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欣荣  崔扬  张伯雅 《城市交通》2021,19(4):92-99,91
为了明晰市域轨道交通功能,指导天津市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及建设,首先对国内外成功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对中国相关文件、技术规范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天津都市圈层面市域空间与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如市域空间组织分散、都市圈辐射范围小、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滞后、空间统筹能力不足等.结合天津市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及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分析未来天津市域都市圈的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中心直达、互联互通的市域轨道交通网络,支撑双城、多廊、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以及打造一体化都市圈的总体发展策略,并从不同圈层结合现实条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线网一体化布局模式,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是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2012年为目标年,在分析重庆市城市空间布局结构、道路网络及轨交线网特征的基础上,以构建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线网一体化的网络模式,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系统效益为目标,从公交线网结构、功能层次、线网规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应重庆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要求的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一体化的网络布局模式及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公交线网进行了效果验证,综合评价指标B为5.384,表明公交线路网处于较好的运营状态.  相似文献   

3.
区域一体化轨道交通网络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区域轨道交通面临战略任务的分析,提出区域轨道交通的4个层级划分:国家级战略大通道、区域轨道交通走廊、都市圈轨道交通系统、中心城及二级城镇局域网轨道交通。阐述各层级轨道交通网络的功能定位以及对新型城镇化的策应关系,并给出区域轨道交通规划的具体要求。提出当前区域一体化轨道交通发展中须重点审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涉及各层级网络功能的兼容和代偿、网络衔接、通道资源的合理配置、多元化运营模式、枢纽级配体系、需求分析理念等方面。最后,针对转变规划理念、协调上位规划、法规与技术标准、轨道交通车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开发,以及建设模式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旅客出行对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需求,界定了客运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为包括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广义系统,分析了传统铁路列车停站模式的弊病,提出了构建客运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整体效益最优原则和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原则,构建了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根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不同衔接形式,提出了替代兼用、共轨运输和枢纽换乘3种构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基本模式.通过对传统模式的适应性、城市位置、铁路现状、铁路新建或延伸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规划、技术条件、运输组织7个条件的判别,得出了适用于23种不同特性城市构建模式的选择结果,为一体化客运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国外大城市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必然性和发展原则. 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协调大交通与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和非公共交通,以及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汽车关系,阐述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原则,强调构建与城市整体规划相适应的轨道交通网络. 指出轨道交通的建设应考虑其结构性和经济性,确定适当的轨道交通方式,不应过于追求超前. 最后,提出了发展轨道交通的策略措施,并对资金筹集方式的选择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轨道交通与城市物业的一体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布局和土地价值的影响,从城市与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两方面深入部析了轨道交通与城市物业一体化建设与开发的规划方法和意义,并对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了分析。为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提出了高效利用城市空间、多方面筹集建设资金、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四大国际都市圈,采用圈层法和NASA夜晚灯光地图,分析大都市圈空间结构形态在第一、二、三、四圈层的人口和岗位特征。研究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构成和布局形态,分析轨道交通与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关系。通过研究发现都市圈轨道交通主要表现为轨道交通网络呈现多级一体化结构、轨道交通充分主导城市空间拓展和融合、轨道交通出行目的逐步向通勤出行特征转变、统一协调和协作机构不可或缺等特点,对我国都市圈的发展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以城市轨道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出行服务的综合效益与吸引力,结合深圳、佛山等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接驳体系规划研究经验,对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的规划设计、设施布局、实施组织、运营管理等进行研究分析.从研究阶段、用地保障、布局原则、换乘距离、实施落实、使用效果、出行便利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轨道交通与接驳交通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赵丹 《轨道交通》2007,(2):45-48,52
从轨道交通类型、网络布局、技术、资金来源及管理规划等方面分析巴黎轨道交通的发展及成功运营的经验.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相应问题,针对我国交通的背景及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提出适当的轨道交通的发展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网络化客流成长规律和经验总结对提高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阶段的城市之一,根据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历程,将其划分为单线建设阶段、基本网络形成阶段和大型网络形成阶段等3个阶段.从客流角度出发,对不同阶段的客流成长规律以及客流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实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  相似文献   

