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市人民政府近日印发《关于本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到2020年,新城建设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在郊区基本形成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联系紧密的新城群。嘉定新城、松江新城初步确立长三角地区综合性节点城市地位,集聚100万左右人口;浦东临港新城、青浦新城、奉贤南桥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在重要的核心城市和周边节点城市间实现1小时内的交通圈。以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效高、排放低的特点,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城市群之间和城市群内部的骨干运输方式,有利于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压力,提高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的要素聚集能力,优化城市群内各城市空间布局,对我国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银川市已启动《银川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银川市城市轨道交通将由“白图”变“蓝图”,在全国城市群层面,结合国家铁路网布局向西安、兰州、包头、北京等地发展;在自治区城市群层面,结合宁夏沿黄经济区城际铁路北向石嘴山、南向吴忠、中卫、固原等地发展;在银川市域层面,结合银川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向滨河新区、宁东新城、永宁、贺兰等地发展。规划中的银川城市轨道交通已纵横成网,四通八达。  相似文献   

4.
由城市轨道交通兴起的旧城改建与新城建设,使得城市公共空间也发生了剧变和重组.近期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其提供者与生产者关系的分离,二是其与城市中其他空间的多样化融合与复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归纳出其“复合、耦合、触媒”特征要素;继而通过分析这类公共空间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合作开发,动态规划,多样设计,联合管理”的规划原则.  相似文献   

5.
基于节点重要度交通区位布局法的城市群公路网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群公路网布局研究中,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物、资金合理流通,加快城市群的协调发展,针对城市群公路网的区位特性,运用交通区位理论,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公路网布局双层规划模型,提出了节点重要度法与交通区位线法融为一体的城市群公路网规划布局新方法。该方法对于进行城市群公路网的合理布局,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修建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范围的扩大和人口增加,开始出现城市群和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以其运能大、速度快、污染低将成为适应这一城市发展要求的重要交通方式。通过对轨道交通系统的经济对比分析,认为有必要就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对城市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修建经济实用型轨道交通系统应重点研究的前提条件,以有利于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的建设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围绕高速铁路客运站打造新的城市中心是目前众多城市空间发展的思路。以京沪高速铁路无锡东站综合开发为例,提出在高速铁路客运站地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坚持“交通优先、协调互动、多元功能、用地混合、强度适中”的原则,在注重高速铁路客运站形象美学功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其交通价值和城市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8.
信息精萃     
长三角铁路网布新局2010年建成新线4221km日前,从上海铁路局获悉,“十一五”期间,长三角铁路网将建成“一个网络、五大通道、四个中心”的路网布局,并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组成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目前,该规划已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动新城高水平建设是上海市新时期发展的战略命题.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推动新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简要回顾了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发展历程,从新城既有线路的客流特征出发,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提出新城轨道交通的发展策略.指出应以提供全出行链高质量服务和时间成本效益最大化为核心,建设轨道交通快线,强化轨道交通快线两端网络衔接,加快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最后提出应尽快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快线规划,并将其纳入新城综合交通规划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世界轨道交通》2013,(9):45-45
在城市轨道交通行政审批权下放之后,各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情有所提升,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审批权下放的争议,国家层面“放”与“不放”的关系需要重新厘清。在审批权下放之前,中央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审批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程序,不仅给出了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在人口、财政等方面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