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建学 《公路》2010,(6):67-71
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第一联钢梁,全长1 080 m,采用多点同步拖拉技术架设,拖拉阶段最大重量27 000 t,变水上作业、高空作业为平台工厂化流水作业,施工进度快,且施工质量更有保证。  相似文献   

2.
王萍  彭香园  程泽  张吉昂 《汽车工程》2022,44(3):362-371+378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法(data driven method,DDM)-等效电路模型(equivalent circuit model,ECM)融合的锂离子电池多时间尺度状态联合估计方法。首先提取内阻作为健康特征(health factor,HF),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建立电池老化模型实现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估计;根据阻容参数辨识值和容量估计值建立电池状态空间方程,结合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进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用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对HF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进行映射,预测HF的变化趋势,并结合LSSVM模型实现长期剩余使用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一个基于GIS的多模式动态网络装载程序设计流程。首先,给出了一个新的基于GIS的框架,使之能够用于动态的交通数据的融合、分析以及可视化。这个框架的主要特征是将用于显示空间地图数据与用于动态网络装载的动态交通信息融入统一的体系中。而后给出了相应的多模式动态网络装载程序流程,包括:数据输入,数据预处理以及相应的多模式动态网络装载程序。最后,给出了相应的仿真试验以及结论。  相似文献   

4.
5.
为解决多模式复合网络的交通配流问题,将复合网络转化为多级网络形式,并提出多级网络客流分配模型、约束条件,以及其求解算法.将多模式复合网络转化为多级网络结构.以三级网络结构为例,网络第一级为带有组合出行的方式选择网络;网络第二级为基于出行逻辑的平面拓展网络;网络第三级为小汽车出行的道路网络.分析多级网络中的路径阻抗,包括线段阻抗与换乘点阻抗,提出以N-L模型解决多级网络流量的分配问题.根据复合网络构建的实际情况,在模型中加入有效路径筛选、有效换乘筛选与典型组合方式筛选等约束条件,以提高模型求解效率.采用连续平均法对多级网络配流模型进行求解.以三模式叠加的复合网络配流为算例,模型迭代7次即达到收敛条件.结果显示,在算例网络中,轨道换乘出行方式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约占总出行量的40%.通过SP调查验证了该结果的可靠性.该方法在考虑了路径选择、换乘点选择、组合交通方式选择的情况下,将客流分配到多模式复合网络中去,弥补了传统四阶段法在多模式交通配流应用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为了完善现有城市交通分配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交叉巢式Logit的多用户多模式随机用户网络均衡模型。该网络具有以下特征:网络中存在多类用户,不同类别用户的出行时间价值不同;用户可使用多种交通模式,不同模式相互干扰,且模式间路段阻抗影响满足对称条件。路径的选择采用克服多项式Logit模型的不相关备选方案独立属性的交叉巢式Logit模型来表示,并建立了一个等价数学规划公式来表示这一多用户多模式混合均衡状态,同时使用一个简单算例对基于交叉巢式Logit和基于传统的多项式Logit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学规划公式与基于交叉巢式Logit的随机用户均衡条件具有等价性,证明了模型最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相比传统的离散选择模型,所提出的模型能更好地在混合状态下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8.
悬架系统作为调控车辆平顺性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车辆行驶的优劣。针对目前车辆在复杂路面行驶过程中平顺性较差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不同于传统悬架的复合型悬架结构,并搭建该悬架的整体系统构架。首先为了探究整车复合型悬架的振动机理,构建整车复合型悬架动力学模型;其次结合驾驶员复杂的行驶需求,构建基于多工况的复合悬架系统控制策略,通过车辆行驶中不同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验证其优化效果,并结合反空气弹簧模型证明了该系统可以减少空气弹簧的磨损;最后,在VI-Grade紧凑型驾驶模拟器中根据所构建的复杂工况进行试验验证,对比有无控制时的车身垂向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和俯仰角加速度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复杂工况中的车辆性能测试,所提出的复合型悬架系统在直线、弯道和制动3种工况下改善性能分别达到了32.26%、23.77%和7.38%,可以有效改善车辆行驶时的平顺性性能,解决了正常行驶下空气弹簧的损耗问题。  相似文献   

