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前,虽然新型汽车发动机型号复杂,但都可以运用“两排不进”法来调整气门间隙。所谓“两排不进”法就是把气缸的工们@序划分为4种情况。“两”表示该缸的两个气门都可以调整,“排”表示该缸只调然气门,“进”表示只调进气门,“不”表示进排气门都不可调。下面分别举例加以说明。14缸机如丰田12R发动机气缸工作顺序为l-3-4-2,当第1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意思是第1缸可调进、排气门,第3缸可调排气门,第4缸两个气门都不能调,第2缸可调进气门。当第4缸活塞位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意思是第4缸可调进、排气门,第2缸可调排…  相似文献   

2.
1.漏装锁片,致使气门、活塞损坏 一台6135Q型柴油机,三级保养后运转4h左右,其上部突然发出“当、当”的响声。立即将柴油机熄火,拆下气门室罩盖检查,发现第3缸的气门弹簧座已离开弹簧,且在罩盖内发现一锁片。取下第3、4缸的气缸盖(两缸共用一个气缸盖),发现因气门撞击活塞,一个气门杆已经弯曲,座圈损坏,活塞顶部有很多小凹坑。  相似文献   

3.
山维 《汽车与配件》1999,(28):14-14
梅塞德斯气缸关闭系统 梅塞德斯-奔驰是提供一种气缸关闭系统的第一个欧洲制造厂家。这种装于该公司的新型24气门V8发动机的气缸关闭系统旨在提高燃料经济性。 该系统保留基本发动机的双摇臂轴设计,并用一对独特的臂取代它的整体式摇臂。其中一个臂随着凸轮的凸起部分运动,用来开启/关闭气门,另一个臂控制该气门停用。在完全V8工作模式,由液压迫使一个很小的活塞同时锁定两个臂。在关闭4个缸工作模式中,电磁变换阀使该锁定活塞克服回位弹簧弹力关闭气门(进气门和  相似文献   

4.
一辆进行三级保养后不久的东风EQ1 40型汽车 ,其发动机为EQ61 0 0— 1柴油机 ,运行中发出一种有节奏的“嗒嗒、嗒嗒”异常响声 ;经多次调整气门脚间隙 ,异响仍未排除。起动发动机 ,在各种转速工况下察听发动机声音 ,发现异响随着转速的升高而加大 ,且发动机振动加剧。对各缸进行断火试验发现 ,第 4缸断火后异响减弱 ,振动也明显变轻。为排除故障 ,对发动机进行了部分解体检测。抽出第 4缸活塞连杆组检查 ,气缸并无拉缸痕迹 ,活塞连杆也没有弯曲或扭曲 ,活塞销与连杆小头配合间隙正常 ,连杆轴承以及曲轴连杆轴颈配合也无异常。但在测量气…  相似文献   

5.
由于电气-机械式气门控制机构带来了气门封闭和气缸封闭的可能性,使得屐机的运行模式变得非常灵活。图12示出了一辆带电气-机械式气门控制机构的概念汽车四气门四缸机运行特性场制定的不同的运行策略在低于1400r/min的转速范围,直到某一个中等负荷值,发动机都是以两个气门方式运行的。随着发动机负荷或者转速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一辆柳州五菱微型车,累计行驶了1 8.6万km,发动机由于烧机油严重而进行了大修。对该发动机进行了镬缸、磨轴,更换了活塞、活塞环、曲轴轴承、连杆轴承、气门、气门油封、气门摇臂和气门调整螺钉等常规易损零件,按照大修要求装配好发动机,试车发现发动机工作时有气门异响声  相似文献   

7.
新型V6发动机采用在低速和高速模式间切换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MIVEC”、铝合金气缸体和3级可变进气系统;与该公司采用铸铁气缸体的6G73.0L,V6发动机相比,质量减轻了约25kg,燃油消耗率降低了约5%。原V6发动机包括排量为2.5L的6A1和排量为3.8L的6G7两大系列,采用的均为铸铁气缸体。新型发动机沿袭了6A1发动机的设计思路,进气道喷射式SOHC 24气门发动机,缸径87.6mm,行程82.9mm,压缩比为10.3,在6250r/min转速时输出最大功率164kW,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气门的开关闭合,气缸里依次进行着吸压爆排的循环,化学能源源不断地在这里转换成热能和机械能。一进一排两个气门是四冲程发动机最最基本的结构组成了,一百多年来,每缸两个气门的内燃机一直可靠地为人类服务着。  相似文献   

9.
故障现象:一辆EQ1090E型载货汽车,发动机怠速运转时发出连续不断且基本有节奏的“嗒、嗒、嗒”金属敲击声,音质尖脆,类似气门脚响;转速升高响声随之增大,但不受温度影响。故障检查:用听诊器查听,发现异响来自1缸。拆开气门室盖进行检查:气门间隙、调整螺钉接触面磨损均正常,凸轮轴未见变形,气门杆与气门导管无积炭,气门座圈也未松动,基本排除了气门发响的可能,后经外部检查,发现风扇4个固定螺钉的弹簧垫圈松紧不一样,估计异响即由此引起。故障排除:按要求拧紧风扇的4个固定螺钉后起动发动机,类似气门脚的异响不再出现,故障即告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发动机配气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对于工作条件恶劣的进、排气门座,大多采用合金铸铁制造。然而,随着汽车运转时间的增长,往往会出现气门座松动的故障,从而导致功率下降、燃油消耗量上升,排气冒烟和缸盖部位出现敲击声的故障。若不及时排除,发动机可能中止运转,甚至引发事故的可能。1气门座松动的故障判断 a. 若进气门座松动,气缸压缩行程时,部分气体会窜入空气滤清器,并听到“啪啪”的响声,该缸进气歧管温度比其它缸高。 b.若排气门座松动,缸内高温高压可燃气会由此窜出,因而该缸排气管处可听到“扑扑”的漏气声…  相似文献   

