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建立直线段运行速度模型,针对直线段运行速度现有模型存在的一些不足,首先通过调查实验研究了车辆在不同长度直线段上的加速度变化特征,表明直线段上车辆的加速度与直线长度、进入直线时的初速度以及期望速度有关,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直线段加速度模型.其次通过运动学理论进一步研究了直线段长度、初速度、加速度以及期望速度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结合调查数据建立了直线路段的运行速度模型.最后通过实地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表明所建模型的适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双车道二级公路纵坡段车辆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双车道二级公路不同坡度、坡长纵坡的大量运行速度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得出车辆运行规律。通过研究纵断面要素(坡度、坡长)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确定自变量参数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小车上坡、大车上坡在坡中和坡顶以及小车下坡、大车下坡在坡中和坡底的运行速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车辆运行速度随坡度增加而减小,其变化的幅度受坡长影响;预测模型分别通过了回归等式的显著性检验、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回归等式应用准确度的检验,所有模型的相对预测误差平均值均小于5%,建立的回归模型精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借鉴国内外运行速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与《双车道公路路线运行速度设计方法》中运行速度测算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新的运行速度测算方法(流程);并在江西省宜春至安福二级公路进行了实际验证与工程应用。该方法为双车道公路的运行速度测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安全评价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分析了汽车专用双车道公路路段上快速车(如小客车)的延误、速度等现象,推导并建立了计算它们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对不同交通量及不同禁止超车区长度下快速车的延误、速度等作出了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目前双车道公路安全平面线形安全设计与评价缺乏科学可靠的方法问题,从几何设计标准以及双车道公路平面线形指标与交通安全的关系出发,提出以平曲线半径和曲率变化率作为平面线形安全评价的几何指标,通过运行速度反映几何指标与事故关系。基于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下大量运行速度实测数据,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到了运行速度分布规律,建立了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基于运行速度一致性评价标准和跟驰理论,将曲线间直线长度区分为独立直线和非独立直线,对于非独立直线,曲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对于独立直线,直线与曲线的关系是安全评价的控制因素。提出了基于运行速度和直线独立性分析的平面线形安全性评价程序,可用于指导双车道公路安全设计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计算与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双车道公路车辆运行速度的观测和行驶特性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计算方法和预测模型.通过对国内外公路行车安全性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提出以速度变化率为主的双车道公路安全性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以填补我国《公路建设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在这方面的空白.实际应用表明其评价结论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双车道公路在公路总里程中占的比例最大,双车道公路的超车事故经常发生。本文介绍了美国对双车道公路超车事故的研究情况,着重对超车事故与非超车事故和发生在超车带与非超车带上的超车事故的各种原因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还提出了减少超车事故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流速度是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文章通过充分分析河北,河南的观测数据,确定双车道公路自由流速度的数学模型,并对自由流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叶莉  王丽  罗满良  赵永国 《公路》2008,(9):53-57
在详尽的文献检索基础上,通过对国外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领域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评价,为我国双车道公路路线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的研究与模型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双车道扩建4车道后的安全影响,选择某平原区域内条件类似的双车道公路和4车道公路为研究对象,对其安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包括整体安全性、事故分布特性、公路条件安全影响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平原地区4车道公路平均事故水平高于双车道公路,事故在地点特征、形态和车型分布等方面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双车道公路路侧净空与街道化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2条双车道公路直线路段进行调查,获得了路侧净空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以基准道路条件建立了路侧净空对运行速度的影响模型;采用R语言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街道化路段运行速度、建筑物距离和正常路段运行速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街道化对运行速度的影响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运行速度与路侧净空之间存在对数关系;街道化路段运行速度与建筑物距离相关性很强,而与正常路段运行速度相关性很低。  相似文献   

12.
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以运行车速为中介,提出了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参考国外双车道公路及国内高等级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提出了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标准较为合理,从而为设计和改建双车道公路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分析结果,讨论了该路段事故多发点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从驾驶员行驶舒适性的角度对线形的舒适性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双车道公路线形舒适性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青藏公路运行速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青藏公路不同海拔典型路段实测速度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分车型的自由流速度累积曲线,分析得出青藏公路平直线路段、小半径平曲线路段和纵坡路段的运行速度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海拔对运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直线路段车辆在无路侧干扰条件下能达到期望速度;小半径平曲线路段运行速度变化剧烈;海拔4km为海拔对运行速度的影响临界点,且纵坡对车辆上坡方向运行速度的影响明显大于低海拔地区;青藏公路特殊环境下的运行速度特性研究结论,可为运行速度设计方法和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奠定良好的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公路运行速度过渡段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蓓  郭腾峰  王佐 《公路》2011,(4):109-113
在相关运行速度理论、模型及其特征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路项目设计和安全性评价实践,总结分析不同类型公路运行速度整体变化特点以及路线设计与指标选用特点,探讨提出针对不同类型公路的运行速度过渡段设计方法和速度过渡段最小长度,并总结速度过渡设计的总体原则.运行速度过渡段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减小路线相邻路段间的运行速度变化,有助...  相似文献   

15.
针对公路线形连续是保证汽车安全行驶的基本要求,提出相邻路段运行车速相协调的路线设计理念,并提出双车道公路线形连续性评价标准,旨在为设计和改建双车道公路提供重要依据,提高线形设计质量,减少交通事故。经实例分析证实所提标准较为合理,并根据分析结果,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此外,从驾驶员的角度对线形的舒适性做出了评价,并提出双车道公路线形舒适性的评价标准,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建立公路路线设计标准车型,通过对西部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实地交通调查,并结合我国在用车型统计,建立了各类营运车辆车型参数数据库;在详细统计分析现有车型的尺寸、载质量和功率质量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以满足85%的车型外廓尺寸和载质量为标准,采用双因素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种车型的功率质量比进行聚类分层计算,根据外廓尺寸相近的原则进行归并后,提出了山区公路路线设计车型的小型车、大型车外廓尺寸分类标准。在此分类基础上,研究了用于公路纵断面设计的载重汽车动力性能标准,通过大量实地观测资料和统计分析,提出了载重汽车上坡动力性能曲线,建立了速度折减量与坡度、坡长之间的关系曲线,以速度折减量作为公路纵坡和坡长的设计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7.
公路运行速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自由流车辆作为分析样本,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各观测点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获得了自由流条件下的速度样本统计参数及累计频率曲线。分别利用K-S检验和S-W检验对所取得的样本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为获取运行速度特征值,在分析运行速度累计分布曲线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引入离差的概念,对运行速度取不同百分位值时的离散程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运行速度特征值的定量化标准。结果表明:运行速度样本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用于路线设计的运行速度应取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的85%分位值;所得结论为公路运行速度的合理取值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对大量的双车道公路进行了调研和采集了海量的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基础上,针对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采取的分析方法包括接入口单因素对安全影响分析、考虑交通量和路段长度因素接入口对安全影响分析、接入口和其他因素综合对安全影响分析等。分析结果表明,接入口对双车道公路的总事故率尤其是追尾事故率有重要的影响,并得出了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对交通安全影响的量化结论。全部事故、一般以上事故、路侧事故、追尾事故和碰撞事故等的次数都随接入口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山区双车道公路上,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接入口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全部事故增加4.36%,追尾事故增加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