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日本、德国的汽车产业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汽车企业都较早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战略。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具体内容虽不完全相同,但对我国汽车产业如何通过加强知识产权建设,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谁能在高新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从美国的“PNGV计划”日本的“清洁能源汽车开发计划”以及欧共体的“明日的汽车”计划来看,我国汽车产业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必须集聚所有科技资源,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在新一代汽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汽车产业“整零”关系演变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权控制和资产专用性角度出发,探究日本汽车产业链中,整车组装企业与零部件分包商之间的关系。对日本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演变及“整零”关系变化过程进行了回顾,重点研究了日本汽车产业目前的“整零”关系特点及内在运行机制,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有助于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相关经营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精益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产生了一种新的以高效柔性结构为特色的灵活生产体系-“精益生产方式”,使曾风行世界的“大量生产方式”遇到了严重挑战;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品种大幅度增加,成本下降,效益明显增加,并获得急剧的发展,使日本的汽车制造业迅速赶上美国,欧洲,形成后来居上的优势。“精益生产方式”是在大量资料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日本汽车制造业的成功经验的概括。结合我国实际,采用,推广“精益生产方式”,建立人们的紧密合作  相似文献   

5.
《时代汽车》2009,(5):56-56
在国家于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四大”、“四小”的汽车业兼并重组方向的同时,一直酝酿在汽车业做大做强的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下称“新中航”)汽车产业的整合也于近期开始启动,即整合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等核心汽车资产的新中航在这场即将开演的汽车业兼并重组大戏中,成为第一个亮相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误区及路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供求量和保有量显著增长,汽车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十一五”规划中,23个省市将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自从我国汽车产业诞生以来,目前社会各界对汽车产业的关注和争论是空前的,特别是对自主品牌、自主研发和自主  相似文献   

7.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不仅对以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三巨头”为主的美国汽车产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其蝴蝶效应还对日本的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汽车企业,从上个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化,逐渐扩大出口、促进海外生产化等直至实现国际化。近几年,日本汽车产业正处于品牌扩张期,  相似文献   

8.
近期日本有两份关于中国汽车业的报告。一份是自动车协会向通产省及几大汽车制造商提交的非正式报告,名称是“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和发展”,别一份是受财团法人产为研究所委托,由株式会社现代文化研究所,会同丰田、日产、本田和铃木等产业界专家完成的报告,题目为“中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展望。”前者侧重于整车市场,后者着重在汽车零部件工业。两份报告研究的目的,用报告主笔的话说,“把握”变革时期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为构筑日本汽车工业界与中国汽车工业界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丰田生产方式成功的重要标志,就是它高效率地制造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汽车,使日本进入了世界汽车大国的前列,并于1979年夺取了世界汽车产量的冠军,一直持续了十五年之久。为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几位专家对日本丰田生产方式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调查研究后,于1990年提出了”精益生产”为我们  相似文献   

10.
《中华汽摩配》2005,(12):2-2
本刊讯 “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建立5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5年,“十五”期间,我国汽车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将持续增长,我国汽车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并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研发、环保、标准制定以及汽车出口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日前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来自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代表,介绍了各自在CO2减排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国外汽车产业创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外汽车产业创新情况1.美国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日本汽车企业的挑战,美国产业界普遍认为,既然在业已成熟的技术领域竞争不过日本,美国汽车企业只能依靠技术创新才能获胜。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通用汽车公司从1980年开始,进行了为期10年、耗资500亿美元的开发新技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国车外销要解决七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要使汽车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汽车只有“走出去”,才能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教授鲁桂华博士认为,“走出去”这一战略对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会宜早不宜晚,我国汽车企业必须要大步“走出去”,这是基于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两方面的支持。规模经济决定了汽车企业需要更大的市场,以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走出去”为汽车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这是机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总结出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的八大趋势,主要表现在汽车产业组织、汽车生产方式、汽车产品及造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总结出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的八大趋势,主要表现在汽车产业组织、汽车生产方式、汽车产品及造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上.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政策,开放了汽车市场,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从此,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融入了世界。一方面,我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拥有技术的控制权,我国成了跨国公司在华的贴牌生产基地,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致使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这种现状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提出了要避免汽车产业陷入“产业资本金融化、民族资本边缘化、制造领域空心化、支柱产业附庸化”风险泥潭的忠告。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我国一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崛起,使我们看到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希望。通过这样的历程,显示出一个道理: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成就我国的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配件》2014,(19):21-21
由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主办,嘉之道汽车咨询、中欧校友汽车产业倶乐部、TCC生态圈共同协办的“2014年中中国汽车产业商业创新模式论坛”将于5月28日~29日在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一提到汽车制造厂时,总是说“四大工艺”,即由标准化的总装、焊接、油漆、冲压构成的形象。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际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汽车制造商、厂商都纷纷在搞“三大工艺”,即把冲压件生产独立出来,或由冲压件制造厂商供应,从而形成独立的车身产业,这已是国际汽车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就是按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和车身制造商来分类和统计的。  相似文献   

19.
《时代汽车》2014,(10):42-43
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汽车动力系统的新能源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在国际上已经形成广泛共识。近年来,美、日、德等汽车工业强国先后发布了关于推动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其间,日本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低碳革命”的核心内容,并计划到2020年普及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下一代汽车”达到1350万辆,为完成这一目标,日本到2020年计划开发出至少38款混合动力车、17款纯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饱和,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日本作为汽车产业强国,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日本市场,对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和树立品牌影响力有现实意义。本文从日本汽车法规体系发展、技术法规体系及最新进展、认证制度等方面,对日本技术法规及认证制度进行系统研究,关注和跟踪日本汽车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对我国汽车企业快速了解日本汽车法规体系有所帮助,对我国汽车产品破除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壁垒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