11.
论坛以“轨道交通技术政策”为主题,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结合国家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 研究了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系统单位周转量能耗的统计指标,以及计算模型和方法. 结合实际统计数据与列车运行的仿真计算,定量测算了不同技术参数和运输组织方案下轨道交通能耗的变化趋势,从节能角度对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技术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与轨道交通相配套的常规公交规划方法,着重于平行和垂直公交线路的调整优化以及对重合线路的简单删减,未全面考虑轨道沿线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特征以及客流流向对公交线路调整的影响。从人性化的公共交通理念出发,对轨道沿线区域进行划分,并对城市中心区和基本建成区内大量重合公交线路进行区分,提出不同区域和重合度下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3.
陶涛 《城市交通》2017,(6):57-62
通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车站站位关系、乘客换乘路径和站台型式组合三大要素,基于综合叠加后形成的换乘形式,对城市轨道交通两线换乘的便捷性进行分析。依据换乘距离计算结果,在不考虑客流分布特征等其他外部因素时,同站台换乘便捷性最高,垂直平行比水平平行便捷性更好;十字型、T型、L型换乘便捷性依次降低,在线路相交时应优先选择十字型;虚T型、虚L型和分离式换乘便捷性较低,主要取决于换乘通道长度。无论采用何种换乘形式,为便于统筹协调资源和提高运作效率,建议换乘车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在管理界面、设备设施两个维度做好切分。  相似文献   

14.
运用协同理论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同的内涵、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入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在站距和时间方面的协同模型,分析合理站间距模型和换乘时间最短模型。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海啸 《城市交通》2008,6(4):35-39
面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需求迅速增长和城市布局的重新调整,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3E原则。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常年的调查研究,从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效应、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轨道交通与社会公正性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轨道交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并提出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开发建设的5D原则,即POD〉BOD〉TOD〉XOD〉COD。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城市群交通需求空间形态的分析,在系统论、慢变量决定论、快慢变量结合论的基础上,采用三视模型对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衔接系统的布局结构、管理控制、衔接功能与三视模型的结构模型、控制模型、功能模型非常契合,衔接系统三视模型分析方法为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衔接问题进行衔接规划、运营协调、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预防突发事件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影响,提高应变能力、增强运营稳定性,有必要对其网络可靠性进行分析。以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为实证对象,基于L空间和P空间方法建立两种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其复杂网络的静态特性。提出针对车站删除方法的4种攻击策略,并对各种攻击策略下网络可靠性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车站网络和换乘网络对随机攻击具有鲁棒性,对蓄意攻击具有脆弱性;动态攻击策略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比静态攻击策略更大。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超常规发展短期内缓解了各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滞后的欠账问题,极大支持了快速城镇化进程.然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要不要持续建设、如何才能做到持续建设.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现实情况、国内外主要投融资模式以及站城一体化实施效果,提出从长远角度和外部效益角度科学决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阐述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创新投融资模式、利用产业引导—规划统筹—轨道交通支撑模式建立产站城融合规划机制、建立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机制和城市间多层次合作协商机制等主要思路,寻求城市轨道交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是破解交通拥堵、交通污染、绿色出行环境差和停车难等城市病的有效途径。在轨道交通大发展机遇期,有必要探讨如何科学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促进城市集约发展和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研究总结城市交通的内涵,即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内在要素,提出城市交通应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高效可持续运行。从车辆技术成熟度与国产化水平、轨道交通制式多样化、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规模与城市形态和发展阶段的适配性、认证和标准体系、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的一体化土地开发、多模式公共交通衔接换乘等角度出发,梳理发展现况并归纳问题及症结。重点针对结合市情的轨道交通基础性问题,就科学规划城市和都市圈的轨道交通系统提出指导思想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