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里程的快速发展,在高速铁路网络化运营条件日趋成熟的背景下,亟须深入开展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运管修问题研究。鉴于高铁不同的运营线路特点及开通时间,目前我国高铁工务设备维护初步形成"混合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委托管理"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为强化高铁工务、维护安全监管、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分析了高铁工务新特点及检修作业存在问题,从人员管理、机构设置、天窗协同和作业效率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最后对大数据背景下的工务维护创新、工务检修作业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九条客运专线的陆续建设,现有的有碴轨道养护维修体制将能不适应客运专线的高速行驶。本文综合分析国外高速铁路和国内现有的秦沈客运专线养护维修体制,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指出了我国现有客运专线养护维修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高铁的安全运营中,高铁基础设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针对高铁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管理体系结构组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结合VSM(可生存性系统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形式,通过对现有高铁基础设施养护维修管理体系的综合分析,针对现存问题,重新整合调整各级管理机构,建立围绕工务、电务及供电段的"三合一"养护维修管理模式,进...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光纤传感技术实现对高速铁路轨道、路基、桥梁、隧道、边坡和涵洞等工务设施进行结构安全监测的可行性.将光纤传感器嵌入到边坡及路基结构模型中进行试验.研究表明,光纤传感技术具有实时、远程、在线和连续监测的功能特点,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工务设施结构安全信息采集的需要.基于光纤传感的安全监测技术,结合对监测信息分析评估的方法和软件系统,能够应用于高速铁路工务设施的安全状况评估.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工务地面监测与信息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高速铁路工务安全地面监测的主要内容及高速铁路工务信息系统地面监测子系统的结构,指出各个相互独立的工务监测装置与监视系统应当通过通信电缆并应用网络技术和WebGIS技术统一到工务信息系统中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但是当前越加繁重的交通压力对高速公路的损坏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高速公路的养护维修工作是当前道路交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笔者总结实践经验,在本文中对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机械化施工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设备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养护维修的指导,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提供科学的指导,为实现高速公路维修养护的机械化施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参考国外高速铁路轨道养护维修的一些规定,方法,提出广深高速铁路轨道养护工作的建议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判别轨道几何状态、适应高速铁路养护状态修,开展轨道不平顺维修策略优化研究。选取马尔可夫决策过程,设置轨道状态等级、维修动作空间和维修动作成本等模型参数,利用价值迭代算法进行求解,实现高速铁路线路维修计划的有效制定。以华东地区某有砟高速铁路线路为例,结合典型劣化速度的轨道单元区段特征,分析马尔可夫决策模型的维修决策优化过程并验证效果,同时探究轨道单元区段在每个决策时刻的最优维修决策,利用蒙特卡洛法模拟规划周期内的维修总成本并与实际维修成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轨道不平顺维修决策,能够充分考虑轨道单元区段不平顺劣化的异质性,可以根据轨道单元区段的实际状态和劣化规律科学安排维修活动,提高维修作业的空间分辨率,规划周期内维修决策的优化效果显著,在保证线路高平顺性的同时减少维修成本,对铁路线路轨道养护维修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在我国的大规模建设并投入运营,在提升铁路路网规模与质量、缓解运输能力紧张、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全面总结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对铁路网络结构与规模、运输服务能力、快速客货运网络、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方面的提升效果,系统阐述了高速铁路建设对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夜间列车运输组织方法、动车组运用、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理论与方法构建等行车组织方法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动车组制造及控制技术等铁路建设与装备水平持续提升的促进作用,揭示了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实施我国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国家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桥梁的正常运营,必须加强对桥梁的维修养护,为行车提供安全、快速的行驶条件。在进行桥梁维修的同时,迫切要求对桥梁的典型病害进行分析,提出维修养护建议,这应是我国桥梁建设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杨桢 《轨道交通》2010,(1):54-56
通过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供电系统维护管理体制的研究,探讨在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的过程中,供电系统维护管理体制、机构分布、管理方式等。理论确定供电维修机构的最大管辖范围,同时对电气设备“状态修”的检修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整体水平,实现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内的安全可靠运行,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将牵引供电系统风险因素的来源归纳为设备性能衰退、服役环境和人为维修活动3方面进行论述,总结了国内外电力系统和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提出了牵引供电系统安全风险评估面临的数据信息不完备性与不确定性、服役环境复杂性、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式不足等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风险评估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未来应重点研究数据获取、评估模型、风险融合和风险应用4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京沪高速铁路本线列车和跨线列车混跑,存在一定的夜间行车需求,其综合维修天窗的时间长度值得探讨.