11.
以某款四缸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对停缸技术的节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停止工作气缸气门的不同关闭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气门关闭时刻过早或过迟时,发动机的传热损失、泵气损失和摩擦损失均有所增加,压缩上止点前30°CA气门关闭时刻可使发动机获得较佳的燃油经济性改善效果,从而有效降低汽油机燃油消耗量;传热损失、泵气损失的降低分别是停缸技术节能的主、次要原因,但其会增加发动机摩擦损失和排气损失。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相似示功图的原理,对四冲程发动机气门的可调性进行了分析,从中提出了一种快速调整的方法,对4缸,6缸,8缸,10缸,12缸和5缸发动机气门调整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潘志强 《汽车技术》2000,(12):40-42
丰田皇冠2JZ-GE发动机为水冷直列6缸4气门电控直喷式发动机,其气门由顶置双凸轮轴直接驱动。由于其气门升程比摇臂式气门低,所以气门间隙的调整比较困难。结合图例介绍了气门间隙的测量与调整。  相似文献   

14.
要排除发动机排气冒蓝烟。一般是卸下气缸盖组件,检查气门导管油封唇口是否磨损,气门与气门导管之间的间隙是否超大:再分解气缸、活塞及活塞环,检查是否拉缸,活塞环组件是否失去弹性或方向装反,二道气环是否对口等。这种检查方法太费时费力。有时还会误判。现推荐一种不需分解发动机的简便方法,供大家维修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辆5气门新捷达王轿车,累计行驶7.56万km,在正常行驶中突然熄火后无法起动而被拖至我厂维修。经维修人员检查,确定为正时带断裂,由于此类故障会导致气门、活塞干涉碰撞,造成气门、活塞及连杆等零件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告知用户需要拆卸气缸盖作进一步检查。经拆解检查发现,除了第4缸气门未受损外,其他3个气缸的15只气门均已变形,活塞上可见轻微碰痕,使用棘轮扳手转动曲轴带盘螺栓。  相似文献   

16.
故障现象一辆解放牌6×4牵引车,搭载CA6DL2-35E3F柴油发动机。据驾驶人反映,该车在行驶中发动机突然发出"嘣嘣"的异响声。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起动发动机,在空气滤清器处能隐隐听到"嘣嘣"的异响;拆下空气滤清器盖,取出滤芯,异响变得明显。询问驾驶人行驶中发动机的动力是否不足,驾驶人反映发动机动力正常。经分析,初步推断故障可能出在气门上。拆下气门室罩,取出各缸气门推杆,发现第2缸排气门  相似文献   

17.
调整气门间隙是汽车发动机大修不可忽视的工艺。而调气门间隙的关键又是准确地确定发动机被调气门的缸号。现推荐一种用汽示示功图尽快确定调整气门间隙顺序的方法。 我们以五十铃TXD50发动机为例来说明。 一、确定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在五十铃TXD50 V6型发动机大修过程中,通过实际摇缸,(即旋转曲轴,观察各缸压缩行程的工作顺序)得知其工作顺序为1-4-2-  相似文献   

18.
看了贵刊今年第九期技术服务栏《六缸发动机气门间隙简易调整法》一文,觉得欠妥。为避免误调,予以补充。 因为并不是“进排、进、排、进、排的口诀,适用于所有的六缸发动机”,而只适用于气缸工作顺序是1-5-3-6-2-4的六缸发动机。面对于气缸工作顺序是1-4-2-6-3-5的六缸发动机(如日野的EC100,五十铃的DA640等)应用排进、排、进、排、进的口诀,即当第一缸处于压缩上止点时,从第一缸向后  相似文献   

19.
5S-EF发动机是直列4缸、2.2L、顶置凸轮轴、16气门、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式发动机,装配在丰田佳美轿车上.进气凸轮轴由正时齿带驱动,进气凸轮轴上的齿轮同排气凸轮轴上的齿轮相啮合,从而驱动排气凸轮轴转动.凸轮轴轴颈支承在每个气缸气门挺杆之间的5个位置和气缸盖前端.气门间隙的调整由外置垫片装置实现,其气门调整垫片位于气门挺杆的上方,因此不必拆下凸轮轴,就能更换垫片.  相似文献   

20.
对发动机曲轴系统的扭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GT-Crank模块建立某V型6缸发动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发动机单缸断油和单缸关闭气门两种工况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发动机正常发火与单缸停缸时系统扭振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单缸停缸时系统扭振以低谐次为主,扭振振幅较正常发火显著增加,扭转应力变化不明显;单缸关闭气门扭振振幅较单缸断油大;不同气缸断油和关闭气门扭振振幅最大差距分别为16.5%和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