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高速铁路逐步成网,普速铁路的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释放,铁路运输系统之间原有的平衡状态需要重新协调。对于编组站能力的既有研究,大多采用"定值"形式及"刚性"协调策略,不能有效揭示子系统的匹配变化规律。综合考虑编组站能力的波动性及动态适应性,以系统静态、动态协调为目标,构建了编组站子系统能力协调模型,并通过引入缓冲算子的功效系数法对多目标函数进行简化,利用区间占优及区间分析理论对目标函数与困难约束中的不确定性区间参数进行处理。基于双向三级六场编组站设置算例参数,并通过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当车站上行系统列流量为136列、下行系统列流量为130列时,能够达到编组站子系统能力协调模型的最优状态,证明所用方法是一种研究编组站子系统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编组站货车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编组站货车管理系统的需求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计算机发展趋势,探讨了编组站货车管理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系统整合方案,论文以YIS在襄樊北编组站的实际应用为背景,详细研究了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优化统计分析、规范故障处理的途径和技术措施,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子系统潜能、更好地为编组站运输生产服务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优化的模型和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双向编组站折角车流的产生原因及作业特征,讨论了影响折角车流大小的主要因素。在对折角车流的交换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双向编组站各子系统能力约束的编合优化模型,并给出了算例求解。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繁忙干线开行5000t重载列车编组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重点分析了开行重载列车对编组站作业的影响,详细验算了开行重载列车后编组站的通过能力、解体能力、编组能力以及车辆停留时间和列车作业时间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重载车流组织方案对编组站分工和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实现点线能力协调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编组站运营效率、保证路网畅通,从编组站解体-编组系统堵塞现象出发,在空间与时间上对其堵塞程度进行研究。结合ICP算法思想,在二维空间对编组站负荷变化曲线进行分析,计算各子系统延误时间,并通过服务机构可休假的排队系统模型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以重庆西编组站为例进行堵塞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到达场、调车场、出发场间负荷变化有传递趋势;在时间上,车站系统有阶段性堵塞现象,各子系统的负荷程度较高,车辆在进行技术作业的过程中延误时间较长,不利于铁路运营组织的持续发展。该方法的提出,为编组站堵塞现象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专题导读     
<正>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然而,往往由于交通与产业发展及用地规划建设结合不够,以及交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不强等原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协调和统筹功能未得到良好的发挥。当前,深圳城市发展已面临土地资源、财政资源、环境资源等多重约束,增加交通设施为主的交通  相似文献   

7.
协调编组站调车线数量与其服务的编组去向数量,对缓解编组站作业压力,压缩车流中转时间具有积极的意义.分析列车编组去向和调车线运用关系,建立以编组站为中心的运输网络,借鉴分层枢纽选址思想,构建编组去向与调车线数量协调优化模型,运用ILOG CPLEX软件求解.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根据车流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衔接方向合并,使编组去向数量和编组站调车线数量相协调;与此同时,根据支点站数量及运价的变化情况,可单独设置编组去向或扩建新线提高能力供给.优化结果可为编组站扩能和日常组号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系统观点,通过对编组站系统结构模型的求解,将系统各主要设备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应用随机服务理论、Monte Carlo法及误差理论对编组站的到达区间—到达场—驼峰子系统进行了运营模拟研究,建立了可考虑作业忙期的到达场运营特性模拟法和调车驼峰全天候运营模拟法,编制了通用程序,为运营研究和设计评价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编组站初始配流方案有时难以保证每一出发列车满轴正点出发,此时要对解编顺序进行调整.在调机能力限制的前提下,将编组站划分为解体和编组两个子系统,结合工件加工排序问题对编组站中各项作业时间、发车间隔时间、等待发车时间以及各个时间参数间的关系进行图解推导,得出解编顺序局部调整时要满足的条件以及调整后对列车能否正点出发造成的影响,进而得出局部调整方案.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对该方法进一步验证,说明这种结合已有车流解编方案进行局部调整的合理性,从而最大程度使得列车满轴正点出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底盘关键子系统对车辆行驶稳定性影响能力与有效作用区域的差异,综合考虑轮胎的非线性特性与各子系统间动力学耦合关系,建立整车14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分别运用非线性H∞控制和模糊控制对转向、悬架和制动子系统进行控制性能研究,采用多级递阶控制理论设计了组织级、协调级和执行级的车辆稳定性多级协调控制系统。运用滑模控制理论与轮胎逆模型将组织级得到的保持车辆行驶稳定性所需的广义目标控制力和力矩转化为轮胎侧偏角和滑移率,再基于功能分配原理对各子系统控制功能进行协调,实现了底盘复杂系统的功能解耦,并对整车稳定性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防抱死制动系统与半主动悬架系统联合控制对车辆稳定性的控制效果相对较差,主动前轮转向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车辆的操纵稳定性。相对于汽车底盘子系统联合控制,多级递阶协调控制能更好地改善整车行驶稳定性,使制动距离减小,保持滑移率基本在目标值0.2附近。  相似文献   

