旅客密度与速度拟合关系呈反向线性关系,旅客速度随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旅客密度与流量拟合关系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旅客流量随着密度的增大先增大到最佳旅客流后再减小,直至达到阻塞密度。研究结果对机场建立客流预警等级,进一步规划发展商业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的运输方式需求,提出了评价运输方式的指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3种机动化运输方式的性能分析比较.在综合考虑涉及旅客和机场运营方的核心指标后,对运输方式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建立了评价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运输方式的量化方法,最后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19.
民用机场航站楼站前高架桥的设计有其特殊性,是航站区总体交通布局的一部分,是出港旅客到达航站楼最主要的交通通道。其设计成形与航站楼位置、航站区进出场路、地下地面停车场均有密切关系。从桥梁平面、横向和竖向设计、上部结构、下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初步归纳出航站楼站前高架桥的若干设计特点,对同类桥梁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的运输方式需求,提出了评价运输方式的指标,通过对目前常用的3种机动化运输方式的性能分析比较,在综合考虑涉及旅客和机场运营方的核心指标后,对运输方式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建立了评价机场多航站楼体系间运输方式的量化方法,最后对实际案例进行了方法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