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南京,六朝古都。其水运历史悠久,可以说南京的繁盛与水运发展紧密相连。古代:探索时稳中求进南京海事,萌发于秦代漕政。秦代,朝廷始设漕运职官,主管漕运行政业务。至魏晋以后,朝廷设水部,掌管航运政策和监督船舶安全。东晋,长江干支流各重要津关设置了征收船税机构,在建康(今南京)设立两大"津关",即石头津和方山津,"各置津主一人,贼曹一人,直水五人,以检查禁物及叛者……"。其津主为关卡负责人,征收船税及检查船舶是否装载禁物和逃  相似文献   

2.
曹凛 《中国船检》2010,(7):94-97
南宋时期,内河漕运已比较发达,备受朝廷重视。漕运水道包括长江、运河南段、江南水道以及南方近海海路。为了保障漕运安全,朝廷对漕运船只的建造、运输和质量查检,亦非常重视。东南六路、淮西四路和江西的船场,最具典型。  相似文献   

3.
明初虽几次实行海禁.但从未禁止海上漕运。当时.明朝皇帝非常重视漕运.故而出现了一些像汤和、张赫、朱寿等备受重用的漕运官员。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罢海运,运往北京的漕粮全部改由河运.内河漕船也因此而兴。  相似文献   

4.
曹凛 《中国船检》2012,(3):108-111
明初虽几次实行海禁.但从未禁止海上漕运。当时.明朝皇帝非常重视漕运.故而出现了一些像汤和、张赫、朱寿等备受重用的漕运官员。1421年明朝迁都北京,罢海运,运往北京的漕粮全部改由河运.内河漕船也因此而兴。  相似文献   

5.
漕运是中国古代海事管理重要起源之一,漕粮海运孕育了中国古代航海保障事业萌芽。漕运是中国历朝历代利用河道或海道,将江南粮食调运至首都或边关重镇的国家行为,始于秦代。初时,“随事立名,沿革不一”。三国时期,曹魏政权设置监运谏议大夫,漕运管理首次出现专职官员。晋初,以大司农护漕掾,督水使者督理漕运。《通典·职官九》记载“晋武帝省水衡。置都水台,有使者一人,掌舟航及运部,而河堤为都水官属”,“都水台”应是中国历史记载最早的海事管理机构。唐初,因简政薄赋,漕事简便,以督水监兼掌漕运事。唐玄宗为加强漕运管理,任命陕州刺史李杰为陕州水路发运使,督理漕运,“漕运之有使,自此始也”。宋代,漕运体系日趋成熟,职业化漕卒队伍渐成漕运主力。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前期,湖北钞关对过往商船进行船体丈量,以收取梁头税.湖北州县衙门对新建民营船进行船只登记管理和船况检查,清廷还在湖北的长江流域一带设立船局,以保障船只的航行安全.湖北的漕运机构和当地相关部门负有漕船修造和质量检查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清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八日(1875年4月4日)轮船招商局所属的“福星”轮满载浙江的漕米、木料等货物由上海驶往天津,在撩木洋洋面被英商怡和洋行“澳顺”轮撞沉,罹难者65人,所载七千二百余石漕米及其他货物全部沉没,史称“福里轮海难”,这是近代中国发生的第一起海轮被撞沉没事件,也是近代中国损失最惨重的海难事件之一。 清道光初年,由于北运河淤塞严重,南方的漕米(即皇粮)难以通过运河运抵北方,根据两江总督陶澍的提议,遂将漕运改为海运。海上漕运大部分由上海、南通、太仓的沙船商承远,海上漕运刺激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沙船业的发展。为了管理漕运,道光五年(1825年)江苏省在上海东门外老白渡(今门渡路)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漕运?唐人司马贞著《史记索隐》:"车运日转,水运日漕。",广义的漕运,即为水运。狭义的漕运意指: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等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始于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北征匈奴,止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拆银征赋,整整存续了2115年。  相似文献   

9.
大元海运记     
曹凛 《中国船检》2011,(6):104-107
《大元海运记》上卷为分年记事,收录有关海运漕粮的案牍文件之类,下卷为分类纪事,分为岁运糙粮数目、南北仓鼠则例、海运费记录、漕船查验、运料登记、押运官员职责和船质状况等记录事项。本文摘录了贯穿于各篇中的漕运船检勘内容中的大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曹凛 《中国船检》2013,(8):120-123
《漕船志》记载了许多有关明代漕船的航政质检、船厂内防止造船奸弊的船质查验,以及修造船时的船质检查"条约"等内容。明代席书、丁瓒、邵经济、朱家相等四人编撰的《漕船志》,由四人分别担任工部主事或工部都水司主事,主管清江船厂时,主写或增修。  相似文献   