11.
结合铁路编组站现场实际,对编组站作业安全进行系统分析,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分析编组站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建立编组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物元分析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基于物元分析的编组站安全评价模型,应用编组站实际数据,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验证,为编组站作业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客运站运营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客运站工作可靠性的Petri网,对客运站工作的可靠性进行模型化分析,明确铁路客运系统工作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及系统的薄弱环节,制定预防措施,提高铁路客运站的运营质量对提高整个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切地描述编组场尾部货车溜放的运动规律,为科学、合理地制定防溜器的安装方案提供依据,根据车列纵向动力学的方法,分析了车列溜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纵向力,采用面向对象模块化设计方法编制了编组场尾部货车溜放仿真软件。本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实时模拟各种工况下货车溜放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为定量评价我国铁路运输状况和露天煤矿生产的协调关系,引入容量耦合理论建立耦合度模型,定量分析了煤矿生产系统和外运系统的协调程度及子系统和参数对系统整体的影响,研究了露天煤矿采掘、运输设备的运用指标和铁路外运系统数量、载重、波动等参数的选择,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不同参数进行同量化处理,最后通过实例检验模型反映现实生产的能力.结果表明:露天煤矿与预期相比,较低的入矿车数对系统协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贡献率仅为其他指标中最小数值的20%;接发列车的不均衡系数对系统不协调影响较小,若日平均入矿车数提高到计划数量的80%,则系统耦合度提高了17%.  相似文献   

15.
区段站阶段计划的优化模型和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区段站阶段内准点满轴发车为目标,建立混合0-1规划模型,并根据大系统理论将系统分解为4个有序的子系统,同时给出分解算法,为阶段计划的计算机自动编制提供了一个优化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系统的研发方案,并对各子系统的功能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应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条件下的延误影响,提出基于线路间换乘运力协调的列车运行调整策略.通过上海轨道交通系统的多源运营大数据分析,得到运行延误对相邻线路列车间衔接关系和换乘站客流组成的影响规律,提出衔接调整策略和分流调整策略.结合相邻线路连接关系,考虑客流需求和站台能力约束,给出换乘运力协调方案的求解算法,并分析策略适用情况.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线间协调调整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延误影响,优于传统的延误本线疏解方案,可为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延误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To study an entity the entire jack-up performs as a total system with close interdependency and high level of integration of a myriad of subsystems supporting each individual function.All subsystems should be arranged in regular geometric space with clear regional division according to their respective functions.The "building block"such as arrangement makes it feasible to apply modular design method while the integration and conflicts among subsystems offer an arena for game theoretic analysis.All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subsystems should be resolved bye the designer.Here we present a game theoretic analysis methodology,which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game theory,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rix-mode game model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engineering design tasks.By using this method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in various fields of expertise can be effectively coordinated and controlled,and the parallel design patterns can be achieved to some extent.Taking account of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 or technical activities in platform’s life cycle,time line is consider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sign process which provides more convenience for effcient upgrade and reconfiguration.Some second-hand three-legged jack-up upgrade design process is used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utility of the method.  相似文献   

19.
为给客运专线车站接发的列车合理安排到发线,构建了客运专线车站到发线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目标为列车站内走行时间之和最小及到发线使用最均衡;约束条件主要有到发线作业间隔时间约束、进路冲突约束.基于目标协调优化思想,提出了该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方法.以济南西站为例,对7:00:00~13:00:00时段的到发线运用方案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所求优化方案与图定方案相比,下行、上行列车的站内走行时间之和分别减少7.37%、1.88%;对于各到发线占用时间与到发线平均占用时间之差的平方和,下行、上行列车分别减少62.93%、74.75%.模型能准确地描述列车占用各条到发线的不同,适用于求解客运专线运行图编制阶段的到发线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