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解决矿山法铁路隧道施工拱部常出现的衬砌背后脱空、二次衬砌厚度及强度不足等质量缺陷问题,提出矿山法隧道拱部采用装配式预制管片结构的新思路,并基于时速350 km双线铁路隧道,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研究拱部装配式衬砌结构的系列设计参数。主要研究结论有: 1)提出拱部装配式衬砌环向不分块的整体预制形式,综合考虑理论计算结果、行车安全分析、机械设备运输及拼装能力、拱部衬砌承载能力等,确定拱部管片环向弦长8.6 m、纵向幅宽2 m、衬砌厚度50 cm的结构尺寸及配筋设计参数; 2)提出拱部预制管片之间环缝采用螺栓连接、拱部预制管片与现浇边墙采用“L”型榫接头的接头形式及其设计参数; 3)为保证拱部管片的顺利安装,“L”型榫接头应考虑一定的施工误差,同时拱部预制管片与初期支护间应预留安装空间,后期通过管片背后纵向注浆填充密实。隧道拱部装配式衬砌技术成功应用于重庆胡家沟隧道,总体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何泉  陈真  杨义  齐如见  刘盛  房玉中 《隧道建设》2022,42(8):1491-1498
为解决矿山法施工铁路隧道二次衬砌拱顶易出现的空洞、厚度不足、裂缝、掉块等病害,以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胡家沟隧道为依托,采用拱部预制衬砌替换现浇衬砌的方法,研究拱部衬砌预制工艺、高精度悬臂侧墙施工工艺、拱部预制衬砌运输及拼装施工工艺和拼装配套设备,并阐述装配式衬砌在施工中需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及对策,如采用高精度衬砌模板台车解决接头直线度的问题、采用全环通长定位筋解决悬臂侧墙钢筋骨架稳固的问题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新型装配式衬砌拼装技术。经现场应用表明: 1)采用“拱部预制衬砌+侧墙现浇”的装配式衬砌施工技术是可行的,可以有效解决矿山法施工隧道拱部质量缺陷问题,提高拱部衬砌质量; 2)新型装配式衬砌采用“L”型榫接头及大球形接头,大球形接头较“L”型榫接头更易控制施工质量,更易于拼装; 3)通过采用拱部预制衬砌高精度定制钢模、高精度悬臂模板台车、悬臂侧墙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进行二次精调等关键技术,保证了接头施工精度,满足了拼装要求; 4)通过分析衬砌结构受力变形监测数据,得出隧道衬砌结构内力的受力变形规律; 5)新型装配式衬砌施工技术机械化程度高,施工过程中结构稳定可靠,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隧道工程建设质量,针对国内明挖隧道装配式结构发展不成熟问题,以新森大道隧道为依托对超大断面明挖隧道装配式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展开研究,同时建立适用于公路、市政超大断面隧道装配式明挖结构体系,即“全预制”“仰拱现浇+上部预制”,并提出结构构造厚度建议值及多道防水构造方案。通过分析总结和数值模拟得出: 1)“仰拱现浇+上部预制”4分割方案在回填工序下的结构力学响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该分割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应力、位移以及连接部位接头的张开角等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具备一定安全储备; 2)结合依托工程,提出一种适应于超大断面明挖隧道装配式结构的“边墙安装—仰拱现浇—拱顶拼装—细部作业—覆土回填”的施工方法及步骤。  相似文献   

4.