11.
何竞 《珠江水运》2002,(5):42-43
自秦代开始,我国便有了漕运(即水运),用船将政府征集的粮食运往京师或指定的地点,战争年代则运往军事前线。统治者驱使士兵或民夫纤船。这些纤船的人就是今天船员的祖先。他们纤船的疾苦,使历代一些诗人都深感震……  相似文献   

12.
正明代承袭宋元制度,南粮北运,称为漕运。明初漕粮多由海路调运,但由于常发生漂没事故,明政府遂决心罢海运,行河运。至永乐十三年,内河漕运正式取代海运成为明代漕粮的主要运输方式。但海运并没有完全废除,而是时复时罢,一直到明末。明代运军组织的由来明代由卫所军丁转运漕粮,原本为了"寓兵于漕",然而随着漕运的发展,挽运漕粮逐渐成了卫所军丁的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港口》2016,(Z1):79-82
洛阳"运河一号"古沉船应为清代运漕船,产地可能在江苏淮安山东厂,且其所处水运为洛阳至巩县之间。沉船处于汉唐漕运故道,从当地方志及相关史书记载中可一窥清代洛阳伊洛河流域漕运交通状况。"运河一号"古沉船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洛阳漕运史、经济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调整远东地区的管理由于劳氏船级社远东活动的不断发展,已将北远东区域划分为两大管辖区:日本和中远东。中远东包括中国、香港、朝鲜和菲律宾。H.麦克耐尔(MaoNoill)原是劳氏北远东办事处的总验船师,现已调任负责日本事务的高级总验船师;船舶业务总验船师G·S·麦克因特(MoIntosh)任日本事务总验船师;特殊任务总验船师D·J·麦瑞斯(Morris)已调离劳氏总部,任东京办事处技术业务部总验船师。H·麦克利(McLean)继续负责中国、香港、朝鲜、菲律宾事务,任中远东高级总验船师。  相似文献   

15.
宋代运盐船     
曹凛 《中国船检》2010,(10):92-94
漕运原指用船运输粮、盐、茶、马等各类国家所需重要物资,宋时除粮食漕运支撑国家经济外,水上盐运也对宋经济做出贡献,《宋史》记载:北宋盐税占全国赋税的一半,南宋盐税更占到全国总收入的83%,南宋半壁江山152年经济主要靠盐业支撑,其盐运船队的航运安全、质量查验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曹凛 《中国船检》2009,(7):116-119
北宋的凤翔府斜谷造船务,是陕西路("路"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域)一个官方内河造船场,所造漕运船,在数量和型号方面,均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曾注任凤翔府斜谷造船务监官期间,负责船木的采伐和建船质量的监督.后因工作出色,曾注升迁为江东南路都转运使,并监制了大批征税官船.  相似文献   

17.
<正>罗尔斯·罗伊斯在上海海事会期间宣布与太平洋造船集团(太平洋造船)签署新的甲板机械、动力和推进设备包合同。罗尔斯·罗伊斯将为太平洋造船设计建造的9艘SPA80A三用工作船(AHTS)提供设备。这9艘船由阿布扎  相似文献   

18.
于金良 《中国船检》2007,(11):94-96
对于北宋宫廷画师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人们大多从艺术角度进行评价。但笔者以为,《清明上河图》的主题是“上河”,该画作既反映宋代漕运制船的历史,也是研究、考稽、复原北汴河船只的重要参考文物。  相似文献   

19.
杭州城的东北角,一条连接大运河与钱塘江的蓝线,不久将出现在中国的地图上。大运河已通向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由1794改为1801公里,全线延长了7公里。运河春秋“运河水,长又长,千船万船运皇粮……”始建于春秋末期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历史最久、河流最长的人工河道。隋炀帝为了运兵和漕运,从大业元年至大业六年(公元605~610年)以洛阳为中心,整修了古邗沟——山阳渎(扬州至淮安),开凿了通济渠(洛阳至淮安)、永济渠(涿郡至黄河),最后又开通了江南运河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8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INMEX China)将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办,同期还将召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和技术展览会及中国新船及二手船交易会等专题展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