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路线测量时,碰到虚交点角桩,都要查三角函数表或对数表来计算甲乙边长。由于查表次数多、手续比较麻繁,所以计算容易出错。现在提出用曲线表计算虚交点角桩的甲乙边长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举例: 1.已知:甲乙点的偏角及间距,如图。 2.当半径10公尺时,切线长:乙点切线长6.20( /甲乙点切线之和 12.53公尺甲点切线长 6.33公尺 3.求间距为15.57公尺时的复曲线半径:R_复=15.57×10/12.53=12.41公尺 4.当半径为12.41公尺时,甲乙点的切线长: T_甲=6.33×12.41=7.85公尺 T_乙=6.20×12.41=7.69公尺 5.求УТИ31偏角为128°17′(64°43′ 63°34′)。R_复=12.41公尺时的切线长查R=10公尺偏角128°17′T.=20.63公尺 T=20.63×12.41=25.58公尺  相似文献   

2.
1.由弦切角值求圆心方向原理:如图1,由公式:α=L/0.0349R(1)式中:α——弦切角(度); L——弧长(米); R——半径(米)。  相似文献   

3.
1.平曲线超高怎样计算(1204)? 计算曲线超高横坡度的公式与计算平曲线半径的公式一样,只是形式变化一下,即: i=V~2/(127R)—Φ_2………………(1) 式中:i—超高横坡度; V—行车速率(公里/小时); R—曲线半径(公尺); Φ_2—车轮与路面间的横向摩擦系数。从公式(1)可以看出,超高横坡度值与曲线半径值成反比,当曲线半径小于设计准则表2—2中的数值时,需要设置超高。在设计准则里,超高横坡度值的范围规定为2~6%;在表2—4中规定了各级路的最大超高横坡度。如果引用各级路的最小半径和设计行车速率,按公式(1)计算各级路的最大超高横坡度,所算出的结果将比规定数值大的多。  相似文献   

4.
[一]在切线上量距:例图1。①求出欲求方向点 K 与 Bc 的距离 L,根据已知半径和 L 从曲线表查得 K 点的总偏角α,并求出 2α之值。②根据2α和 R 查得切线长 T'。③从 Bc 点沿切线方向量得 T'  相似文献   

5.
计算公式:F=W(NL+K) 式中:W—曲线(加权)平均加宽值(米), N—要加宽的曲线个数; L—曲线一端加宽援和长度平均值 (来), K—曲线长度总和(米); F—曲线加宽面积总和(米“)。 1.根据平曲线(加权)平均半径,用内插法求出平均加宽值(所得的加宽值即为加权平均加宽值)。平均半径以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得。 2.平曲线的累计长度K,计算平均半径时已经累计了,在此不必再累计。 3.根据平均半径,用内插法,求出曲线一端渐克段,乘上要加宽的曲线个数N,得曲线一端的渐宽段长度的总长。 4.据我的经验,按逐个曲线算,每公里需要20~30分钟。按上述办法计算,…  相似文献   

6.
通常我们在测量实习时,对中桩弯道放样都是采用新切线法与延线支距法的,如果这两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用经纬义偏角法来测定的。可是目前我们的经纬仪还不能满足需要,于是我们试行用小平板作图法来代替经纬仪的偏角法(注)。这种方法经过测量实习,认为速度快,操作简单,不受新切线法及延线支距法的条件限制;又不多计算和查表,虽精度不及经纬仪高,和上述相比,适合于低级公路,现介绍于下: 一、图的绘制以设计的半径R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一半圆弧,依据R的大小确定整弦长度,以折线的一段弧长AB=K(曲线长)见图1。A点B.C.作为曲线起点,  相似文献   

7.
《公路》1958,(10)
在地方道路的测量工作中,由于缺乏仪器,所以采用量距法来测定偏角是有现实意义的。在“怎样测量简易公路”(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一书中,系采用自交点桩沿两切线各量5公尺得出甲乙长度b(原文为A),查出偏角(如图1)。偏角与甲乙长度b是余弦关系: Cosα=0.5b/5=0.1b Cosθ=2Cosα笔者建议利用正弦关系来求偏角,这样更可以比较正确地量出控制的长度(如图2)。自切线方向量5公尺得甲点;由甲点通过交点再延长5公尺,得丙点。自交点沿切线方向量5公尺得乙点。实量乙丙间长度为a  相似文献   

