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择70#基质沥青及成型马歇尔试件后的回收沥青,研究回收工艺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针入度、软化点和延度分析旧沥青路面各层位沥青的老化状况,分析交通量、空隙率和路龄对各层位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各项常规指标在回收试验完成后基本不产生变化,回收工艺对沥青性能影响有限;路面下面层的老化性能受通车年限影响不大;空隙率与高速公路各层位沥青老化性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为了得到沥青的温度-老化等效性关系,通过材料的自由体积理论推导了表征时间-温度等效关系的WLF方程,粘弹性材料力学行为的主要特征是它的时间相关性,其本质在于材料内部时钟或特征时间的存在,这个特征时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材料特征时间变化往往采用材料粘度的自由体积理论,老化同样影响材料的粘度,用弯曲梁流变仪(BBR)进行不同温度、不同老化程度下的蠕变试验,由蠕变试验结果推导了沥青的时间-温度、时间-老化、温度-老化等效关系式,据此可以对不同使用年限条件下的沥青路面进行力学和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沥青老化对路面结构的影响,通过短期RTFOT试验,对使用年限、路面深度及空隙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在使用初期的老化最为严重,随后老化速率逐渐降低;路面深度增加时,沥青老化程度降低,面层底部沥青的软化点有所增加;空隙率增加时,沥青老化程度逐渐增加;上面层模量增加时,路面表层的开裂概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选取使用年限为5 a和10 a的沥青路面局部破损严重段落,回收铣刨料旧沥青并分析其老化特性;研究旧沥青再生机理,选择合适再生剂;进行室内老化沥青模拟试验,制备与回收旧沥青性能接近的老化沥青并进行再生研究,确定再生剂的合理掺量。研究结果表明,回收旧沥青出现严重老化,25℃针入度和15℃延度大幅度降低,软化点升高,且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选用室内经过60 h和96 h 190℃高温老化的70#基质沥青分别代表5 a使用年限和10 a使用年限的老化沥青进行试验,再生剂掺量确定为3.5%左右和5.5%左右,再生沥青性能可以满足路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受各种应力的影响,以及沥青老化,沥青路面的破损日益严重。该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在道路维修改造中找到一种简便快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的新的方法。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为科学经济地进行旧路改造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不同超载车辆作用下,在路面结构中不同层位铺设不同模量的土工格栅,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车辆荷载对沥青路面结构应力和位移的影响以及铺设土工格栅后对不同层位应力和位移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路面结构层的正应力和位移都随轴载的增加而增长;通过在沥青路面结构合理层位铺设合适模量的土工格栅能有效地降低结构层中的应力和位移,减小超载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作用,文章结论对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安  郑南翔 《中外公路》2006,26(4):198-200
对于路面设计温度的确定,Superpave体系仅根据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确定某一位置的温度作为整个沥青路面沥青选择的依据,而对于不同结构、不同层位的沥青结合料的选择没有加以区别对待。该文根据对路面温度场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沥青路面不同层位选择不同沥青结合料的方法,并对甘肃省部分地区进行了三层沥青路面设计温度确定。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沥青作为一种典型的有机材料,在热氧和紫外线的综合作用下易老化~([1]),从而使其路用性能恶化~([2]),沥青路面产生各种病害~([3]),在未到设计使用年限时就要进行大面积的养护和维修~([4])。目前旧沥青路面大修主要采用铣铇旧沥青路面后加铺新沥青面层的方法,虽然可有效修复沥青路面病害,重塑其路表功能,但是也会产生大  相似文献   

9.
针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的不断产生,路面使用年限越来越短,分析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中纤维封层中不同种类材料的特性,给出了各种材料的最佳选取原则,并对纤维封层的技术特性以及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为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AC-16C为研究基础,以RAP使用年限、沥青品种、结构层位为研究切入点进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RAP特性对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P使用年限增加,冷再生混合料最佳乳化沥青用量及用水量年递增0.06%~0.08%,动稳定度年递减40~80次/mm,劈裂强度变化不大,水稳定性有所下降;使用年限和沥青标号一定时,同种结构层位、不同RAP可交叉使用;乳化沥青和水的掺量与RAP层位深度成反比,高低温性能均与RAP层位深度成正比,其中乳化沥青和水掺量变化0.1%~0.3%,动稳定度变化200~300次/mm,中、下面层水稳定性优于上面层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