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柴油车烟度排放测试方法与检测结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在用柴油车采用的加载减速烟度测试法、自由加速不透光烟度测试法及自由加速滤纸式烟度测试法等3种烟度排放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测试了66台在用柴油车在这3种不同的测试方法下的烟度值,分析了不同的测试方法与排气烟度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金马可 《汽车技术》1996,(10):13-14,27
目前我国已发布实验一些新的烟度排放,测量和仪器标准,并规定烟度符号采用SF,烟度单位为FSN,但由于尚未发布实施新的标准烟度卡,而仍然使用旧的标准烟度卡(烟度值为Rb)因此给烟度测量造成了一定的误差,论述了旧标准烟度卡烟度值Rb与新烟度标准烟度值SF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排气微粒与消光式烟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量两台典型车用柴油机48个工况下的微粒排放与消光式烟度,得出了排气微粒、微粒干组份以及微粒的可溶组份与消光式烟度之间的关系,并回归成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烟度标准卡烟度值的间接换算法,给出了滤纸式烟度计的刻度公式和换算公式,给出了烟度标准卡的使用方法。文章的最后还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烟度值的转换和烟度卡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取样式不透光烟度计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透射消光法烟度测量的理论基础 ,阐述了自行研制的取样式不透光烟度计的设计原则及其各主要组成部分的设计方法。该仪器可用于研究柴油机的瞬态碳烟排放特性和加速烟度  相似文献   

6.
刘康 《摩托车技术》2005,(10):66-69
本文介绍了使用全流式不透光烟度检测仪器结合国际GB19758—2005对摩托车及轻便摩托车排放烟度进行测试的方法,介绍了烟度计的设计原理及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7.
戴晓锋 《汽车与安全》2014,(12):114-118
自由加速排气烟度滤纸烟度法是检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常用方法之一。本指导书详细阐述了滤纸式烟度计日常检查方法、自由加速滤纸烟度法检验步骤以及滤纸式烟度计校准方法,并提出使用维护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柴油车排放的检测方法采用的是烟度法,烟度法分为稳态和非稳态两种,稳态烟度指的是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检测的数值不仅有烟度值,还有轮边功率和最大转速,非稳态烟度指的是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方法,检测数值仅有烟度值。自由加速烟度测量方法由于人为造假因素较多,且检测数值单一,检测出排放超标的柴油车较少。全负荷烟  相似文献   

9.
消光式新型烟度测量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型消光式烟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可由烟度传感器将被测烟度的原始信号送入装在计算机内的一块烟度测量多功能接口板,进行信号处理并通过A/D转换进入计算机总线读写数据,最好通过Windows的界面形式将测量的烟度绘成曲线。介绍了其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进行了静态零漂试验,发动机台架试验及对电压变化的稳定性试验,通过计算,其测量精度完全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凯  郑康宁 《汽车维修》2004,(11):52-53
车辆废气中黑烟的程度用排气烟度来表示,检测排气烟度使用烟度计。烟度计分为滤纸式烟度计、透光式烟度计和重量式烟度计等多种类型。下面以佛山FBY-1型滤纸式柴油机烟度计(见图1)为例,介绍其使用及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QN-1型全流消光式烟度计有效光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期所研制的QN—1型全流消光式烟度计有效光路的测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通过试验方法确定了QN—1型消光式烟度计的有效光路。从试验结果分析,QN—1型消光式烟度计的有效光路定为15.88较为合理,汽油机的清新空气扫气压力为0.15MPa以下。通过ZDC—20kW NF125发动机台架重复试验看出,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基于虚拟仪器的新型烟度测量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虚拟仪器的先进技术,利用消光式烟度计的测量原理,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烟度计。此文介绍其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烟度计的静态校准和动态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烟度计测量准确,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重型柴油车排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OBD在线监控系统的框架和功能。通过对OBD车载终端和车载烟度计的车辆排放及定位数据的采集,对重型柴油车的污染排放进行实时监测,识别高排车辆,并开展一系列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