8.
如图设为一个公路圆曲线,A为圆曲线的起点,B为圆曲线的终点,P为转角点,切线长为T,园曲线半径为R。如果圆曲线上有一个待定点Q,那么此Q点除了可用一般方法(例如切线支距法,偏角法等等)外,也可以用切线外距定出。设圆曲线上有一点D,而AQ=QD=l,如果通过D作一圆曲线的切线,并且与AP(或者BP)相交于F,交角为α,那么此时FQ=e即为AD=2l段  相似文献   

9.
低级公路上的曲线一般采用简捷的放样方法,也可以满足质量上的要求。如采用偏角法,使用经纬仪来施测,效率不高,同时有些低级技术人员(领工员)对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如采用这种简捷的放样方法,则是比较方便的。一、应用的范围在交角I=40°和半径为500公尺以内时,采用这种简捷放样法为宜。“六级”路一般是在此范围以内。如果角度大于40°、而半径小于500公尺,或半径大而角度小时,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0.
用电子计算器直接按公式计算圆曲线的各要素,不仅较用曲线测设表方便简捷,而且不受曲线表内容的局限,同时可以完全避免误差。特别是在野外施测时,只要随身携带一块袖珍计算器,便能随时计算出测设工作中所需的一切数据和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现举例说明于下:例一:设有一圆曲线,其交角α=18°17′,半径 R=400米,如图1所示,曲线起点 B.C.的桩号为 K6+411,02,规定每20米测设一桩,求各桩点之偏角。  相似文献   

11.
在原有公路上检验弯道半径是比较麻烦的,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求弯道半径的方法用简单的口诀来表述之,既简单又准确,容易掌握运用。口诀:半弦自乘矢除之加矢除二等于半径。证明: ABC——弯道曲线长度;AC——弦线长度; OC=OB——曲线半径R; BE——圆的直径即2R;BD——矢的长度。  相似文献   

12.
目前设计任何等级的公路,都采用适用于各种地形的统一技术标准。考虑山岭区道路所不同于平原区、丘陵区道路的地方,是在于平面上有很多的弯道以及有很多地段具有最大坡度,因而必须注意去适应这些山岭区的特点,使某些技术标准更为切合实际。山岭区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圆曲线最小半径。这种半径用下式来计算: R_(最小)=V~2/(127(φ_2+i_B))公尺式中:V——汽车速度,公里/小时; φ_2——车轮与路面的横向粘着系数; i_B——超高坡度。在山区道路上所能达到的速度,是由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纵坡、滚动阻力系数等等来决定的。图1表示出苏联一般的汽车最大行车速度与纵坡的关系。根据这个图和前述的公式,计算出圆曲线最小半径与道路纵坡的关系。在计算中采用φ_2=0.16,i_B=0.06。使用图2中的线图,就可能根据汽车行驶的实际情况为山区公路选择出圆曲线最小半径。用这种线图总是能使圆曲线半径比全苏标准中所规定的半径小些。在全苏标准中,只考虑了等级而不考虑地形;因此,根据所  相似文献   

13.
日3=arcsin丽五日2日:回头曲线圆心角a=日,+日:+日。+90。回头曲线长L二些180a。R 关于回头曲线的计算和测设,方法颇多,繁简不同。下面推荐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以供试用。 邵0。0174533·a·Rz 回头曲线终点YZ(椿号)=zy+L 回头曲线内尸1、p。、p3·”…YZ各点均以弦s与半径RZ交会的方法—推磨法测定。在测定YZ点时,以弦S与半径凡交会后,再操经纬仪后视O:点,平转日3角校核其位置。如YZ点恰在视线上,说明计算测设无误,否则应即检查调整误差或纠正错误,以便准确地标定出犯点。 上述回头曲线计算测设法与一般书本上的方法相比较,其优点是…  相似文献   