吴成刚  罗杰俊  林放 《隧道建设》2022,42(3):414-419
为研究装配式车站出入口环框预制结构受力,给出入口环框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首先,分析装配式车站预制环框从施工到使用各阶段不同的荷载模式。其次,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环框结构从施工安装阶段、覆土回填阶段到出入口施作完成阶段的受力特点。然后,指出预制环框结构同顶板结构之间凹凸榫槽在完成接缝注浆后,沿车站纵向形成整体,对环框受力较为有利;同时,预制环框结构与顶板形成整体后共同抵抗覆土阶段及长期使用阶段的各项荷载,可以满足装配式车站拼装施工要求及后期车站结构整体受力要求。最后,提供一种设置临时钢支撑的安全储备措施,并对其结构受力进行验算,确保出入口环连续拼装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发挥装配式结构的工厂化、模具化、机械化、标准化优势,将装配化引入至矿山法隧道建设中。通过对国内外类似工程详细、深入的调研,借鉴国内外盾构、TBM的成熟设计和施工经验,综合工程类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试验研究与现场应用反馈等技术手段,开展地铁矿山法隧道装配式二次衬砌结构初步研究。结果认为矿山法隧道二次衬砌结构采用全部预制构件进行生产及安装可行。矿山法隧道装配式二次衬砌采用马蹄形断面形式,钢筋混凝土平板形衬砌片,衬砌片厚度为300mm或350mm,分6块,全部预制,错缝拼接,环宽1200mm,衬砌片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根据拼装机设计原理(是否能够提供对衬砌片的持续纵向挤压力)的不同可采用弯螺栓或者直螺栓。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隧道临时支护结构施作耗时长、拆除后难以利用的难题,提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预制临时仰拱设计与施工方案,并在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法中进行应用试验。通过对比现场光纤光栅传感器测试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预制临时仰拱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预制临时仰拱制作简单、拼装快速并可重复应用,可在大断面隧道三台阶临时仰拱七步施工方法中快速形成临时仰拱,使中台阶开挖后初期支护体系临时封闭成环;2)与传统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方案相比,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预制临时仰拱"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初期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其中初期支护结构最大主应变降低约72%,拱顶沉降降低约78%;3)设置预制临时仰拱使中台阶封闭成环,可以很好的改善初期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性能,有效减小隧道开挖后围岩塑性变形范围,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旭东 《隧道建设》2019,39(Z1):420-432
为解决川藏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机械化设备配套问题,结合隧道9条作业线,针对每条作业线对设备进行分类,从设备性能、结构参数与川藏铁路隧道断面大小、海拔高度、施工效应等方面对国内现行隧道机械化设备进行适宜性评价初探,提出隧道施工9条作业线配套的机械化设备。基于配套设备,初步提出川藏铁路隧道机械化配置模型,将隧道机械化配套划分为3种类型,即低海拔高配型(A)、低海拔低配型(B)、高海拔高配型(C)。A型是以“凿岩台车+混装炸药台车”为代表的机械化配套类型; B型是以“风枪+开挖台架”为代表的机械化配套类型; C型是以“凿岩台车+混装炸药车+高原型挖装设备+电动运渣设备+高原制氧机+移动式免维护空压机”为代表的机械化配套类型。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隧道仰拱及仰拱填充整体浇筑的可能性,解决仰拱与仰拱填充分开浇筑与整体浇筑的争论,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建立荷载-结构模型,针对填充体不设置中心沟(管)、设置中心管、设置中心沟3种情况,分析仰拱填充不同浇筑时机对衬砌结构受力性能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当仰拱填充内不设置中心管(沟),仰拱填充与仰拱整体施作,基本不影响衬砌结构受力性能;2)当仰拱填充内设置中心管,仰拱填充与仰拱整体浇筑,对衬砌结构受力性能影响较小,但填充表面中心处拉应力较大,为分开浇筑工况的7倍以上,加之中心管上部填充体厚度较薄,对抗拉不利,易开裂破坏,仰拱不宜与填充整体施作;3)当仰拱填充设置中心沟,仰拱填充与仰拱整体浇筑,对衬砌结构整体受力较为不利,不宜整体施作。  相似文献   

9.
