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芳劼 《水运管理》2022,(6):15-17+23
为进一步明确共有船舶份额抵押权与共有船舶抵押权的关系,为共有船舶份额抵押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在先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当共有船舶份额抵押与共有船舶抵押并存时如何清偿债务、共有船舶份额抵押权如何更加全面地实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希望对完善共有船舶份额抵押制度及修改《海商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与《海商法》对船舶物权制度规定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实施的《海商法》尚未引入物权的概念,但与船舶所有权、抵押权、留置权等有关的物权制度却得到清晰和明确的确立。随着《物权法》的实施,《物权法》中有关物权的法律制度与《海商法》中的船舶物权制度却有差异性规定,这无疑会对《海商法》下的船舶物权制度产生影响。其差异性规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着重从船舶所有权、抵押权、留置权等方面涉及的船舶定义、船舶法律特性、船舶物权内容、船舶物权登记对抗、船舶物权实现方式等分析《物权法》与《海商法》的不同规定。  相似文献   

3.
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称《海商法》)的一项特殊制度。《海商法》第十一章规定了船舶所有人、船舶承租人、船舶经营人、救助人、保险人对法律规定的海事请求,可以依法享受责任限制。《海商法》第二百一十条和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定按份共有船舶抵押中的抵押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莹 《中国海事》2006,(9):43-45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的规定,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第十一条规定:船舶抵押权,是指抵押权人对于抵押人提供的作为债务担保的船舶,在抵押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依法拍卖,从卖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第十三条规定:设定船舶抵押权,由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共同向船舶登记机关办理抵押权登记;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相似文献   

5.
船舶优先权是海商法中特有的制度。船舶优先权的消灭除了考虑我国《海商法》中的特别规定以外,还应考虑适用民法的一般理论和国际上通行的作法,也期符合时代潮流。另《海商法》第29条规定的期间的性质根据国际公约的规定和一般法理,其性质应明确为除斥期间。  相似文献   

6.
保证(Warranty)是海上保险特有的制度,《海商法》第235条对保证条款及违反保证条款的后果作了初步规定,但该条规定比较原则,尚有些问题需要明确,如保证条款及其范围,《合同法》生效后违反保证条款的后果等,而这些问题是实践中无法回避的,有必要加以探讨。 一、保证条款 1、保证条款 《海商法》第235条规定,被保险人违反合同约……  相似文献   

7.
年来不断接到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适用沿海货物运输的咨询,有的认为《海商法》只适用国际海上运输;有的认为《海商法》第二章第二款规定,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不适用于中国的沿海货物运输,那么在沿海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船舶碰撞、救助、共同海损是否也不适用《海商法》有的认为,沿海货物运输合同既然不适用《海商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商法》并未规定船舶物权预告登记制度,这是立法上的一个缺憾。建议将来在修改《海商法》时建立船舶物权预告登记制度,以维护当事人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使我国的船舶物权登记制度与物权法的规定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航海》2015,(5)
<正>航运业自开创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各国为保护航运发展和出于对经济现实的需要,创设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该制度作为一项特有的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海商法》调整的是海上运输,其中规定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计算以300总吨的船舶起算,故我国交通部为促进和规范沿海运输以及小型船舶的运输业的发展,制定了《关于不满300总吨船舶及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海事赔偿限额的规定》(以下简称《交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海商法》第二章涉及船舶物权制度,与我国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物权编密切相关,协调两部法律中的相关规定,需要海商法修改中学者谨慎思考的。本文针对我国《海商法》第二章修改中的重点问题船舶物权变动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采取合意生效加登记对抗是最合理的船舶物权变动模式,希望能为《海商法》的修改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郑蕾 《世界海运》1999,22(3):24-26
承运人的赔偿限额制度是海商法区别于民法,赖以独立存在并自成体系的重要原因。然而,我国《海商法》中的有关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的规定尚存在若干问题,本文分别就承运人丧失责任限额的条件,责任限额的确定以及责任限额的适用期间三方面的问题作了分析,希望有助于法律界和实务界正确理解和适用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在调整担保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中,担保法是一般法,其他规定有担保内容的法律法规相对于担保法来说,是特别法。我国《担保法》第95条明确规定:“海商法等法律对担保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该条包含的另一层意思是,除海商法等法律中有特别规定者外,适用担保法的一般规定。也就是说,海商法无规定,担保法有规定的,适用担保法的规定;海商法有规定,担保法未作规定的,或者海商法的规定与担保法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海商法的规定。那么,海商法上的担保究竟有哪些特别规定呢?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简述我国海商法中的担保与担保法…  相似文献   

13.
匡浩 《世界海运》2023,(4):48-52
<正>[提要]现代保险制度起源于海上保险,但是普通保险脱离了海上风险特殊性的语境,逐渐产生了与海上保险不同的制度安排,例如定值保险演化成为不定值保险。关于不定值保险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第5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以下简称《海商法》)第219条的规定较为原则。面对纷繁复杂的海上保险纠纷,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举证责任的倒置问题,分析了我国《海商法》中有关火灾免责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定,从法律所追求的公正公平的角度,认为我国《海商法》如此规定造成承运人与货方之间关于火灾免责举证责任分担的不平衡,并提出作者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春阁 《世界海运》1998,21(2):29-30
介绍了台湾海上保险制度的具体规定,包括台湾海上保险制度的沿革,台湾海商法关于海上保险契约的规定等内容。其中台湾海商法关于海上保险契约的规定,论述了海上契约的性质,订立,消灭等法律规定。同时,还对两岸海商法中的站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林琦桃 《世界海运》1999,22(3):31-32
本文介绍了我国《海商法》中关于代位求偿的规定,分析了这些规定的利弊。  相似文献   

17.
王天璇 《世界海运》2001,24(3):42-43
以比较的方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下称《海商法》)第12章“海上保险合同”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下称《保险法》)对财产保险合同的规定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分析和论述,突出了海上保险合同法的特点,以便海上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正确理解和适用有关法律。  相似文献   

18.
孙玮霞 《水运管理》2024,(1):21-23+34
分析我国目前内河运输现状,通过2个典型案例分析我国现行内河运输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对内河运输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简称《海商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论述,探讨是否需要将“内河运输”纳入《海商法》以及以何种方式纳入。运用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比较国内外关于内河运输的相关制度以及管理方式,汲取他国在内河运输方面的有益经验,总结我国内河运输现存问题,对我国将“内河运输”纳入《海商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妍 《水运管理》2023,(6):10-13
《海商法》第268条是国际海事条约适用于我国相关案件的主要规定。近年来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适用的3要件屡屡被突破则严重损害了我国法律的权威,因此正确解读《海商法》第268条是解决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适用性的关键。在《海商法》的修订过程中,立法者应当对国际海事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性作出回应,建议将《海商法》第14章改为“法律适用”,以取代现在的“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20.
周静 《珠江水运》2007,(3):32-34
我国《海商法》第八章“船舶碰撞”中规定了船舶碰撞过失责任原则,但是《海商法》并没有进一步规定,“过失的船舶”的责任最终具体是由谁来承担。船舶经营人在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