9.
多模式的城市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实际情况,配方考虑了3种基本的交通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运量需求分离关系,分析了3者的均衡配流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模式的城市混合交通均衡 流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最后用一个数值例子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是1种基于系统的预测动态模型的控制方法。通过优化目标设置点的跟踪特性、执行器的移动速度及限值等各种要素,确定执行器的控制位置。目前,线性MPC已成功用于柴油机进气道的控制,然而大多数应用开发是针对仅有1组控制目标设置值的单一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张兵  邓卫 《公路》2012,(6):149-155
为快速高效地对经济圈交通网络进行评价分析,在确定经济圈交通网络评价指标后,采用新的评价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对样本数据学习,能较好地识别经济圈交通网络的评价等级。支持向量机对小样本、非线性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学习识别能力,对具有相同数据特性的经济圈交通网络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可以准确地判断经济圈交通网络发展水平所属等级。最后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交通网络评价指标数据进行验证,并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客观、准确,具有较高的评价效率。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运输网络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提出道路交通运输网络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道路通运输网络脆弱性的内涵,基于交通供需随机性分析,建立道路交通运输网络脆弱性概念模型,提出道路交通运输网络脆弱性评估方法。并以某简化道路交通网络为例,通过对其交通状况的分析,说明利用脆弱性分析方法可以合理的评价路网的运行状态,从而使交通主管部门充分认识交通供需矛盾,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道路交通网络潜力的充分发挥,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运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应急铁路军事运输,需要合理安排输送径路,完成时限要求下的大规模集中输送。分析了应急铁路军事运输的特点,建立了径路优化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车流优先权编码的遗传算法,确定车流序列。按照车流序列,采用逐次配流法,求解多源多汇的径路集问题。通过实例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混合交通网络设计的启发式求解算法,以路段建设费用和网络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混合交通网络设计的双层规划模型。鉴于标准遗传算法的局限性,基于人工免疫思想,将免疫系统仿生机理中的免疫调节、克隆选择、免疫记忆引入到遗传算法中,给出了求解混合交通网络设计的遗传免疫算法。通过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和标准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混合交通网络的设计中遗传免疫算法比标准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求解效果。  相似文献   

15.
根据城市交通路网分区理论,把分成的子区看成一个节点,考虑所有节点的可达性,以此度量整个路网的可达性,设计了基于路网可达性最大为目标的城市交通离散网络设计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并给出一个简单的算例,算例表明,合理的添加路段,能使城市路网可达性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各运输方式的经济技术特征,构建了运输通道的时空运营网络来描述各运输方式的竞争性。认为旅客的时间价值(VOT)服从某种分布,旅客的广义出行费用取决于票价和时间两个参数。运用城市交通分配网络均衡思想,提出基于网络的区域运输通道多交通模式客流分配模型,建立了用户最优和系统最优两个目标函数,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用一数值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航路网络规划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路网络的科学规划是缓解空中交通运输量持续增加导致航班大面积延误以及安全运行压力增大的有效手段.将当前航路网络规划研究技术分为3大类:采用最优化问题求解思想的局部航路网络优化技术、改变现行管制方式的全局航路网络优化技术,以及新型的高速航路规划技术.文中阐述了每类航路网络规划技术的实施原理、存在的优缺点及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总结现存航路网络规划技术的3个薄弱方面:节点交通流特征的深入认识;管理层和航空器用户飞行路径选择的交互作用;交通规划理论及路面交通研究成果的更多借鉴,并指出未来航路网络规划技术发展方向将是局部规划和高速航路规划技术并存.   相似文献   

18.
顾政华 《公路》2007,(1):108-113
传统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法往往从公路交通系统自身的角度出发,割裂了公路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复杂关系,因而影响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从综合运输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综合运输网络的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法,并对预测方法涉及的具体模型进行了讨论。应用该方法可以客观反映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作用关系、准确描述交通量的转移规律、充分把握建设项目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使预测结果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西部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动态协调关系,首先利用多因素灰色关联度模型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长期处于中度协调状态。然后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协整检验定量分析两者之间短期和长期关系及作用方向。结果显示,在短期,综合交通一体化对新型城镇化为正向冲击,作用明显,新型城镇化对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冲击作用不明显,两者处于动态协调状态,未达最优;在长期,两者存在均衡关系。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推动西部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绿色交通的条件下,以层次分析法对拉萨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居民公共交通出行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性和环保意识,其次为便捷性和个人偏好以及出行者的年龄.提出以提高经济性和增强环保意识为主,兼顾便捷性和个人偏好以及年龄为辅的公共交通出行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