谢朝军  刘龙涛 《隧道建设》2018,38(Z1):110-114
为研究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的合理方案,通过大量工程实例,根据机房位置的不同将地铁出入口排烟设计方案分为5类,从气流组织、土建影响、排烟效果等方面对在车站大系统机房设置排烟风机、在地下通道旁边设置排烟机房、结合出入口设置地面排烟机房、出入口通道顶部设置土建夹层作为排烟机房、在地面出入口屋顶设置排烟风机等5类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高度超过10 m的多级提升出入口防烟方案进行设计,得出不同情况下建议采取的最佳排烟方案,以期为地铁车站出入口排烟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邓小华  宋神友  曹正卯  张琦 《隧道建设》2020,40(8):1176-1184
为解决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火灾排烟及防灾救援难题,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在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不能满足火灾排烟的情况下,提出利用顶部横向排烟联络道结合侧壁排烟孔的新型排烟体系,解决超长、超宽沉管隧道火灾排烟难题。与传统全侧壁排烟方式相比较,新型排烟系统可充分利用烟气流动特点,排烟效率明显升高,可用疏散时间得到较大幅度增加,进一步提升了超大断面海底沉管隧道防火安全性。针对水下枢纽互通结构形式及通风流场特点,提出水下枢纽互通区的排烟和疏散方案。入口合流匝道段采用纵向通风+吊顶排烟道方案,并在分岔及合流位置重点排烟或设置竖井排烟,可有效控制火灾烟气。在设置防灾设施的条件下,结合周边路网交通特点、救援力量分布情况等,建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防灾救援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集中排烟隧道中排烟阀设置参数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某大型过江隧道防排烟工程实际,根据隧道实际交通情况,设定了火源规模,并设计了数组隧道火灾工况,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构建了集中排烟隧道模型,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隧道内2 m高处能见度、烟气蔓延范围及排烟阀效率等排烟效果指标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单向排烟和双向排烟两种集中排烟模式下单个排烟阀面积、间距、开启个数及形状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论单向排烟还是双向排烟,单个排烟阀面积、间距及开启个数三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排烟效果,一味的通过增大或减小其中的一个因素来提高排烟效果的做法是不可行的;但相同的排烟阀设置即相同的单个排烟阀面积、间距及开启个数时,单向排烟模式比双向排烟模式隧道内烟气蔓延距离小,但总排烟阀效率要低于双向排烟时的排烟阀效率,同时,单个排烟阀形状为矩形时排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公路隧道火灾排烟设计理念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普遍采用的排烟模式有纵向排烟模式和集中排烟模式,其烟气控制原理与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国内外公路隧道火灾排烟设计理念差距较大,国内(除香港外)公路山岭隧道普遍采用纵向排烟模式,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更趋向于采用集中排烟模式。相比纵向排烟模式,集中排烟模式虽然会增加工程投资,但是其排烟效果和防灾能力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姜学鹏  吴锦东 《隧道建设》2019,39(3):370-377
为研究浅埋隧道中烟气逆流长度的影响因素,以武汉东湖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量纲分析法,构建竖井排烟隧道内火源上游烟气逆流长度无因次表达式,并通过数值模拟,量化研究火源热释放速率、纵向送风风速、竖井与火源距离、竖井宽和高对火源上游烟气逆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上游烟气逆流长度随火源热释放速率、竖井与火源距离增长而增大,但当超过一定值时,烟气逆流长度均趋于稳定; 随着隧道纵向风速和竖井宽度的增加而减小,且不受竖井高度变化的影响; 同时,火源热释放速率与纵向风速的影响明显强于其他因素。创新性推导出了考虑火源热释放速率、纵向送风风速、竖井与火源间距、竖井宽度情况下火源上游无量纲烟气逆流长度的预测公式,且与数值模拟结果良好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