在比较客运专线与既有线维修作业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其维修设备布局和京津城际维修作业资料,以钢轨打磨和接触网绝缘子清扫为基准,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京沪高速铁路需要3h的综合维修天窗,并提出一些缩短时间长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钢轨平顺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整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高速铁路的发展前景及探讨钢轨平顺性的意义,分析了钢轨不平顺的成因,提出了不平顺的控制标准及在高速铁路建设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改善和提高高速铁路钢轨平顺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world's first operational high-speed railway—Japan Shinkansen to get a clear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perations of high-speed railway. On the basis of actual operating data, the means and measures in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al management of Japan Shinkansen are evaluated by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arison. And then, the paper makes the judgment to the related issu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Some conclusions are made,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speed should not be too fast. The high-speed railway should be operated at the same railway st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railway with multi-parking program tra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within 600 km should be extensively explored. And it is essential to conduct scientific fare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put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in the first place. 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high-speed railway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新一代高铁枢纽的陆续建成,简单的站前广场换乘模式逐渐让位于全天候、无障碍、人车分行的换乘空间接驳模式。新型枢纽的空间特征、核心价值与局限性亟待总结。基于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发展历史与背景的研究,将铁路客运枢纽按照空间特征分为三种类型:传统铁路客运站、铁路交通综合体和客站城市综合体。从客流需求变化、城市发展背景、运营管理差异三方面详细分析国内外铁路客运枢纽空间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高铁建设机制的变迁,提出未来中国铁路客运枢纽的发展方向:大城市高铁枢纽应强化与城市空间的衔接,加强与城市商业功能的有机结合,由铁路交通综合体向客站城市综合体转型;中小城市高铁枢纽应采取更加灵活、集约、经济的形式,谋求特色产业与枢纽交通功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拉格朗日的高速铁路车站作业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Job-Shop 调度角度出发,以列车为待加工的“工件”,将车站接车进路、 到发线和发车进路看作“加工机器”,列车在车站的走行与停站看做不同的“作业工序”, 把高速铁路车站作业问题抽象成Job-Shop 车间调度优化,以设备能力、冲突进路、停站时 间为空间和时间约束,以最小化到发线的占用时间为优化目标,建立高速铁路车站作业 优化模型.采用拉格朗日方法松弛原模型的约束条件,建立车站技术作业问题的拉格朗日 对偶松弛问题,设计了高速铁路车站作业优化模型算法.并以高速铁路的某一车站为实例 进行验证,实例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化解车站作业进路冲突和实现到发线运用时间 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高速道岔行业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高速铁路道岔领域(包括部件选型与结构设计理念、高速列车/道岔耦合动力分析理论、不同线下基础道岔无缝化设计方法、合理刚度及均匀化设计方法、长大轨件转换计算理论、关键联结部件动静力强度分析、动力学性能测试技术、道岔侧股平面线型与结构设计、制造与铺设、维护与管理等)的学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趋势.要适应未来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高速道岔仍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例如,更高速度的下一代高速道岔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全寿命周期设计、轮轨匹配与车/岔动态性能优化、新材料和结构的研发与应用、状态实时获取与性能评估、健康管理及故障预测、能效保持等问题,需要深度融合先进材料与制造、智能与自动化、大数据与云计算、精密测控与效能提升等前沿技术,着力提升我国高速铁路道岔技术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通过现状剖析、问题导向,以期为铁道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与技术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速铁路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历史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全球视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延续)两方面重点回顾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发展历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时间轴,阐述了4次世界工业革命不断催生交通运输技术的重大进步,指出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都要经历4个阶段:酝酿、探索、成熟、发展。美国最早提出建设高速铁路,但至今还在酝酿期。日本、法国、德国等仍然处于探索期。只有中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围绕中国高速铁路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阐述了中国高速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阐明了中国高速铁路之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从政策层面看,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吸收各国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统筹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资源优势,创建了轨道交通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从技术层面看,主要原因是取得了技术突破、理论突破和试验突破三大重要突破。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论述了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后高铁时代轮轨高铁和磁悬浮高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智能高铁、智慧高铁、数字高铁等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中国交通强国伟大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选择集疏运模式是高铁枢纽集疏运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对影响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构建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将高铁枢纽集疏运模式分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公共交通与个体机动化交通并重以及以个体机动化交通为主体,明确各模式分担率指标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铁枢纽公共交通集疏运体系发展策略,包括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集疏运体系、优化公共交通集疏运网络布局、注重一体化换乘衔接、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水平,以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