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导流风险分析及方案决策缺乏系统分析的现状,本文总结了施工导流风险的主要来源并将风险度指标引入导流方案的决策分析中。运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建立了以导流工程费用、施工难易度、有效施工时间和风险度这四个指标作为导流方案综合决策指标的灰色关联模型。结合那恒水库实际导流设计参数,借助MATLAB编程软件快速计算得到风险度,基于决策模型关联度求解结果,得到了最优导流方案。通过导流方案决策的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决策模型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利泽航运枢纽修建阶段航道能够保证基本的安全通航功能,根据利泽航运枢纽工程施工导截流1:100正态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的成果,从流速、流态、通航流量以及航行路线等角度分析施工导流期三期的通航水流条件以及围堰截流试验情况,并得出截流时不同龙口宽度的计算参数。结果表明,提出的施工三期导流围堰方案所得出的试验结果在流速、流态等水流条件方面均可较好地解决本枢纽工程的施工期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渠江风洞子航运工程施工导流方案中二期导流时段过流断面流速大,下游河道抗冲刷能力不足、上游围堰堤头头部冲刷显著等问题,在施工导流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导流设计方案优化研究。采用优化施工导流平面布置、加强下游消力池抗冲设施设计,优化全年纵向围堰堤头结构形式、枯期纵向围堰长度等方案,结合枢纽总布置、施工工期、施工强度、工程投资等因素,并对优化后的施工导流模型进行试验验证,提出满足施工要求的导流设计方案,用于指导工程施工。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空中目标威胁评估方法难以精确化,提出具有区间数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建立多指标区间数关联决策模型,并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此方法为解决类似空中目标威胁等具有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实用的决策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舰船动力系统综合评估中的以精确数、区间数和模糊数指标相结合的混合型多属性决策问题。在指标权重已知的情况下,采用近似方法将决策矩阵转化为区间型决策矩阵,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能度原理的多属性决策模型,同时给出了具体的决策方法和过程。实例分析表明,该决策方法是有效的,且具有简单、实用等优点,可用于实际的舰船动力系统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6.
融资决策是航运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涉及到多个决策变量、多个决策目标。本文采用模糊优选数学方法,建立船舶融资决策指标评价体系,结合航运实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本文的融资决策优选方法对航运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于洋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2):39-41,141
联系数A+Bi的特点是确定性测度与不确定性测度联系在一起,区间数可以转换成集对分析的联系数A+Bi,建立基于联系数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模型,从而可以为模糊多属性决策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能获得与其他方法一致的效果,而且能客观地反应出方案排序在不确定性作用下的变化,为武器的选优提供简单、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顶子山枢纽坝区河床变形及工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河段施工一期(右汊)、二期(左汊)围堰施工工况对枢纽运行初期及正常运行条件下水流泥沙运动特点进行了试验研究。掌握了沙质河床兴建低水头航电枢纽过程及运行中水沙输移规律。针对各阶段泥沙输移对航运的不利影响,采取了相应的工程对策,研究成果可供类似的低水头航电枢纽科研、设计、施工等参考。  相似文献   

