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前计算城市交通网络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很多, 适用范围各有不同。混合交通流是中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计算混合交通条件下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一直是众多交通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以一个典型十字型信号交叉口为例, 分别用目前中国常用的三种计算通行能力方法(冲突点法、停车线法、美国法) 计算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并将结果与实测通行能力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冲突点法算得的结果与实测结果最接近, 而停车线法和美国法算得的结果都偏大。因此, 冲突点法是一种较适用于中国交通条件及混合交通流特性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环形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交织段通行能力和总通行能力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环形交叉口流量流向矩阵形式并以此来表达冲突流量,对于入口通行能力的线性回归模型,以各入口流量之和达到最大值为目标及各入口车流饱和度均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为约束,假设交叉口各入口转向比例不变并当实际流量增加时,首先在环形交叉口某一瓶颈入口处达到饱和,此时环形交叉口各入口流量之和即为储备通行能力.论文给出了储备通行能力的推导过程并以英国Kimber公式、瑞士Bovy等人的公式为例,针对大连市数码广场环形交叉口的实际调查数据,用两种方法计算出该交叉口的储备通行能力.结论说明:该方法对于入口通行能力为线性回归模型的环形交叉口储备通行能力的计算均适用,并可由此找出环形交叉口的瓶颈入口.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环形交叉口入口通行能力、交织段通行能力和总通行能力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环形交叉口流量流向矩阵形式并以此来表达冲突流量,对于入口通行能力的线性回归模型,以各入口流量之和达到最大值为目标及各入口车流饱和度均满足一定服务水平为约束,假设交叉口各入口转向比例不变并当实际流量增加时,首先在环形交叉口某一瓶颈入口处达到饱和,此时环形交叉口各入口流量之和即为储备通行能力.论文给出了储备通行能力的推导过程并以英国Kimber公式、瑞士Bovy等人的公式为例,针对大连市数码广场环形交叉口的实际调查数据,用两种方法计算出该交叉口的储备通行能力.结论说明:该方法对于入口通行能力为线性回归模型的环形交叉口储备通行能力的计算均适用,并可由此找出环形交叉口的瓶颈入口.  相似文献   

4.
多相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交叉口是整个路网中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的瓶颈,日常交通堵塞大多与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有关。采用多相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评估方法计算的通行能力与实际测量的通行能力接近,可以较好地反映多相位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我国常用的6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适用条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同一信号交叉口采用这6种方法分别计算其通行能力的对比研究发现:国外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普遍较采用国内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偏高,主要原因是国外的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混合交通情况。建议在计算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时采用我国学者设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算法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现有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分析和对"停车线法"及"冲突点法"的具体比较,总结出各种方法的优劣,同时提出基于"冲突点法"思想的混合模型,对计算交叉口通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扩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叉口左转车辆连续右转实现左转交通的组织方法,为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定性分析方案可行性的基础上,以一个具体交叉口为例,计算扩展前后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量化非机动车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 分析了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影响机动车运行的方式, 估计了其持续时间, 基于流量-速度关系, 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饱和流率, 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下典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利用本模型计算的左转、直行机动车通行能力总体上低于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计算值; 而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值在非机动车流量较低时与HCM计算值接近, 在非机动车流量较高时略高于HCM计算值。可见, 此模型可有效应用于计算非机动车影响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10.
以设有路侧式公交专用道的信号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运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试验,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得到了改进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折减系数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结果比基础模型结果更能反映设置路侧式公交专用道后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左转专用车道停车线的研究,分析了停车线的位置与相位绿灯间隔时间和车道饱和流量这两个交叉口通行能力关键影响因素的关系在保障交又口车辆通行安全的前提下,以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建立以左转车道停车线位置与直行车道停车线位置之间距离为基本参数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解法,最后,通过具体的交又口实例分析,求解出了左转停车线的最佳位置,证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辛冬  关宏志  董凯 《交通标准化》2011,(10):155-158
为提高信号交叉口行人通行能力、减少行人过街延误,在分析多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信号相位、交通冲突点和交叉口渠化的基础上,对行人相位和机动车相位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机动车左转相位时交叉口的空间资源为行人创造过街条件。  相似文献   

13.
交叉口布局型式是空间(车道数量及功能)和时间(相位组合及相位时长)两大资源的整合。为了定量描述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布局型式的适应性,提出静态适应度和动态适应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借助VISSIM软件对南京市3个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仿真,分析适应度指标与每车平均信控延误、饱和度(v/c比)指标的相关性,得出适应度评价标准。以南京市北京东路-丹凤街交叉口为例,验证了利用适应度指标评价信号控制交叉口布局型式适应性是可行的,同时,在对交叉口时空资源进行优化设计时,适应性指标可为合理选择改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不对称交通流导致信号交叉口进口道交通负荷分布不均、通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交叉口对向交通流的分布形式及其适用的相位方案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信号周期动态相位方案的生成规则,并以综合交通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了交叉口不对称交通流的动态相位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并给出了其求解算法.分析了不对称系数大小及其阈值变化、不对称信号周期比例对优化方法的影响,并以哈尔滨市红旗大街-淮河路交叉口为例,VISSIM仿真结果显示,采用动态相位优化方法后,该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平均排队长度和停车率等评价指标下降了27.8%以上,验证了动态相位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能减少直行车流的停车等待时间、避免交叉口部分进口方向时空资源的空耗,有利于信号交叉口通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道路系统中,交叉口和公交停靠站附近常出现局部交通堵塞,是干扰城市交通畅通的主要瓶颈.考虑交叉口和公交停靠站的组合配置情景,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开放边界条件下对双车道混合交通流的车辆换道和停靠行为进行细化,模拟研究需求变化和公交比例对整个交通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公交车比例,存在一个临界流入率,该临界值随着公交车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临界值以内,车流属于自由流,流量随着流入率的增大而升高,而在临界值以外,流量达到饱和状态,不再随流入率增大而升高.在交通高峰期,信号交叉口上游排队会影响公交停靠站附近车辆运行.因此,根据交通需求设立合适的车站位置和信号灯周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利用短车道,提出不考虑和考虑行人过街的2种小周期信号配时方案.为说明其配时效果,以两相位平面十字交叉口为例,设计6种渠化方案,并选择2种典型信号配时方案作对比.针对低流量比和高流量比2种交通流条件,使用周期时长、饱和度、平均延误和通行能力4个指标对比了6种渠化方案分别采用4种配时方案的配时效果.结果显示:小周期配时方案可充分利用短车道,与最佳周期方案相比,通行能力虽略有下降,但延误大大减小;低流量比条件下,采用不考虑行人过街的小周期配时方案较为合适;高流量比条件下,采用小周期配时方案较为合适.研究表明小周期配时方法有助于提高短车道利用率,可为交叉口时空资源的最优配置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于过饱和平面交叉口运用传统的左转交通组织设计来改善路口的运行性能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此文章针对国外提出的USC型交叉口,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特殊的左转交通组织方式。运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对USC型交叉口和常规4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模拟。在对比分析模拟数据的基础上,发现USC型交叉口能有效减少交叉口冲突和延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特别适用于左转流量较大的交叉口。但是.这种类型的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特殊.在投入实际应用前.还须深入研究以下问题:标志标线设计、与其他交叉口的衔接、信号配时的优化设计、行人过街组织、具体技术指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