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多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通过动力学仿真,对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建模并进行模拟碰撞,得出行人数学模型的伤害指标.在模拟可靠性得到保证的基础上,通过对汽车前部的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修改主要的设计参数,使汽车对行人保护的性能得到改进.通过模拟使用引擎盖升起机构后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得到的伤害指标与原始汽车模型对行人的伤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引擎盖升起机构对行人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行人处于道路交通使用者中的弱势地位,没有屏蔽体、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汽车乘员所具有的保护措施,所以事故伤亡率很高。对行人碰撞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汽车安全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从车辆对行人头部的碰撞保护仿真分析入手,并开展了实车试验验证,通过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行人头部保护实验中CH4点HIC伤害值超标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通过仿真分析对改进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安全研究的深入,行人保护安全技术逐渐成为车辆安全开发的热点。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行人安全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行人头部安全技术、行人下肢安全技术,并探讨了行人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罩结构及材料设计中考虑行人头部安全成为设计主流,另外随着头部保护范围的扩大,雨刮及发动机罩铰链也都采用了有利于行人头部保护的设计。吸能式前端结构及保险杠设计,降低了行人下肢的伤害。行人安全气囊技术及行人假人技术是行人保护安全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汽车安全是汽车发展的永恒课题,它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部分,前者是指汽车防止交通事故的性能,后者是指汽车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汽车本身具有保护乘员、行人不受伤亡或减少伤亡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汽车安全是汽车发展的永恒课题.它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部分.前者是指汽车防止交通事故的性能,后者是指汽车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汽车本身具有保护乘员、行人不受伤亡或减少伤亡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PC—Crash,建立车一人碰撞事故的再现模型,分别对同一工况下汽车有无ABS刹车防抱死制动系统、不同碰撞初速度以及利用随机函数确定汽车与行人的随机参数,进行大量的数字化仿真试验,分析事故发生后人体头部重要器官与车体前部碰撞点以及损伤程度的分布规律。根据分析结果,从汽车生产厂商保护行人的角度改善车身布置结构,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根据行人所受伤害的身体分布及伤害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头部伤害是导致行人伤亡的关键因素.在头部冲击块试验中,撞击速度、角度、碰撞区域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参数.各主要国家和机构,根据本地区的交通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试验参数来考核车辆的行人保护能力,统一的国际标准GTR也在不断的改进中.  相似文献   

8.
根据行人所受伤害的身体分布及伤害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头部伤害是导致行人伤亡的关键因素。在头部冲击块试验中,撞击速度、角度、碰撞区域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参数。各主要国家和机构,根据本地区的交通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试验参数来考核车辆的行人保护能力,统一的国际标准GTR也在不断的改进中。  相似文献   

9.
一、德国在德国,大车让小车,小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是"铁的法则"。德国的人行道比较宽,用白线或者红色的水泥砖明确标出了自行车道。汽车、自行车和行人老老实实地"各行其道"。每当自行车与行人发生路线交叉时,会让行人先行;如果自行车与汽车发生"矛盾"时,汽车会让自行车先行。  相似文献   

10.
《家用汽车》2009,(3):56-56
汽车、行人共同使用道路的情况在全国各地很普遍;那么,汽车、行人,谁该让谁?不管你是司机还是行人,让我们听听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首个行人导航地图出炉 发布会上,四维图新副总裁赖丰福重点介绍了09夏版地图数据.在四维图新09夏版地图数据中,包含了公交换乘、地下通道、过街天桥、人行横道及更多行人设施的信息,是中国首款行人导航地图数据,标志着中国导航地图从为汽车服务发展到为行人服务,开启了导航地图行人时代.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道路交通的"行人优先"通行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人优先"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但作为行人必须明确,只有按照规定在道路的过街人行横道上穿行,这种优先通行权才被确认.同时,"行人优先"在我国道路交通中的真正落实,仍需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行人保护已成为未来交通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我国应综合国外在行人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开展行人安全性研究工作,减少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行人碰撞保护技术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人保护已成为未来交通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我国应综合国外在行人保护方面取得的成果,开展行人安全性研究工作,减少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行人优先”从通行权利的分配上充分保护了行人的生命安全,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但作为行人必须明确,只有按照规定在道路的过街人行横道上穿行,这种优先通行权才被确认。同时,“行人优先”在我国道路交通中的真正落实.仍需从各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高新科技运用于汽车安全也越来越多,但人们的重点还是放在了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上,很少考虑交通事故中行人的安全问题。本文着重从行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解撞击的过程,思考如何增大碰撞缓冲时间,来减少车祸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特大交通事故中的行人保护问题,提出了基于侧面行人特征的实时行人检测预警系统(PDWS)。系统由检测模块和预警模块两部分组成,其中检测模块使用Haar与HOG特征和AdaBoost与SVM分类器,通过侧面行人样本库完成行人特征的提取与检测,同时应用窗口拆分法与快速窗口扫描算法提高检测效率,得到一个具有高检测率与低误检率的结果。在预警模块融合了行人距离、汽车速度及角速度信息,判断前方行人存在碰撞的危险。使用系统及算法对城市环境复杂背景下横过街道的行人进行了实车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对704Pixet×576Pixel图像的检测帧率为13~18帧·s-1,检测率大于859/6,误检率小于l%,预警时间小于1S,实车验证结果达到了车载主动安全系统实时性与准确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国标《行人反光标识夜间光度性能及测试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人反光标识夜间光度性能的测试原理、测试要点和测试步骤.希望通过对此标准的广泛应用,能够引起人们对行人反光标识的重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平面交叉口的行人交通安全,本文基于美国国家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的双环相位标准,将行人专用相位(EPP)、行人同步保护相位(CYPP)以及行人前置相位(LPI)这3种行人保护策略整合到一起,以信号周期和行人-右转车的冲突点数量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在假定交通参与者遵守信号规则的前提下,除LPI策略中远端行人与右转车冲突外,其余冲突点经模型优化后皆可消除,并且机动车的通行效率能够得到维持。该模型属于0-1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BMILP),可用分支定界法求解。选取南京市两个交叉口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交叉口几何尺寸及交通流量较小时,模型倾向于得到 EPP 方案,否则倾向于得到 CYPP和LPI方案;在进口道设有直右共享车道或右转相位不易满足最大饱和度限制时,模型倾向于得到LPI方案。  相似文献   

20.
孔令斌 《城市交通》2013,(3):F0002-F0002,I0001
城市道路功能分级是为发挥机动化效率而设。从19世纪末开始,随着汽车的发展,为发挥其在城市交通中的机动性同时保障行人安全,城市道路功能分级体系逐步形成。进入20世纪,汽车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道路功能分级也逐步完善,进入成熟汽车社会的发达国家基本都形成了围绕长距离跨区交通和短距离本地交通组织鲜明的两级道路系统,既发挥汽车机动化效率,又保护本地交通活动的完整。其中,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系统以组织长距离跨区机动交通为主,而集散道路、本地道路系统以组织短距离本地交通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