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铁路既有线列车运行图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评价指标、旅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均衡性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可调整性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经济评价指标和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后评价指标角度建立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该体系的建立对今后深入研究高速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提高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质量综合评判的必要性,引入了基于基本评价指标、均衡性指标、可调整性指标、经济评价指标、后评价指标、以及旅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客运专线运行图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客运专线运行图多指标、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的使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3.
使用计算机绘制各种形式的列车运行图,是铁路运输生产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编制该软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针对其中某些难人出了算法描述,相应成果已被北京铁路局所采用。  相似文献   

4.
董超  刘康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5):116-120,128
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基础,其编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运输组织的效率和安全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以随机汇聚的人群为主,这一特点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的独特复杂性,对列车运行图的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运行图的合理性评价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分析运行图的指标体系,包括静态指标、动态指标等。并从列车运行图的可调整性入手,运用专家评价系统理论,初步研究运行图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列车运行图编制专家系统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外对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已进行大量研究,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本文提出建立编图专家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知识表示,推理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列车运行图均衡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列车运行图的均衡性评判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偏差和偏差离差作为衡量列车到发均衡的两上指标并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采用C/S结构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来组织和管理数据中的关键技术-多用户数据访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PowerBuilder和VisualC++为工具,采用ODBC技术来这实现系统多用户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的方法。实际开发与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方便、快速地连接和访问目标数据库。  相似文献   

8.
9.
张小艳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13(5):106-108,112
以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现状为出发点,分析项目后评价的研究现状,针对我国存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问题,提出亟需对已建成的项目进行合理的评价,重点研究客运专线后评价体系的组成内容,并就各部分内容建立后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鲁棒性提出协同优化模型. 基于多线路协同优化和多目标协同优化的思想,研究多条线路列车运行图的协同优化,并将列车运行图的鲁棒性分为晚点传播鲁棒性与换乘接续鲁棒性,对两种鲁棒性进行多目标协同优化建模. 在建模过程中,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对列车间缓冲时间的研究,提出并定义缓冲时间鲁棒性效用.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路情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鲁棒性协同优化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提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快速客运网背景,将列车开行模式问题定位为列车运行区段与列车类别的协同优化确定问题.通过对列车开行模式类型的分析,提出以运输效用为核心的客运专线列车开行模式确定方法.分析列车开行模式的适用条件,研究列车发车间隔、技术成本系数与旅客时间价值三类因素作用下列车开行模式选择的临界水平.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路网范围内两类列车开行模式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显示:列车通达运行范围以技术条件为界的开行模式方案换乘次数较少,平均直达里程较长,且列车无欠速运行.  相似文献   

12.
铁路客运专线旅客服务调度系统,是基于旅客服务调度的业务需求,通过实时图形管理,将与客运专线运营相关的具有分散自律特性及有控随机属性的各业务或过程,利用消息触发机制关联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由计划查询、列车跟踪、客流分析、统计分析、设备监控、视频监控、异常处理及信息发布八个模块组成。基于系统各组成模块,本文详细论述了系统的功能定位;研究提出了基于B/S模式的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基于该体系结构,实现了包含系统核心处理功能在内的仿真实验系统的开发,对于该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客运专线天窗的开设影响夕发朝至列车的运行组织. 考虑高速列车可利用相邻既有线、城际铁路跨线运行,以综合利用运输通道运输能力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本文分析了客运专线开设全线垂直矩形天窗与夜间行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求解最佳矩形天窗位置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天窗影响列车OD数最少为目标,以满足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到发时间带为约束,并提出了求解算法.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例,运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出不同位置的天窗影响的列车OD数相差不大的结论,并给出动车组速度等级为350km/h和250km/h、速度系数0.9和0.8四种情况下长度为4小时的相对最佳矩形天窗位置. 对受天窗影响的列车提出了运行调整措施,初步分析了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时动车组适宜采取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天窗的开设影响夕发朝至列车的运行组织. 考虑高速列车可利用相邻既有线、城际铁路跨线运行,以综合利用运输通道运输能力满足旅客夜间出行需求,本文分析了客运专线开设全线垂直矩形天窗与夜间行车的相互影响,建立了求解最佳矩形天窗位置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天窗影响列车OD数最少为目标,以满足夕发朝至列车合理到发时间带为约束,并提出了求解算法.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实例,运用计算机编程求解,得出不同位置的天窗影响的列车OD数相差不大的结论,并给出动车组速度等级为350km/h和250km/h、速度系数0.9和0.8四种情况下长度为4小时的相对最佳矩形天窗位置. 对受天窗影响的列车提出了运行调整措施,初步分析了开行夕发朝至列车时动车组适宜采取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5.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分配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制定合理的列车开行方案,从旅客的出行需求及满意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客流分配的主要因素;根据开行方案中列车的运行区段及列车停站情况,构造了列车的运行网络;结合旅客的出行心理,给出了将旅客出行成本折算成旅客满意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确定裔流分配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体现了旅客对列车选择的主动性.通过研究影响客流分配的相关因素,给出了路网客流的合理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车站旅客服务质量灰色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旅客对车站服务质量要求逐渐增高这一情况,根据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以车站旅客服务质量的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和智能性为基本因素,建立旅客服务质量多层次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理论结合,构建旅客服务质量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到一个客运专线车站上,对其旅客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适用于对车站旅客服务质量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建成后铁路运输通道合理分工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充分发挥铁路通道的整体运输能力,基于铁路运输通道分工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以通过能力为约束条件,以运输成本、旅行速度和日常运输组织调整为优化目标的客运专线建成后与既有线形成的铁路运输通道分工优化模型.运用满意优化理论,对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给出了改进模型的求解步骤.研究为铁路运输通道内平行线路的合理分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客运专线具有高速度、高精度的特点,对列车运行仿真的精度提出较高的要求。系统初始映像的质量是影响列车运行仿真精度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牵引计算和规则集推理的精确系统初始映像方法。首先设计了初始映像的主体流程,然后对列车在信号系统中的绝对位置进行抽象,建立了正向规则集和反向规则集,并给出了推理机制。最后在自主设计开发的客运专线列车运行组织仿真系统上,以正在建设的北京到天津客运专线为背景,分别应用传统的和精确的初始映像方法在四显示固定闭塞和准移动闭塞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列车运行仿真精度指标-平均偏离时分能够降低23%。  相似文献   

19.
客运专线由于运输需要、GSM-R通信中断或部分设备故障等原因,形成不同列车控制系统共线.在高速350km/h线路上同时并存250km/h列车运行现象的基础上,本文按照3种影响模式,分析不同列车控制系统共线对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并给出具体计算方法.提出通过提高运输组织水平、提高GSM-R信道QoS及采用增强型CTCS-235列车控制系统等措施,以减少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设计已是现代铁路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首先阐述了国外铁路仿真软件的应用情况及在国内使用的局限性,接着介绍了客运专线大型客运站仿真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然后分别说明了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及相互连接关系.最后,以广州南站作为案例,通过设置车站的全天分时段分方向到发列车数与股道使用规则,仿真了高峰两小时车站的到发线、咽喉区段道岔占用情况以及相应的利用率统计情况,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说明了仿真软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