徐赞  胡必飞 《隧道建设》2011,31(6):770-775
为适应TBM快速掘进、步进对仰拱预制块生产的要求,以西秦岭铁路隧道仰拱预制块生产为研究背景,介绍仰拱预制厂生产规模和工艺确定、功能区域设置、生产设备配置以及排水、防水、通风、应急照明等配套系统的建设及日常维护要点,并着重阐述了在整体弃碴填筑体上带天车运行轨道钢结构预制厂房的基础建设、运用液压翻转机脱模和空中翻转情况下厂房高度的确定办法。实践证明,配置合理、功能齐全、配套系统完善的预制厂房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确保快速连续的生产施工。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矿山法施工时,隧道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脱空、厚度不足、掉块等质量缺陷,对此,提出采用“拱部预制衬砌+悬臂现浇边墙”的新型装配式衬砌结构,以保证悬臂现浇边墙满足拼装要求。以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胡家沟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仿真+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悬臂边墙混凝土浇筑、边墙接头精度控制等工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精度悬臂边墙施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荷载+结构法计算模型”计算分析,悬臂边墙具备结构自稳定性;2)通过采用刚度大强度高的悬臂模板台车对称分次浇筑、台车二次精调、全过程监测等措施,保证了悬臂边墙的高精度和施工稳定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20,(8)
随着科技的进步,山岭隧道施工技术逐渐向着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目前已经开始采用了三臂凿岩机、大型湿喷机械手、液压移动仰拱栈桥等设备,形成了新的施工工艺,如机械钻孔、仰拱及填充分次浇筑等等。现依托某铁路隧道重点研究了液压仰拱移动栈桥施工仰拱技术,揭示了当前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后续改进的研究方向,为类似隧道的仰拱施工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接头是装配式隧道建设和运营阶段最为薄弱和关键的部位,其设计及力学性能评估是一项必要的研究工作。为评估圆形和方形钢榫接头的抗弯性能,开展了大尺寸接头抗弯试验,研究了接头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挠度、接缝张开量及应变变化规律,探讨了其接头旋转角、延性、断裂韧性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圆形钢榫接头的承载能力弱于方形钢榫接头,极限荷载及其对应的挠度分别比方形钢榫接头小77.71 kN和6.797 mm;同一荷载水平下,方形钢榫接头的张开量和旋转角更小,其抗变形能力强于圆形钢榫接头;2种钢榫接头的混凝土和钢筋应变响应规律在整体上相似,但方形钢榫接头的最大压应变仅为圆形钢榫接头的15%;圆形钢榫接头表现出渐进失效行为,其挠度延性指数和旋转延性指数分别是方形钢榫接头的2.28倍和1.98倍,且最终旋转角和单位荷载下旋转角增量均小于方形钢榫接头;2种钢榫接头受压弯曲时,圆形钢柱将荷载传递至接头底部,使混凝土受拉区破坏过大,主要表现出拉弯破坏模式,而方形钢柱联合更多承压区混凝土受荷,使承压区混凝土破损面积为圆形钢榫接头的3倍左右,主要表现出压弯破坏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矩形隧道的接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斌彬  李旭升  胡苏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212-215,M0022,M0023
工业装配式结构设计施工快捷方便,质量有保障,绿色环保,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国内市政隧道工程预制拼装应用较少。以成都一环磨子桥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城市下穿隧道预制拼装结构的拆分、接头设计、防水及耐久性设计和施工工艺,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云南香丽高速公路穿越富水炭质板岩地段,多座隧道出现隧底结构破损,破损主要特征为隧底填充混凝土沿隧道中线纵向开裂,裂缝上宽下窄,呈"V"字形,对于隧道施工以及后期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该文以香丽高速公路典型富水炭质板岩地层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和数值计算分析等方法,分析隧道底部结构破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隧道底部结构破损主要是由于仰拱积水,隧道基底围岩遇水软化,导致隧道底部结构所受拉应力过大,出现张拉裂缝;隧道仰拱现状也对于仰拱受力不利。