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促进浙江省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回顾了浙江省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近年来省内隧道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情况, 包括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技术、 火灾安全独立排烟技术、 节能通风技术、 防灾救援技术、 水下隧道建设技术、 机械化施工技术、 洞口微开挖及景观技术、 能耗监测与智能管控技术、 节能照明技术、 发光照明诱导技术、 交通安全运营技术等十余项代表性成果。 同时, 与全国公路隧道及铁路隧道的科技成果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省内公路隧道领域在钻爆法施工质量缺陷、 钻爆法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 TBM/ 盾构法占比低、 智能新技术应用少、 预防性养护与装备技术应用滞后等方面的短板。 最后提出了未来浙江省隧道工程领域科技创新重点发展方向, 包括隧道精细化勘察与地质预报、 隧道机械化施工、 隧道新型衬砌结构形式、 隧道装配化技术、 隧道智能化建造、 水下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隧道智慧防灾、 隧道病害智能诊断和修复、 隧道结构耐久性设计、 四新技术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下交通工程的高速发展, 立体交叉隧道在施工期间相互影响的案例日渐增多, 由于交叉隧道施工顺序对隧道结构安全影响明显, 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依托义东高速公路东阳段双线西甑山公路隧道与上方邻近杭温高铁单线梧坞隧道的立体交叉工程, 以多线立体交叉隧道施工顺序对周边围岩及隧道结构的影响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弹塑性有限元模型, 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中, 下方公路隧道先施工以及上方隧道先施工两种工况, 对比分析了两种工况下后施工隧道对先施工隧道的位移及应力的影响规律。 得出结论: 两种工况均满足隧道安全设计要求, 但上部隧道后开挖时, 其施工开挖过程对下部双线隧道的影响更小, 故对于此类立体交叉隧道而言, 选用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林立彬 《北方交通》2012,(10):89-92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水下隧道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营口市辽河水下隧道工程的建设条件,对水下隧道建设工法进行了综合比选,推荐采用沉管隧道方案下穿辽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隧道超控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控制隧道超挖的措施,以供隧道开挖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宝成 《北方交通》2012,(3):107-110
详述了草帽山隧道的工程概况和主体设计,基于大量的施工现场跟踪调研资料,研究草帽山隧道围岩变形的原因;在分析隧道整体详细情况的基础上,运用隧道工程现代支护最新成果和施工方法,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和数学模糊理论,从围岩变形稳定性的理论、支护方法模拟出最适用于草帽山隧道的支护方法,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城市隧道相对于公路隧道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消防设计与管理上不能照搬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阐述了城市隧道与公路隧道设计的区别,指出了当前城市隧道消防设计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城市隧道设计与管理的要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基础建设项目,特别是交通设施(公路、铁路、地铁等)项目蓬勃发展,新建隧道与原有隧道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等的限制,遭遇各种近接的现象日益增多,如何评价新建近接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受影响程度、保证既有隧道安全营运是新隧道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浙江S49省道北接线新建隧道与既有金丽温高速公路剑石隧道的近接实际条件,通过分析两近接隧道的净距离、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支护结构变形、受力变化以及爆破施工引起的振动等,研究了新建近接隧道对既有公路隧道的安全影响,可为类似近接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宝天线105隧道裂纹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宝天线105隧道工程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和对隧道裂纹长期监测的基础上,论证了105隧道围岩体是松动岩体,松动岩体长期蠕动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实质。而应力松弛、地表冲刷、崩坍、滑坡、地下水作用和隧道施工等是隧道裂纹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公路隧道修建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其中不乏有一些超长隧道。在河北省太行山区,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隧道成为该省高速公路隧道的主体。目前在建的张承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62km,全线共设置隧道4座,其中特长隧道一座、长隧道一座、中隧道一座、短隧道一座。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在建最长湖底隧道——太湖隧道为例,针对太湖隧道线路长、空间有限、环境特殊、发生事故后救援难度大、疏散困难等特点,为降低隧道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应用列举分析法,研究针对太湖隧道发生单点事故和两点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当太湖隧道发生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隧道设备控制和交通疏导措施,可有效疏导隧道内交通,降低二次事故的发生概率,该研究为太湖隧道投入运营后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结合某山区隧道工程实例,针对该隧道深孔天然气测试结果表明,该隧道为高瓦斯隧道,因此隧道对其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结合通风计算结果,提出合理的通风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隧道是公路极具特殊性的路段,交通事故易发且后果严重,本文通过研究隧道进口、洞内及出口段环境对驾驶员心理的影响,为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管理与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对预防隧道交通事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齐海锋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10):261-261,263
本工程既有隧道衬砌裂纹,漏水现象严重。为保证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运营安全,新建隧道施工前应对既有隧道进行加固维修。新建隧道施工中进行爆破振速控制,以保证既有隧道衬砌安全。新建隧道设计借鉴了既有隧道病害情况,黄土地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鸡鸣驿隧道低洞口段设计中心深埋水沟排水,保证排水通畅不冻结。  相似文献   

14.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山岭隧道的施工方法分为以爆破为主导和以机械开挖为主导两种施工方法。本文主要阐述爆破为主导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地铁12号线大钟寺站—蓟门桥站区间暗挖隧道下穿京张高速铁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在高速铁路隧道保护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了暗挖隧道下穿京张隧道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总结了京张隧道竖向位移和横向位移随施工步变化特征.通过现场监测,对暗挖隧道拱顶沉降和结构收敛监测结果以及京张隧道竖向位移、横向位移、结构收敛及自动化监测等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张隧道竖向位移变化过程为两阶段"S"型曲线;京张隧道中心前16m和后14m范围内是穿越施工显著影响区域;先行和后行隧道施工引起的京张隧道竖向位移分别占总竖向位移的68.3%和31.7%,先行隧道施工是铁路隧道保护关键阶段;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测表明后施工隧道对铁路隧道竖向位移的空间位置变化作用明显;京张隧道横向不均匀沉降明显,最大值为1.267mm;综合现场监测结果,暗挖隧道和京张隧道相关位移不超过容许值的44%,可认为暗挖隧道设计参数和施工保护方案符合铁路隧道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地震荷载对于隧道结构是不重要的,因为历次地震中,与地面建筑物相比,隧道结构的震害都较少且程度较低,因此关于隧道结构的抗震研究就没有受到重视,隧道结构抗震研究的水平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7.
李培荣 《辽宁交通科技》2014,(1):116-118,121
由于隧道贯通运营后,隧道内交通系统处于半封闭状态,一旦隧道内部发生火灾产生烟雾无法迅速排出,隧道内被困人员的逃生以及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都是及其困难的.对隧道火灾事故、救援体系以及火灾救援要点进行分析研究,为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预防和救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州市南二环路桐油山隧道是广西第一座在地质复杂、路线分离困难条件下修建的两车道双跨连拱隧道,介绍隧道的设计、施工以及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蒙山特长公路隧道的特点,对不同工况下该隧道的需风量进行了计算,通过方案的对比分析,给出了该隧道的推荐方案,对类似隧道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截至目前, 浙江省多工法跨海公路隧道的工程案例并不多, 舟山市鲁家峙隧道 (同时包括明挖段、 盾构段、 山岭段) 作为多工法公路隧道的典型代表, 面临环境特殊、 技术复杂、 工法多样等诸多问题, 有必要开展大型复杂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研究, 因此针对该工程不同工法隧道在运营期的结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分析了不同工法的隧道结构响应规律和结构受力薄弱点, 为隧道不同断面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以期为省内外类似隧道工程的运营监测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