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海教育研究》2009,26(1):15-15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海事大学校长王祖温在全国人代会分组讨论时说,要把我国建成世界海运强国,推进我国航运业发展,关键在人才,要培养出一大批符合国际公约要求、满足航运强国建设需求的高素质航海人才,推进航海教育立法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发挥高校教育基地作用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翮 《世界海运》2009,32(6):12-13
高等航海院校为我国航运人才培养发挥着重要而关键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基地作用,努力培养高素质航运人才,主动适应航运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加入WTO后我国航运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对我国航海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对策,提出应与国际化接轨,尽快调整航海教育发展战略,以培养出大批掌握现代航海、航运技术业务,精通高科技、计算机应用的高素质航海人才。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14,(5):12-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对海洋有高度依赖的外向型经济,海洋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建设海洋强国也成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海洋强国的核心是海运强国,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然而由于软实力建设相对滞后,中国航运与世界航运强国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大连海事大学在深刻领会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度思考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和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之后,经过精心筹划和准备,于2014年3月18日成立了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旨在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尤其在推动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上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贡献。本次"中国航运大讲坛"的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畅谈海洋强国战略下的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探讨怎样加速通向海洋强国之路的步伐,共同为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航海科技动态》2011,(6):44-45
近日在广发银行主办的航运业金融服务研讨会上了解到。上海航运中心建设除了得到国家、上海市的政策扶持外,浦东新区也在财政、人才等多个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十二五”期间.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浦东新区航运办处长顾晓峰在航运业金融服务研讨会上透露,上海航运中心建设获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6.
以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构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四维一体”航海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理论框架。通过对国内外航海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打造“新模式、新载体、新窗口”的航海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建议,以期为探索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形势的航海职业教育新模式,提升航海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航运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海洋与航运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航运业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其健康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充足的资金支持,但如今,无论是散货、油轮还是集装箱船和海工,投资亮点都乏善可陈,航运业也被国内银行视为贷款限制类行业,航运投融资业务依然受到严格控制。但我们应该看到,健全的航运金融市场对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的  相似文献   

8.
智能航运不仅是当前全球航运业发展的前沿与趋势,也是我国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重点领域,更是构建和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分析了智能航运发展背景,研究了智能航运主要相关领域;分析了智能航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能航运发展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赖龙荣:当前,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对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为航运业培养输送高素质船员成为航海类院校共同探讨的话题。现以集美大学航海人才培养为例,谈几点认识:一是强化使命,培养"志气"。通过校史馆、陈嘉庚纪念馆、航海教育史展馆等,加强校史教育、嘉庚精神教育、航海家精神教育。邀请校友、航运企业代表开展海洋意识主题讲座和座谈,  相似文献   

10.
刘迎春  季翊 《世界海运》2021,44(4):42-48
中国的沙船源于江南平底海船,历史悠久,至清代时沙船航运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基于日本关西大学中国海洋史研究专家松浦章的珍贵考证资料,介绍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从萌芽到繁盛、再到衰落的全过程,还原清代上海沙船航运业的全貌,希望能够为传承中国海洋文化以及建立“海洋文化自信”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巩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服务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和“双碳”目标实现,介绍国内外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的提出背景、发展现状,总结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的跨行业合作成果及先进经验做法,提出我国参与国际绿色航运走廊建设的思路和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我国船员素质,通过对船员教育培训现状分析,依据蓝海战略理论,挖掘分析船员培训前景,发现船员培训市场的增长点,在油船、化学品船和液化气船船员,LNG燃料动力船船员和极地航行船舶船员等特殊培训方面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上海海事大学船员培训中心的相关特殊培训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将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船员,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及上海航运中心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我国海上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吕氏春秋》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中国航运大讲坛是由大连海事大学发起、交通运输部批准设立的搭建在航运主管部门、科研院所、航运企业之间的高层次对话平台,旨在加快航运行业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换,整合行业思想力量,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难题寻求破解之道,助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航运强国建设。"中国航运大讲坛"于2009年6月5日正式开讲,至今已经在大连、宁波、舟山、重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举办了二十二讲,在航运界已经形成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讲坛名称:中国航运大讲坛·讲坛宣传语:流动航运智慧·讲坛目标:将"中国航运大讲坛"打造成航运业界的信息交流地和智慧培育场·讲坛风格:信息时鲜、见解专业,注重互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世界海运》2014,(5):5-1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全球经济变动,谁也无法独善其身。航运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航运业的发展也深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海洋强国"的核心是"海运强国",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中国航运业转变经营理念,寻找市场契机,摆脱受累全球经济低增长的影响将大有裨益。"中国航运大讲坛"从第22期开始,由大连海事大学世界海运研究中心承办,本期大讲坛邀请了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韩保江教授从独特的视角剖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中国航运软实力建设提供参考。我们也期待中国航运业像中国经济一样,能够在低迷的世界经济中独树一帜,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今年6月25日,时值第四个“世界海员日”,我国开展一系列活动,共同庆祝世界海员日。海员队伍作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力量,为我国航运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的战略保证,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6.
<正>为深化航运数字化转型,应加快构建“感、传、智、用”体系,推动数字化在航运业的全面应用。交通是兴国之要、富民之基。航运是国际贸易的桥梁和纽带,经济强国必定是航运强国。面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形势,港航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化可以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论述,加快实现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跨越式发展,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航运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海事司法是经略海洋、管控海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海事审判机构最多、海事法官数量最多、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海运强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进给航运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对海事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应积极稳妥推进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努力实现从海事司法大国向海事司法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苏州市得天独厚的航运资源,推动航运业转型升级,实现"水运复兴",从苏州市航运业发展历程和现状入手,通过苏州市航运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参考国内外航运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培育规模航运企业、提供航运金融支持、发展航运服务、鼓励地货地运等方面提出苏州市航运业发展政策需求,给出苏州市航运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航运复合型人才是武汉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科技的进步,航运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走访调研多家航运企事业单位,从企业、院校、行业三个角度梳理目前航运业人才现状,分析目前航运业对航运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定位,提出加强长江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发掘的总体思路及相关对策,以此提高武汉市航运复合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促进长江航运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余玲  梁民仓 《水运管理》2020,(12):37-38+40
为使航海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智能航运发展的需求,通过分析智能航运发展趋势、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航海技术专业的课程及教学模式,探索航海专业学生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专业技术和应变能力、提升自身思想素质及自学能力,以提高个体竞争力,适应航运业发展。从航海专业人才培养角度提出提升学生素质方案:树立培养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创新学习模式、优先选择智能航运企业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