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交通事故发生在通行车辆的道路上,来往通行的车辆,会给现场勘查人员或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安全造成威胁。发生二次事故。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做好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工作,以杜绝民警在勘查事故现场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和避免连锁事故发生、保护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围观群众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交通管理执法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事故处理执法水平.办案能力和办案质量.切实保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特别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执法公正.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轮迹".以及如何利用"轮迹"查明事故事实。  相似文献   

3.
《驾驶人心理》2006,(4):19-19
一、按法规规定,6种情况可以私了 据了解,交管部门快速处理交通事故规定,当事人发生交通事故后,车物损失2000元以下并没有伤人;当事人对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且车辆可自行移动;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后,遇驾驶人持有有效驾驶证、无饮酒,机动车手续齐全;未造成人员伤亡,或有人员受伤但受伤人员认为伤情轻微;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同意简易程序处理交通事故,可使用简易程序处理。为尽快疏导交通事故引发的交通拥阻,交管部门鼓励对这些事故使用简易程序处理,即民间所称“私了”。  相似文献   

4.
章法 《驾驶园》2009,(8):84-86
交通事故都是突然发生的,而处理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大多没有法律专业知识。事故发生之初,当事人就面临许多从未处理过的问题,比如是由公安机关调解还是诉讼解决好?多久能拿到事故认定书?对认定不满意有什么办法?这些问题也是笔者接受相关咨询时遭遇交通事故的当事人最常询问的。只有在事故之初就妥善应对,遭遇交通事故的受害方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当采取合理的讲究措施、及时报警、保护现场,并通知保险公司,以免因延误时间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无法认定或难以认定。在事故发生地就近的医院对受害人进行抢救,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但不容忽视的是,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自我取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不少交通事故发生后,很多司机或受害者只顾忙于事故的处理,而不注重事故现场的证据搜集,等到事故认定书下发后提出异议时,即使及时申请复核或诉讼至法院,也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或充分的理由而无法推翻交警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书,后悔晚矣。  相似文献   

6.
驾车行驶在路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在发生事故后,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就此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宣武交通支队事故科的兰江警官  相似文献   

7.
近日,玉田县公安交警大队事故调解室民警依据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要求调解的申请,依法圆满地调处了一起重大交通事故案。当事人乇某无证驾驶农用车致人死亡,负事故主要责任,杨某随意停车负事故次要责任,行人吴某无责任。经三方当事人或代理当事人协商,按六四责任分成,王某担负60%,赔偿金额为48409.80元,车辆损坏费用白付,杨某担负40%,赔偿金额为32273.20元。  相似文献   

8.
唐建 《时代汽车》2023,(10):189-191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遇一辆肇事车辆存在多名当事人,但因缺乏视频资料且证人证言相互矛盾或无法询问的情况下无法明确谁是驾驶人,根据事故调查需要,交警部门需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明确谁是驾驶人,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提供一定的依据。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是指根据案情,对与事故相关的现场、车辆、伤亡人员进行勘验后,依据勘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出涉案者在事故发生时所处行为状态书面意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涛 《汽车运用》2007,(2):48-48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然而,第三者强制险最高金额有限,对造成严重伤亡的交通事故执行赔偿是远远不够的。另外,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2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的事故车辆除检验、鉴定外,不得使用。检验、鉴定完成后五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这就意味着,交管部门不能长时间扣留事故车辆,也无权责令事故当事人缴纳保证金。为防止事故责任人隐匿、转移财产造成执行困难,申请诉前保全,就成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免受损害的一个重要救济手段。现就搞好诉前保全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研究,揭示形成交通事故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交通事故的机理。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的核心是"危险形成—避险失误"机理和"环境—危险"作用律。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可以指导事故调查、事故鉴定、判断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从而比较准确地认定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  相似文献   

11.
据交管部门介绍,发生没有人身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的轻微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往往不能快速撤离事故现场,主要是因为当事人不了解应如何快速撤离现场,撤离现场后会不会影响交警对事故责任的认定。为此,交管部门提示遇6种交通事故情形当事人可快速撤离现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自从世界上第一部汽车开上公路,交通事故也就不断地发生。正确处理交通事故,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保护,是人类文明和法制健全社会的标志,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事故民警在处理交通事故中,按传统的勘查现场方法:观、问、闻、测、试等推理计算方式,来认定车速及车辆技术状况。而交通事故中发生多车相撞、起火、爆炸、逃逸或抢救伤员、消防救火等造成事故现场严重破坏,在处理此类案件中往往因证据不足、说服力不充分,容易发生裁决纠纷  相似文献   

13.
交通民警在道路上清理交通事故现场,特别是在市区主要干道上,为了减少事故造成的堵塞,保证道路的畅通,采取一些紧急清理措施后给肇事方带来不可避免的财物损失,引起当事人要求国家赔偿。民警的清理方式是依法履行职责还是滥用职权,实践中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对一起典型案例一审、二审和再审的结果分析,论证交通民警依法行使职权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以保护交通民警的执法积极性,维护公安机关应有的执法权力。  相似文献   

14.
丁亚鹏 《时代汽车》2021,(7):182-183
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我国构筑了更完善的交通网络,人们出行时往往都会使用各类交通工具(如:汽车、电动车等),然而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问题,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利益与处理工作存在密切联系,在鉴定交通事故时引入痕迹检验,在检验现场痕迹的基础上完成事故发生过程与结果的判断,能将必要的依据供于后续处理工作使用,由此为事故当事人提供利益方面的保障。本文在简单介绍交通事故痕迹检验及方法的基础上,论述了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具体应用及优化策略,并结合案例论证了应用的可行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出台后,人们基于事故处理的实践经验,围绕交通事故与过错行为的内在联系,以追求更为公平、公正、公开处理事故为目标,对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都为一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文综合运用法学、交通工程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从交通事故的本质特征入手,认识交通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分析交通事故当事人的"险情 避让"模式,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确定规则,以更为科学公正地评判交通事故的原因责任。  相似文献   

16.
运用简易程序大家方便 新规定如下:交通事故是意外原因造成或经调查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并不能确定各方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交管部门不予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没有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基本事实清楚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赔偿的,  相似文献   

17.
图片报道     
李宏 《汽车运用》2007,(6):47-47
众所周知,在交通肇事案件中,《交通事故贡任认定书》的作用举足轻重,往往具有一锤定音之效。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察、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一种书证,其认定实际上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交通管理研究》2000年第1期刊载的福建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叶旭河先生的《试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之认定行为》一文,笔者作为最基层的一名交警,在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实践中,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尤其是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赞同叶先生的一些观点。因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本身就影响到人的权利以及相关的经济利益。加之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都是由公安交管机关依据其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作出责任认定,再按以责论处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的一次性结案处理;经两次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调解终结,然后进入民事诉讼程序,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和判定。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由检察机关提出公诉,人民法院刑事负带民事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19.
公安交警机关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时,主要依照路权原则、安全原则、先行原则划分当事人在事故中的责任。笔者通过走访多年处理交通事故的老民警,总结出如下四要素是安全行车的绝招。  相似文献   

20.
交通事故再现是指根据交通事故调查取得的各种证据材料通过痕迹学、法医学、运动学、力学等的综合分析、判断得出的交通事故演变过程。交通事故处理的难度就体现于此。交通事故再现是确认交通事故事实、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