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三级和三级以上公路的平曲线,当半径R小于规范规定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要设置缓和曲线。在路线勘测中,测设缓和曲线和测设圆曲线一样,常用偏角法进行测量。所谓偏角法,实际上是一种极坐标法,它借助经纬仪控制偏角,用弦长控制曲线上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确定曲线上各点在地面的位置。实地测量中,由于地形地物影响经常遇到经纬仪不通视的情况,为了克服不通视的问题,唯一  相似文献   

15.
切线函数片     
此片用长13厘米、宽6.5厘米的薄透明胶片做成。片上三顷刻度系连贯的数字,左边为偏角度数,自40°~165°,右边为相应的切线长(半径10米)。使用方法:测出偏角后,在此片上查得的切线长再乘以 R/10的倍数(R 为实际所定的半径),即得所欲求的实际切线长。此片供定线人员在选线肘测出偏角、确定好半径后,确定相应的切线长度用。带了切线函数片在野外工作,比带着函数表或计算尺方便,不但使用时迅速正确,且不怕被雨淋湿、汗水浸透,不会磨烂。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回弹仪是目前无破坏性检查混凝土结构物本身强度的一种简便而又适用的仪器。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仪器上的弹簧将一定的弹力使钢锤冲击到混凝土的表面上而使它自由地回弹,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回弹值存在一定的指数关系,故由回弹值 N 即可确定混凝土强度 R。一般可用下式表示:R=K_1N~a+K_2式中:K_1、K_2、α—均为待定系数。当混凝土强度愈高时,回弹值也愈大。回弹仪最开始为瑞士什米特(Schmidt)工程师发明。一般最常用的回弹仪为 N_2型能测試100号~700号的普通重混凝土。我国天津上海生产的,即为此种。什米特根据 R 与 N 之关系式由实验得出 R 与 N 之指数曲线(亦称回归曲线)(见图2曲线Ⅰ)。我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研究指出:在空气中自然养生或一般蒸气养生的混凝土上所测试的指数曲线,则低于什米特曲线,但仍然与它平行(见图2曲线Ⅱ)这是因  相似文献   

17.
问题解答     
〔问〕你刊1957年第3期公路工程设计准则若干问题解说中计算平曲线超高公式i=V~2/127R—φ_2,并说明准则中规定的超高值是按设计行车速率的0.65~0.7倍计算的。可是,按照这一解说去算Ⅵ级路50公尺以上半径的弯道,根本就无需设超高了(这是指φ_2采用0.05时的情况,如果φ_2用得更小,或者V用设计的行车速率,当然还需设超高,但解说中介绍的φ_2值最小是0.05,故计算时φ_2应只能用0.05)。而准则中表2—4内却规定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今年进行路况登记时,对现有路线运用 R=C~2 4M~2/8M 公式推算出半径。后来制了一张曲线图,用于求Ⅳ级路以下的不合理半径及半径时颇感方便。现在就把这种平曲线简易施测曲线图介绍给大家,不妥之处希予指正。使用时,先决定适当的弦长,再把弦的两端固定在路基外侧边缘(或行车轨迹之外边)上,由弦之中点用直角三角形法量出M值,即可得出曲线半径。  相似文献   

19.
在公路工程的测量中,关于横断面边桩放样工作,一般在直线上是用十字方向架施测,但在弯道上的加桩(B.c.H.C.E.C.除外)则无方向可对,现在提出利用外距求曲线上加桩横断面的方向,供大家参考。 (1)理论数据用d=θ/L=57.2958/R(以L=R·θ(л/180)代入而得)作得图2。  相似文献   

20.
该文系统分析了环形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特性,以常规环形平面交叉口设计方法为基础,基于VISSIM交通仿真,采用交通冲突率和平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对环形平面交叉口出入口几何线形进行优化,提出了改进型环形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方法。旨在改善环形平面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有效解决环形平面交叉口拥堵严重、事故频发等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入口曲线半径为R=16m、出口曲线半径为R=130(80)m的改进型环形平面交叉口在通行安全和效率方面优于常规环形平面交叉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