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白雪飞  易鑫 《铁道勘察》2011,37(2):79-82
介绍了岩质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常用的几种方法,并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某段工程高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对边坡勘测所得的结构面数据进行分析,对其稳定性给予了初步定性的判断。同时还运用SMR法、不平衡推力传递法及FLAC数值模拟法分析确定边坡的稳定性,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赤平投影法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岩质边坡的失稳和破坏主要是受岩体中结构面所控制,赤平投影法可以直观地判断各结构面的组合和切割关系,可用来进行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本文在简要介绍赤平投影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在岩质边坡中应用赤平投影法判断岩体滑动形式的方法,详细定义了不同形式的滑体类型并推导出计算边坡稳定系数的公式,最后应用赤平投影法对某边坡稳定性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对于岩质边坡而言,节理面是边坡的失稳潜在影响因素.在地震作用下,地震所产生的附加力会进一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基于平面岩质边坡模型,研究其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并对其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采用极限平衡法推导平面型岩质边坡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并利用拉丁超立方体抽样(LHS)方法估算其可靠性.以此确定不同的破坏模式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不同的参数以及张拉裂缝位置对平面型岩质边坡可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系统可靠性评估过程中,LHS方法有着较高的计算效率.平面型岩质边坡各种破坏模式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张拉裂缝位于坡顶时其倾角以及水平地震因子对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影响均较为显著.边坡破坏概率随着块体裂隙连通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依托未来科技城南区电力隧道建设工程,通过对大量的工程支护处理措施研究,探讨了工程边坡稳定性及工程支护处理方法。对岩质边坡整体稳定性问题和浅表层局部碎裂岩体的稳定性问题,采用了相应的支护措施。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应在边坡支护设计和工程结构建设相结合的基础上,信息互馈,动态设计,从而确保工程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雷学刚 《铁道建筑》2012,(5):113-115
以瓦屋山水电站厂房岩质边坡工程为背景,首先分析厂房后侧边坡测斜孔孔口位移随时空变形规律,借此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然后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对监测数据的结果进行复核,得到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6.
徐新祥 《铁道勘察》2009,35(4):32-34
宜万铁路高陡岩质边坡分布广,工点多.提出了高陡岩质边坡勘察要点,常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以及边坡治理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对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铁路岩质路堑边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在总结部分行业标准和分析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结构面特性、结构面方位、边坡开挖高度、边坡坡角、地区年均降雨量和地下水条件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和隶属度矩阵,最终确定边坡危险性等级.应用 C#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长昆铁路客运专线的部分岩质路堑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评价模型和所编制的软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岩体中含有大量的不连续面,如层面、节理、裂隙、软弱夹层、岩脉和断层破碎带等,传统的瑞典条分法等往往难以应用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本文基于强度折减法,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高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实际工点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出高陡岩质边坡具有拉裂性质的破坏机理,未加固工点边坡安全系数为1.09;加固边坡的安全系数为1.30,表明边坡病害得到了根治。此外,采用刷方和预应力锚索加固相结合的方案可以有效控制高陡岩质边坡变形,可供类似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沁河特大桥概况,详细分析了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针对拟建桥址日照台侧的桥墩位置,进行了现场地质勘察及回弹试验,利用岩层产状数据及回弹参数进行投影统计计算,采用边坡稳定性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即SMR法和岩体质量与边坡坡度的经验公式,计算出该岩质边坡稳定的自然坡角和安全距离,两者取其小值为自然稳定坡脚,做出了定量的稳定性评价,有效的指导桥梁设计及后期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0.
含顺倾结构面的红层岩质边坡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边坡失稳问题。本文以东南地区一公路红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边坡的致灾因子,并针对该边坡沿顺倾结构面的滑动破坏模式,提出坡脚堆载反压、刷方减载、夯填裂缝、设置排水工程和锚固工程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建立滑坡模型,采用室内试验法、反算法和极限平衡法确定滑面计算参数和滑坡推力,并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验算,论证治理措施的可行性。监测数据表明,治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