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王峥  王玲 《水运管理》1999,(10):26-28
我国的物资流通企业步入市场仅短短几年,与国外物资流通企业相比,其无论在资金、技术、企业规模、运作经验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近年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走私市场和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国有物资流通企业普遍面临步履维艰的困境。若想摆脱困境,站稳脚跟,物流企业必须对自己和竞争对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发挥优势、挖掘潜力、认清不足、提高效益。因此,全面评估物资流通企业就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研究国外物流企业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用物资流通企…  相似文献   

2.
随着航运市场自由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航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严峻挑战。若想步入国际市场、在超强竞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断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加强和完善企业管理,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邵天骏 《水上消防》2000,(12):1-4,7
创新意识是船舶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创新意识的增强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一环。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确立技术创新的全局观念,扩大创新意识的辐射渠道,把企业的自主创造能力建立在国内外船舶市场的大环境中,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技术进步步伐以及更好地赢得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祁彦 《世界海运》1997,20(1):33-34
自我国航运市场对外开放以后,外国航运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上,外国海洋公司已控制了我国集装箱运输份额的大部分货源,我国航运企业欲在国际航运市场占占有一席之地,加强战略管理迫在眉睫,本文就我国航运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管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天津航海》2012,(2):30-30
振兴航运业的政策措施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当中。一揽子有利于航运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即将出台。据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何建中介绍,国际航运市场的低迷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企业融资成本急剧攀升,一些规模本来不大、完全靠银行贷款形成运力的企业财务负担过重,“相当一部分航运企业目前已岌岌可危”。为此,交通运输部已组织专门班子研究航运业振兴政策措施,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导航运企业加强风险管控,特别是支持航运企业与大型货主签订风险共担合同,降低揽货和市场风险,形成风险管控共同机制。二是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实力的航运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对高耗能、高污染的运力,实行结构性调整,并出台鼓励性政策。三是规范货主投资航运,引导货主与航运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共赢,实现航运市场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强航运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防止恶性竞争,为企业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6.
郑礼 《中国水运》2005,(5):38-39
企业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信息通信的广泛使用,使航运市场交易费用降低,进而引发了航运虚拟企业的出现。航运虚拟企业通过多个企业共同利用信息、渠道、人员等资源的合作竞争机制,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并降低市场风险。航运虚拟企业的出现,是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7.
成本是一项综合指标,成本的高低不仅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企业的效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企业面对的是。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规范的市场,面临更加巨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的成本是影响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符合企业和市场实际情况的成本耗费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取到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对航运企业而言,探讨,展望航运市场形势这个特定的话题,是一件意义非比寻常的大事。因为航运市场具有多变,易变,快变的走势特征,并且对航运企业的影响重大,直接,至关紧要。企业如何在这种变化多端的市场形势下及时的调整,合理的调整,有效的调整,关系到航运企业能否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基于此,通过构建和应用成型,稳定的。商业模式。可以克服那种跟在市场变化后面疲于奔命的应对,特别是大型企业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开放与竞争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是否能够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快慢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寻找和提升固然非常重要,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实现则至为关键。企业通过市场展现其核心竞争力,要赢得竞争就必须取得市场,而要取得市场,构建以减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干散货航运企业应对危机的5点建议
  严峻的市场环境对每一家航运企业既是挑战,也是对企业强化营销、提升管理的宝贵机遇。从上述三家企业在应对危机时采取的战略我们能够看出,有的企业抓住市场相对低点积极扩张,也有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谨慎收缩,无论哪种战略都是立足实际、蓄势谋远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要能在国内外市场立足,只有走技术创新的道路。企业技术创新有各种模式,企业根据本企业的现状和主导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船舶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自始至终把技术进步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实施战略决策的重中之重,是企业展现自我风采,自身实力的有效手段,是企业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的关键一环,企业的信息保证,动力之源,技术提升,效益体现,无不与企业的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大力依靠技术进步,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化解各种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素质,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技术创新的深刻内涵,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实力的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3.
黄舫生 《中国水运》2006,4(5):40-41
我国加入WTO后,航运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国陆续与世界部分国家签署双边海运协定,一批国际知名航运企业相继在我国设立了代表处或组建中外合资航运企业,从事我国进出口国际海运或代理业务,这给国内航运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从我国液化石油气(以下简称液化气)水运市场来看,由于船队规模偏小、船舶设备及船龄老化较严重、船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偏低,液化气船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国内航运市场的对外开放力度,促进国内航运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不断上档次,但同时也会给部分航运企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徐华 《中国船检》2012,(6):37-40,100,101
世界经济的周期性决定了航运业的周期性特点,航运企业在市场的跌宕起伏中不断重复着复苏、繁荣、扩张、危机的循环.盛极而衰的恶梦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怀揣基业长青梦想的企业家们。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沉浮中,无数明星企业伴随着市场的低谷而陨落.  相似文献   

15.
顾亚竹  刘伟 《世界海运》1996,19(5):7-10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运业的国际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的海运业已初步形成了远近洋结合的海上运输格局,在远东至北美、远东至欧洲两硕士政绩和上实现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周班服务。班轮运输已成为外贸进出口的主要桥梁。同时中国海运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航运公司及财团纷纷抢滩中国航运市场,独资合资航运企业和港口企业应时而生。海运企业作为海运市场的主体是随着海运市场的开放逐步进入国际化的正  相似文献   

16.
倪振德 《航海》2009,(5):38-41
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已呈现出微利时代,企业从市场上赢利的空间越来越小,赢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管理出效益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并付诸于实践。如何向管理要效益,以及通过何种手段来达到管理出效益的目的,本人认为运用精细化手段实施企业管理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实施精细化管理,既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又能创造企业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浅谈档案管理与质量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认证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作为一种质量保证的手段逐渐发展起来的。ISO9000系列标准自1987年3月问世以来,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可,成为企业获取信任、扩大和占领产品市场、发展国际贸易、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企业技术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企业通过质量认证不仅可以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证”,更为重要的是,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起来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从容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关键的一年。企业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改革和完善企业内部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责任制度,调整和规范企业与出资人,企业与债权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水运文献信息》2007,(5):21-21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刚刚开始,对于庞大的欧洲市场而言,消除商品在欧洲市场的流通障碍,建立动态、立体化的物流战略,是成功经营欧洲市场的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船艇》2005,(10):34-34
湖北麻城振兴螺旋桨厂凭借毗邻武汉信息灵交通便捷等优势。不与大厂争市场,把市场定位在长江沿线,坚持从小到大,狠抓质量,创立信誉,不断拓展。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该厂螺旋桨已幅射到上至重庆,下至马鞍山等长江沿线各地,企业产量、销售、效益逐年攀升,企业品牌逐渐得到市场认可。两年来,该厂共生产大小螺旋桨300只计近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