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各理事及相关单位: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将于2014年11月23—26H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次年会将围绕"现代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及绿色隧道工程"主题,设"杭州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及隧道建设关键问题专题研讨"、"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先进理  相似文献   

2.
<正>未来广州将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力度,到2020年人均地下空间面积将达到5 m2。金融城起步区地下空间规划总建筑面积达到213.6万m2,共有5层,将配套完整的地下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大量的市政设施和市政道路拥堵问题,堪称全国最大的地下空间。据悉,整个地下空间整合了区域内出让及非出让地块地下空间的多种功能,统一组织了地下步行系统、城市交通、城市公交系统、轨道交通及交通枢纽等市政交通系统,统一规划了供电、给水排水、集中供冷和真空垃圾收集等管线设施,形成大型的地下城市  相似文献   

3.
雷升祥  黄明利  谭忠盛 《隧道建设》2022,42(10):1663-1676
为探究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风险规律和演变条件,采用工程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城市地下大空间建设风险特征与分类研究,并通过理论分析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出城市地下大空间的定义,将其分为新建明挖单体地下大空间、新建暗挖地下大空间及网络化拓建地下大空间; 将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源分为地质、环境、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因素等,并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施工风险源识别方法; 揭示了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风险独有的特征: 动态演变性、耦合放大性和高风险性;按照风险的表现形式对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进行系统分类。最后,基于指标体系法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的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道路下方带状地下空间是轨道交通、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及地下物流等市政设施的主要敷设载体。为了提高此类带状地下空间的高效、集约化利用,以国内某新区的开发建设为例,将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地下物流等设施进行集约化共建方案研究,并通过对共构体的横断面、平面接口、纵断面及关键节点进行详细设计,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地下市政设施的共建技术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立  赵光  黄俊  李奥  杨奎  董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7):274-278,297
随着城市的规模化发展,多种地下空间的开发、改建方兴未艾。当前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已成为发展的基本趋势,但同时必须解决协同建设中的安全及效率问题。基于隧道与地下空间开发过程的多种问题,揭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的内涵,提出了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模式,分别为共建式协同、预留式协同、保护性协同,揭示了各种协同模式的过程及协同目标,开展城市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建设技术研究,为隧道与地下空间协同开发集约化利用和安全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现状调研及问题研究,从点、线、网等角度进行剖析,针对管理、规划、法规及轨道交通不同层面阐述地下空间的开发对策,同时借鉴国内外地下空间建设管理先进经验及理念,提出科学引导城市地下空间有序开发的发展模式与策略;以长沙市地下空间为例,调研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提出地下空间重点发展区域及开发策略相关建议,推动长沙市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道路下方建设隧道形式的立体车库,并将隧道式立体车库与综合管廊结合,既能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也能够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出将综合管廊与地下立体车库结合,并综合分析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的建筑方案、结构组成、建造方法、运行流程及未来的发展,得到以下结论:利用地下空间增建路下隧道式立体车库,路面上仅保留地上出入口,占用一小块地面空间建设地下立体车库,可以进一步解决目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采用顶管、盾构等机械自动化建设方案,对已有道路结构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较小,且始发井/接收井可用作立体车库的升降通道,进一步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在国家兴建地下综合管廊的同时修建地下车库,将二者合二为一,既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也能够节省工期和成本,对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21世纪以来,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中心城区基本形成网络化、多核心的地下空间发展形态。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通过全面总结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不足,针对未来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未来发展的目标与策略。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创新发展近期将聚焦于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重点在更新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地下交通和市政等基础设施、深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和保护、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有机体的一部分,在未来城市建设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文章分析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设施、人防设施)发展的特点。从开发总量与人均水平、空间分布与开发深度、开发功能3个方面介绍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政策及管理方面与功能开发方面。同时介绍未来杭州地下城的发展策略,并展望其发展蓝图。最后分析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亟待思考与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特殊地质及工程技术问题(粉土、粉砂地层,淤泥地层,上软下硬地层等问题;近接施工技术,地下立交技术等)、地下工程防灾问题、景区环境保护问题、地下空间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工程。  相似文献   