9.
葛新兴 《水运工程》2013,(3):144-147
航道是航运发展的基本条件,航道规划方案评价涉及的指标非常多,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通过对层次方法、指标体系、权重、评价标准进行分析,选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定量性和离散性,使决策和评价过程变得简便易行,能够为航道规划提供一种合理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是一座以航运为主、航电结合的大(2)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施工期通航条件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岷江乐山至宜宾段航道能否满足大件船舶安全畅通的运输要求,意义重大。根据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各施工导流期的通航水流条件,并针对施工通航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二、三期围堰区段流速超标、流态较差、通航流量较低等相关问题,提出了改善施工期通航水流条件、提高通航流量的综合性工程措施,较好地解决了本枢纽工程施工期的通航问题,其研究成果可作为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用水流物理模型、遥控自航船模、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引江济汉通航工程进口段平面布置及通航条件进行研究。首先阐述设计方案通航工程与长江交汇口、进口龙洲垸船闸下游航道及荆江大堤通航孔等各区域的通航条件,详细分析设计方案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各个因素,针对设计方案在通航水流条件上的不足,通过采取多种工程措施改善其通航水流条件,提出满足船舶安全航行的优化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2.
程璐  赵建钧  辜晋德 《水运工程》2016,(12):106-112
以老口枢纽为例,分析S形弯曲河段上低水头闸坝枢纽引航道上、下游口门区水流特点,通过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及自航船模验证试验,提出改善水流条件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修改上下引航道隔墙形式、局部地形开挖、岸坡回填、增设潜丁坝,以及调整凸岸岸线等措施,调整了引航道中心线位置并缩小引航道中心线与河道主流流向交角,减弱及消除了上下游引航道及口门区存在的回流、挑流及隔墙堤头的绕流等不利流态,有效改善了老口枢纽的通航水流条件,为S形弯曲河段低水头闸坝枢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洲枢纽变动回水区汇流河段羊栏滩航道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栏滩位于郁江与黔江汇合处,又处于长洲枢纽的变动回水区内,滩段水流急、流态乱、横流大,航行条件恶劣,航道尺度由Ⅳ级提高到Ⅱ级的难度很大,主要通过物理模型进行研究。针对本滩的水力特性,对比航槽拓宽、黔江汇流口改善工程、大沙左汊开挖分流以及大沙中槽开挖分流等4种整治思路,提出了开挖非航槽分流方案,实测整治效果分析表明:模型试验预报的大流速区数值、位置与原体基本一致,工程实施后航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依托红花枢纽二线船闸工程项目,采用整体水工模型方案,对大角度弯道水流情况下改善通航水流条件、优化枢纽运行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枢纽上游水流极其复杂,口门区出现漩涡、泡漩等恶劣水流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导流坝、局部整平以及调整隔流堤长度来调整水流;下游口门区水流可以通过优化枢纽运行方式来调整。  相似文献   

15.
对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通航建筑物平面布置优化的方法进行了论证,建立了代表船舶的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并根据国家规范对代表船舶的操纵性进行了率定。用船舶操纵模拟器对引江济汉通航工程与长江交汇口的平面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下代表船舶在交汇口的最大通航上限流量仅为15 000 m3/s,不满足设计要求。优化方案加大了上下游连接段的弯曲半径,进而提高了上下游航线的转弯半径,减小了航线上的横流,使船舶有足够的空间调顺船位。  相似文献   

16.
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工程第3期导流期间利用右岸船闸临时通航,由于上游蓄水位相对较低,汛期大流量条件下船闸上游引航道口门区与连接段水域存在较大的通航风险。为确保施工期通航安全,结合枢纽施工导流及通航模型试验结果,开展了最低蓄水位下船闸上游通航条件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优化上引航道左导墙结构形式、降低鸡公嘴开挖高程以及抛填深沱等工程措施。结果表明,上游通航水流条件明显改善,可满足施工期通航要求。  相似文献   

17.
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受大坝底孔泄流和泄水闸调峰等影响,易破坏原河道所在区域导流效应,对下游口门区船舶通航不利。提出一种新型导流结构——桩基透空式导流屏,并以五强溪枢纽船闸为例,设计初始及优化两种方案进行水流特性试验和船模试验以测试其工程效果。试验表明该结构形式可较好地改善下游口门区水流条件,且相比于初始方案,优化方案对五强溪枢纽船闸下游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更利于船舶通航。  相似文献   

18.
普晓刚  王能  彭伟 《水运工程》2018,(1):147-151
五强溪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碍航问题一直是制约沅水高等级航道畅通的瓶颈。采用定床水流物理模型试验手段,分析河段现状通航水流条件及碍航特性。在桩基透空式隔流堤改善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口门区通航条件的桩基导流屏方案,即通过阻挡和疏导水流相结合的方式来削弱口门区的斜向水流。方案实施前后试验成果对比表明,桩基导流屏对改善口门区斜流碍航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融江麻石船闸改扩建工程下引航道位于右岸,规划航线偏向河心,下泄洪水斜冲引航道,造成口门区通航条件十分复杂。采取规划航线向右岸侧偏移、布置隔流堤、增加导流墩和改变导流墩轴向角等措施提出3个优化布置方案。建立麻石枢纽下游河道的整体二维水流模型开展仿真模拟,分析比较各个优化方案的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得出满足通航安全指标的最优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