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佩凌 《摩托车信息》2005,(12):24-24
是《摩托车信息》将我领进这奇妙的殿堂。春生冬死,秋实夏荣,在与摩托神交的十年里,我是怀着朝圣般的虔诚对其顶礼膜拜的。摩托以他身体的律动和爆发力.带给我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直逼灵魂深处的感动。当以敬佩的目光面对这随时准备暴动和暗藏杀机的家伙时.我奇妙于怎会产生一种看破浮华、静谧如月的心境:感恩于他的忠诚使我摈弃沉伦.踏上心灵的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2.
倪巍  阿水  张守生 《摩托车》2012,(1):62-67
"春风"摩托是一个国人自己的品牌,一个将水冷摩托理念真正推向全国摩友的企业。他虽然不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摩托企业,也不是我国"最牛气"的摩托企业。但我要说,通过这次测试春风650TR,我感到春风绝对是一个兢兢业业,为制造世界级优秀摩托而努力奋斗的摩托车制造企业。  相似文献   

3.
我爱摩托,我更爱重庆摩托,这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结。不管我是在所居住城市的林荫道散步,还是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处奔波,每当我看见摩托车从身边奔驰而过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重庆摩托,一丝丝亲切之惰在心底油然而生。我赞美重庆摩托。  相似文献   

4.
我第一次骑上摩托车是在1995年初,那是一辆黑色嘉陵JH70。由于他常出“毛病”,我就摸索着给他“治病”,因此,买了不少摩托方面的书刊。时间一长,书给翻旧了,摩托也让我给修了几遍,自然我也成了一个摩托迷。1996年我出了车祸,车毁人伤。在家养伤的一年中,又买了不少摩托方面的书籍,潜心研读,因此就更加迷恋摩  相似文献   

5.
就网络而言,"菜鸟"指的是刚入门的电脑新手.本人上网只会看帖、发帖,不会贴图,打字速度也慢得要命,绝对是菜鸟一个. 我上网不进聊天室,不打游戏,除了摩托网站,很少去别的地方.一年多来,我几乎每天都会到各类摩网上转一转,也算是一个铁杆摩网网虫了.从一个连开关机都不会的电脑盲到可以勉强操作电脑的网络常客,这一切全拜摩托车所赐.如果不是摩托车,原本对网络没什么兴趣甚至有点反感的我,绝不会这么上心地去学习网络技术,因为,网上的摩托世界很精彩.  相似文献   

6.
解密大福     
《摩托车信息》2006,(10):1-1
大福摩托是广东板块的一支惹眼的生力军.大福摩托的崛起,至今不过十年光景.但从严格意义上审视大福摩托的历史,时间还要短些,只有几年.就几年的时光,大福摩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异于一个中国摩企发展之神话.是什么力量成就了今天的大福摩托,想必不少业内人士都在思索着答案.  相似文献   

7.
我于2000年11月8日购买了一辆黑色隆鑫摩托,骑着它上下班或节假日带着妻子去旅游,都让我心旷神怡.特别是在神秘美丽的怒江大峡谷里的柏油路上奔跑时,一边是赫赫有名的高黎贡山,一边是波涛滚滚的怒江流水,在自由奔放的心情中驾驶摩托浏览风景,那种惬意的感觉只有既热爱大自然又痴迷摩托的朋友才能体会得到.  相似文献   

8.
摩托情结     
我与妻的结合缘于同对摩托的梦想。小时候,我住的县城摩托很少,父亲却有一辆被现代摩托车族戏称为“老白干”的50车。也许现在那马达轰鸣的“老白干”已被很多人不屑一顾,但我那时却对它情有独钟。父亲常将我带上后座去兜风,每当父亲的右手一旋转,我便感受到了生命中的一股强大动力,令我心旷神怡。我很想亲自骑骑它,但对那时还是  相似文献   

9.
灵雅的爱     
王博 《摩托车信息》2007,(16):37-37
我的雷纳克已经伴随我走过了两年的风风雨雨了,随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开始鸟枪换炮,我慢慢开始鬼使神差地频繁到摩托一条街去逛.  相似文献   

