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已达23.5%,成为按国别划分的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2006年前10个月,自主品牌轿车的国内市场份额已升至26.4%,按国别分首次超过日系、韩系、德系、美系、法系品牌,位居第一。以奇瑞等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汽车用实力说话,用数字证明中国快速增长的汽车市场绝不仅仅是用来"换技术"的,只要能果断抓住机遇,自主品牌汽车大有可为。2007年,自主品牌轿车国内市场份额这一对中国汽车工业非常关键的数字值得我们继续期待。  相似文献   

2.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12):36-42
2005年一季度,外部政策市场环境的“频频利好”,使得积聚已久市场做多动能的国内微型轿车市场终于开始爆发,在2005年国内轿车市场的表现可谓无限风光。以天津一汽夏利和奇瑞QQ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微型轿车“威风八面”,“昂首阔步”进入国内轿车单一品牌销量排行榜的前三名,表明国内自主品牌轿车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天地广阔”,  相似文献   

3.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潜心研发,经过300万km路试、接受518项精密检验之后,目前国内最新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奔腾"在一汽本部上市.此举不仅填补了国内中高级轿车市场自主品牌的空白,同时也实现了国内汽车工业"技术与品质"的大幅度跨越.  相似文献   

4.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6,(14):29-36
2006年一季度,国内轿车市场再次爆发“井喷”行情,各个轿车细分市场一齐发力,近90个品牌轿车的争奇斗艳,共同推动国内轿车行业迈向新的高峰。在群星闪耀的国内90个轿车品牌中,国内单一轿车品牌销售前十强宛若十颗明珠,熠熠生辉,见证了中国轿车工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关于轿车市场自主品牌份额下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客观角度剖析了自主品牌轿车企业产品在发展空间和市场占有份额面临"缩水"的趋势。并从多角度提出了改变自主品牌轿车企业扭转市场份额下滑趋势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7月5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信息发布会"上表示,该中心的研究分析表明,目前我国轿车产品呈现六大消费趋势。一是自主品牌轿车在8万元以下轿车市场占比超过80%,欧系车在35万元以上轿车市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国内轿车市场自主品牌已经迎来了全面崛起的契机。但是由于我国自主品牌起步较晚,与合资品牌存在较大差距,国内乘用车市场主要被合资和外资品牌占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借鉴国外汽车品牌的发展经验,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对我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5年前三季度,以自主品牌为生力军的国内微型轿车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中发展最快的细分市场。本文简要描述了2005年前三季度国内微型轿车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国家采取的一系列鼓励小排量轿车政策和举措,结合2005年国内微型轿车行业产销数据.对前三季度国内微型轿车的市场运行情况和市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天津一汽车夏利、奇瑞QQ、吉利系列及长安奥拓等10个品牌的微型轿车2005年前三季度的市场表现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2006年中国入世过渡期结束和政府保护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国内轿车行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新一轮竞争即将展开而轿车市场发展尚未成熟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轿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现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产业组织角度出发,对中国轿车市场品牌结构现状进行细致描述,旨在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目前市场的轿车品牌结构状况并得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欧阳敏 《时代汽车》2011,(10):20-26
中国政府采用CKD形式发展轿车工业,本意是以市场换技术,通过消化吸收,最终建立中国自己的轿车生产和研发体系。由于"诸侯经济"造成国内汽车市场人为分割,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不成熟、不完善,企业缺少技术储备,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使得主要零部件国产化并带动国内企业自主研发轿车的目标大大落后于原有期待,中国轿车市场大部被外资品牌占领,大型合资车企成为外资品牌组装工厂。  相似文献   

11.
欧阳敏 《时代汽车》2011,(12):60-65
支持自主品牌轿车发展最直接最有力也是最公平的措施,就是让自主品牌车企参与分享公务车采购这块"蛋糕"。 政府采购一直是中国轿车市场的大蛋糕,资料显示,2000年,全国各级政府采购公务车数量为3.95万辆,2007年上升到50万辆,总金额达800亿元,占当年政府采购总额的约五分之一。目前,我国政府公务车采购额已占到汽车消费...  相似文献   

12.
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作为轿车级别划分主要标志的各排量轿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在迅速变化。自主品牌厂家在小排量市场的地位日益稳固,迫使低端合资品牌逐渐退出小排量轿车市场的竞争,中档合资品牌轿车的主流排量重心在不断向下偏移,并形成了以1.6L为核心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3.
徐莉坤 《经济导报》2007,(33):34-35
从2005—2006年的增长趋势上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增长率为43.9%,在整体市场上,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升至26%多,尤其是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A级车和B级车。2007年1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专题会议高票通过,授予备受业内关注的江淮汽车轿车的生产经营权,消息一传开,立即引发出人们对中国轿车自主产业信心的演绎与推理。  相似文献   

14.
自主品牌自从1998年吉利、奇瑞先后创办以来,到2004年逐步形成气候,合力红旗夏利共同抵御住了外资汽车巨头"狼来了"的恐吓。到2007年,收获的是中国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自主品牌轿车市场。盘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的这十年,发展模式、思路虽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并且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7月,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8.6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4%,延续了6月份以来的颓势。6月份,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为26.16%。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悲壮中仍步履维艰。尽管2006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以51.3%的增长率领先合资企业36.3%的增长率,市场份额接近25%。但6、7月份市场份额明显萎缩,8月份虽表现出震荡上扬,与其上半年最鼎盛的时期相比,自主品牌在这几个月的表现还是显得有点差强人意。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迅速崛起,掀起了自主创新热潮,但缘何总是难成气候,究竟是谁动了自主品牌车的奶酪?说白了,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不怨天、不怨地,只能怨自己。  相似文献   

17.
在跨国公司低价战略冲击之下,市场份额下滑,产品出品减少,盈利能力下降。 自主品牌汽车在2006年“国内热火朝天,海外捷报频传”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已至年尾的2007,相关的形容词颇为凄凉:市场份额下滑、产品出口减少、整体盈利能力下降……于此,有分析认为自主品牌已经进入冰冻期。  相似文献   

18.
即将过去的2007年,对于国内自主品牌车企而言,并不如2006年那样顺风顺水。小排量车市场持续萎靡、新排放标准的不断升级、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提升以及主流自主品牌企业同时步入战略转型期,在一系列利空因素的作用下,自主品牌无论是新车销量还是市场份额,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展望2008年,自主品牌的发展趋势又该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自主军团叫板海外势力 这一级别的轿车市场是中外品牌轿车进行正面交锋的战场,来自自主品牌的奇瑞、上海华普挑战来自通用、福特、菲亚特等世界汽车巨头的车型。  相似文献   

20.
《世界汽车》2012,(5):18-18
经济型轿车市场一直是国内车市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合资与自主品牌两大阵营的必争之地。近年来,随着合资品牌产品线的不断下探,经济型轿车市场更显出群雄混战之势。在此背景下,天津一汽大胆推出了全新的三厢品牌车型威志V5,以巩固其在经济型轿车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