10.
上海将加强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推进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新增连通建设。上海市民防办方面表示,根据2008年地下防护体系工作思路,今年将编制完成《上海市地下空间近期实施性规划(2007—2012)》,研究和修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同时,还将开展地下空间应急管理单元建设,开展“地下空间使用安全风险评估指标”课题研究,建立和完善地下空间管理风险评估体系,其中将会加强地下空间使用安全管理,推进地铁车站与周边地下空间新增连通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隧道及地下工程界的各相关单位:根据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期间,由大陆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同台湾隧道协会共同协商,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暂定于201 0年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将围绕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科研、设计、施工、环保、节能、设备、防排水、风险、新材料等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进行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对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下空间的内涝风险源进行识别与分析,建立地下空间内涝故障树.由FTA可知,对于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联动故障是其地下空间内涝产生的最重要因素.从设计、建设及运行方面对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地下空间内涝风险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分别提出了应对厂区超量进水、内部渗水、外部雨水等情况的防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沈景鹏  王俊彦 《隧道建设》2014,34(Z1):166-17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土地的取得日益困难,节约土地及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成为全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台北车站特定专用区,原早期规划用于地面的轨道交通及长途巴士,因台北市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影响城市交通,故政府于30多年前一次性地将铁路以及尚处于规划阶段的捷运、高铁等轨道交通先规划于地下空间,再先后依序完成,并利用部分地下空间规划商业及人行通道。另外,于地面规划立体长途巴士转运站,让车辆及行人分别与地面高架道路及地下空间连通,此空间的整合不但使运输量庞大的轨道交通有效地利用于地下空间,且减少长途巴士对地面空间的冲击,使旅客及行人能于地下空间无缝对接,增加通行的便利及安全,创造另类的地下经济。台湾由于地狭人稠,为配合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利用相当精致,特以台湾经验论述之,就教诸先进。  相似文献   

14.
孙钧 《隧道建设》2019,39(5):699-709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能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总结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概况、特点和功能特色,介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和地下综合体发展概况,并以南京江北新区和重庆市江北区北城天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介绍。然后,阐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交通治堵、节能减排、土地和资源开发利用、防汛排涝抗旱等方面的效益和功能,介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数字化技术、地下车库建设及基坑、改建、盾构、顶管、沉管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最后,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进展,认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现已呈现出空间上多层次化和功能上多样化的特征; 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初期投入大、效益空间不够理想、功能特色发挥不够、运营安全和防灾问题以及节能减排与环保问题)及存在的问题,希望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在视觉美感和对舒适度的追求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并对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思考,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介绍了江湾五角场地区地下空间的建设规模及规划要点,具体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的核心功能、塑造地下空间内部环境的有效方法及实现地上与地下空间自然衔接的方式,明确了优化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缓解城市资源匮乏、改善环境状况、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总结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特色的基础上,分别对国内城市地下商业街、地下道路与停车系统、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地下综合体、地下市政系统、地下仓储物流系统、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城市规划、开发保护、信息共享、防灾减灾和投融资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地下空间开发智慧化、绿色化、深层次、综合化发展的大趋势,提出除创新地下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外,还需要综合管理、统筹规划、创新投融资及收益模式,结合国情完善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7.
吴克捷  赵怡婷  石晓冬 《隧道建设》2020,40(12):1683-1690
理解地下空间的内涵,指出地下空间是城市重要的战略资源。提出转变地下空间发展理念,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北京市为例,结合北京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经验,探索构建“全市—分区—特定地区”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落实“生态优先、底线约束、专项统筹、刚性管控”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提出各级地下空间规划编制的重点内容和技术方法。指出加强地下空间体制机制建设应从建立地下空间综合管理机制、推进地下空间技术标准整合、健全完善地下空间立法体系、建立国土空间三维信息平台4方面着手,健全地下空间规划实施保障。认为: 地下空间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应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衔接的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在规划层级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分区—特定地区”的全域、全要素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各级地下空间规划编制;在规划内容上,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应立足地下空间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明确地下空间生态安全底线,科学判断地下空间生态适宜性分区和开发利用重点分区,有效协调各类地下功能设施布局关系;在规划实施方面,应健全地下空间的刚性管控传导机制,加强地下空间的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地下空间部门管理、技术标准、权属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法律规范,以科学指导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太原市解放南路高架桥及地下联络通道工程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高架桥梁与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和难点,对地下空间与桥梁结合设计的结构平面布置、基础共同受力计算等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为总结地下空间建造新技术、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综合管廊建设及地下空间利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廊专委会")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空间分会于2020年3月至7月共同举办了全国首届地下空间创新大赛,吸引了上百家研究机构、高校及相关企业踊跃报名参赛。组委会共收到近700份地下空间领域创新作品,包括地下空间概念设计、建造技术、创新技术及典范项目4个分项。  相似文献   

20.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