10.
我与摩托     
1992年,我随着“南下大军”来到广东珠江三角洲的T市求职,常常搭乘“摩的”东奔西跑。T市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初期几乎一夜之间由乡村变为城市的富裕之地,公共汽车很少,电车一辆不见,而“摩的”却四处可见,在汽车站、公园门口、大小路口比比皆是,充当客运摩托的“摩的”几乎全是“嘉陵”男装摩托,为此我很是为重庆自豪。每当有载主问我:“你是哪里人?”时,我总是得意地说:“我和你骑的摩托是一个地方来的。”本地人自用的交  相似文献   

11.
曹展明 《摩托车》2004,(10):29-29
从长风劲鼓的黄土高原来到六朝古都南京求学已经一年了,每每在街头看到呼啸而过的摩托车,就禁不住想起我那段精彩的摩托生活,还有我那台尘封着的城市小马驹JH70E。我的摩托生活最早始于1995年大学刚毕业,那时我还在山西中部一个偏远小城的加油站担任技术员。当地农民经常骑摩托  相似文献   

12.
简辉健 《摩托车》2004,(9):26-26
今年是世界摩协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摩协成立5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一个摩托运动的爱好者,我也和大家侃侃自己钟爱的公路摩托运动。  相似文献   

13.
有摩托,会骑摩托车,但不爱它,对关于摩托的知识也不了解,那你就算不上“摩托迷”。我原本是一个汽车迷,1991年参加工作不久就考了驾照,买汽车杂志是我的大事,大街上跑的大小汽车,从价格到品牌没有我不知道的。可时间长了我发觉汽车离我们工薪族太远了,慢慢地那种“迷”的程度也淡了许多。近几年我国摩托车行业发展迅速,我想买不起汽车咱就买摩托车吧,相信驾摩  相似文献   

14.
如果没有我们头儿先前的介绍,我怎么也想象不到面前这位看上去矮小精瘦、不善言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年男子是一个驾驶铁马400的摩托车手.  相似文献   

15.
1998年8月,《摩托车信息》走进我的生活,把我带入摩托世界的海洋。月月相见,受益匪浅,她把一个热爱摩托,但又对摩托文化知之甚少的车迷武装成了具有等级水平的“行家”。而她仍不断地吐故纳新,与时俱进,追求创新与卓越。她既高贵权威,信息丰富,又平易近人,为您排忧解难,是车迷求知的好老师,然而我仍担忧“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使更多的读者走近她,我亮出内心  相似文献   

16.
摩托车一直以来都是年轻人最喜爱的大玩具,喜爱摩托车并且要拥有它源自于我儿时的一个梦想.30年前的我只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喜欢摩托是因为邻居是一名邮递员,经常能够骑着摩托车回家,他威风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这让我一直憧憬着有一天一定要拥有一辆自己的摩托车.  相似文献   

17.
珍爱生命     
我是一名来自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生,长期围绕本田踏板摩托DIO进行改装,代表了西南地区DIO改装的较高水平。地震之后,我经历了生与死的感觉,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更加领悟了安全的重要性!这次参与“头盔试戴体验活动”,主要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提醒广大摩友注意行车安全,珍惜生命的可贵!  相似文献   

18.
下一个十年     
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却也可以让风云变幻.到现在,中国摩托车行业已经走过了三个十年,书写了一段行业崛起的传奇. 第一个十年,中国摩托从无到有,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第二个十年,中国摩托快速崛起,成为世界产销第一.第三个十年,中国摩托实现跨越,从散乱逐渐走向规范.下一个十年,中国摩托的路在何方? 面对这个问题,一些摩托人不免感到迷茫.是的,今天的中国摩托似乎已今非昔比.在国内,市场节节萎缩,“禁限摩”更像一座大山压得行业透不过气;在海外,贸易壁垒日渐频繁,竞争对手越来越强.路途多艰,摩托人抱负满怀,却拔剑四顾心茫然.  相似文献   

19.
提个醒儿 我从事近十年摩托维修工作,修过的中外品牌摩托繁多,也常在亲朋好友买新摩托时帮助参谋参谋,接触这类事情多了,就发现摩友们在购买摩托车时存在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20.
《摩托车》2006,(1)
“天下摩友是一家”,摩托车让我们走到了一起。多年来,《摩托车》杂志担当起了推广和普及摩托文化的重任,2006年我刊又特别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目的是加强各地摩托车俱乐部之间的沟通和联络,促进各地摩托文化的开展和提高,为各个摩托车俱乐部系上一个又一个同心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