对于基底围岩进行加固,以及适当调整仰拱曲率可以避免隧道底部结构破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色季拉山隧道为川藏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长度超越我国已建和在建山岭铁路隧道,特长隧道面临陡峻的高原地形、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高原高寒环境和严格的环保要求,隧道修建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论文结合隧道环境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建设重难点,经专题研究,开展了多个高原复杂越岭线位、隧道分合修、特长隧道总体施工方法和防灾救援等重大工程方案研究,对TBM法隧道段设计、TBM设备选型及关键技术要求、长大辅助坑道设计、越岭防灾救援等关键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论述,并针对高地应力下的硬岩岩爆防控关键技术提出成套设计方案。色季拉山隧道推荐38km长隧道越岭方案,采用"敞开式TBM为主,钻爆法为辅"的分修方案,按照"以人为本、有序疏散、安全待避、限时救援"的原则设计2座紧急救援站,制定了"预警先行,主、被动防控及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岩爆综合防治技术。相关设计可丰富我国复杂环境下长大越岭隧道的设计技术,也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月17日,中国川藏铁路首座超长隧道——桑珠岭隧道正式贯通。该隧道全长16.449 km,最高岩温达89.9℃,是目前中国铁路隧道修建中遇到的最高岩温隧道。川藏铁路是"天路进藏"的5条铁路之一,该铁路拉林段连接拉萨市与林芝市,将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该段铁路共有47座隧道,桥隧总长301 km,占比75%。桑珠岭隧道是川藏铁路中非常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位于西藏山南市桑加峡谷区,于2014年12月开工建设,经过1 200多名建设者1 125 d连续施工,攻克岩温高、岩爆强等难题才得以贯通。隧道内岩温最高达89.9℃,洞内环境温度最高达56℃。受高温影响,作业人员在作业区持续工作不能超过2 h。为解决岩温  相似文献   

17.
林春刚 《隧道建设》2022,42(4):554-569
为提升铁路隧道拱墙衬砌、底部衬砌、水沟电缆槽衬砌结构实体品质,解决隧道整体衬砌质量缺陷难题,采用拱墙衬砌智能化模筑、底部衬砌一体化浇筑、水沟电缆槽同步一次性浇筑施工技术,结合混凝土自动喷雾养护施工工艺,有效减少或消除衬砌空洞、裂缝、不密实、渗漏水、止水带偏位、施工缝压溃、开裂掉块等质量缺陷问题; 通过成套装备研发,创新施工缝质量控制技术、拱顶浇筑饱满度控制技术、拱墙衬砌预防空洞施工技术、仰拱与边模一体化施工技术、水沟电缆槽机械化施工技术、喷雾养护温度及湿度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工序施工工艺质量及施工标准,辅以信息化手段和自动监测技术,达到衬砌全过程质量可控。结果表明: 该施工技术与成套装备创新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衬砌施工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衬砌施工技术水平,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效减少衬砌质量缺陷,提升衬砌施工品质,确保隧道衬砌满足设计及运营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溶洞的存在降低了围岩整体性,在隧道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水害等事故,严重降低了结构安全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隧道正下方溶洞对衬砌结构受力及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隧道下部围岩存在空洞降低了围岩整体性,导致隧道仰拱下部填充不密实,降低了围岩强度;隧道下部溶洞对仰拱处影响较大,衬砌仰拱中心处外侧受拉严重,极易发生开裂,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了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川藏铁路隧道工程规模大,地质条件极端复杂,高原高寒特殊气候显著,建设难度极大。为做好隧道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通过大量调研、总结类似工程技术、专题研究和科技攻关,提出"科技引领、重视环境、安全智能"的川藏铁路隧道设计新理念,形成隧道选址、分合修、横断面、支护结构、防排水、防寒抗冻、防灾救援、机械化配套、施工通风和供氧、弃渣与环保、超前地质预报、施工组织等的主要设计原则,以期对川藏铁路隧道工程的规划和建设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长春地铁2号线袁家店站施工工艺取得了重大突破。工人们将在工厂预制好的主体结构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搭"上基础,然后连接、加固,最终完成2阶段共24环(每环长度2 m)的装配式结构预制和拼装工作,这是国内首次将装配式结构预制和拼装用于地铁工程建设。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地铁标准站建设周期为14~16个月,采用装配式结构施工工艺可以缩短工期4~6个月,从而解决了地铁车站结构在1年内无法完工的难题。由于采用工厂化预制,所以不消耗木材,现场也基本没有建筑垃圾,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