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常见故障之一是分电器触点烧蚀。分电器一旦烧蚀,会使点火线圈初级电流减弱直至消失,进而降低高压火花强度,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甚至造成发动机熄火或发动不着。引起分电器触点烧蚀的故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分电器触点间隙过小分电器触点间隙过小,在发动机无负荷工况时,尚能正常工作,当有负荷或高速运转时,易产生断火。其原因是:当分电器触点张开后,由于触点间隙过小,电阻相对减小,所以造成高转速时低压电流不易切断,致使分电器触点烧蚀。打开分电器盖,检查分电器触点烧蚀程度。若烧蚀较轻,可用细砂纸…  相似文献   

2.
分电器的检修应经常保持分电器清洁,定期除尘,并检查分电器盖是否有裂纹。如果各触点磨损严重,应更换分电器盖。在拆下分电器盖时,可向分电器轴的润滑毛毡内加注几滴润滑油。无触点点火系由于没有触点,此部分不需定期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3.
a.分电器的维护 分电器的维护包括:①要定期除尘以保持清洁,并应检查分电器是否有裂损;②对于触点型分电器,应检查触点接触面是否良好,以及断电器弹簧弹力和分电器凸轮的磨损情况.触点应保持平整,间隙应约为0.40mm,发现凹坑时应磨平或更换;③分电器轴润滑毛毡应注入适量的润滑油,以润滑分电器轴孔;④所有分电器高压线外表均要保持清洁干燥,以确保点火装置导电良好,必要时应将高压线拔出,清洁接线端并进行检查,如末端有缺陷,不能用剪短的方法解决,而应将导线更新.  相似文献   

4.
分电器维护1.定期除尘以保持清洁,并检查分电器是否损坏。2.对于触点型分电器,检查触点接触面是否良好,以及断电器弹簧弹力和分电器凸轮的磨损情况。触点接触面平整,间隙值应为0.4毫米,发现凹坑时应磨平或更换。3.分电器轴润滑毛毡应注入适量的润滑油,以润滑分电器轴孔。4.所有分电器高压线外表均应保持清洁干燥,以确保点火装置导电良好,必要时应将高压线拔出,检查并清洁接线端,如末端有缺陷,不能用剪短的方法解决,而应将导线更新。安装分电器后,需调整点火正时。调整时,通过变速器壳体上的观察窗进行观察,先将发动机第1缸活塞置于上止点,使…  相似文献   

5.
一、东风EQ140型汽车发动机高速断火--火花塞绝缘体中上部有裂纹 1.故障现象:发动机在低、中速时良好,而高速时出现了断火现象. 2.故障分析及排除:按常规检查,首先检查分电器的触点、触点臂、凸轮及凸轮轴均未发现问题:其次又进一步检查了分火头、分电器盖及分电器离心调节装置也没有发现问题;再次检查容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电极间隙,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最后,重新试车,当发动机转速忽然提高时,发现了火花塞绝缘中上部有明显裂纹,当更换新的火花塞.  相似文献   

6.
青松 《汽车电器》2002,(Z1):94-95
电容器损坏,使火花塞无火或火弱,造成分电器触点工作时产生很强的火花,导致触点烧损.电容器损坏的原因及检查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董华峰 《驾驶园》2010,(10):48-49
问:如何检查断电器触点间隙?分电器断电触点分开时有一定间隙。若间隙过大,跳火时容易烧蚀触点;若间隙过小,触点闭合时间短,减少低压电流通过,发电机高速转动时,容易出现断火现象,一般间隙为0.35-0.45毫米。调整时,取下分电器和分火头,  相似文献   

8.
1.发动机断火如果一个气缸中出现断火的原因是:火花塞发生了毛病,或者因通过火花塞的高压电线破裂,断电触点(白金)的间隙失调,分电器活动触点臂的顶块磨损,气阀不能密合,气缸垫破损。若是几个气缸中发生断火的原因是:混合气太稀或太浓,火花塞导线和分电器发生了毛病。因此,要检查分电器的以下部分:(1)断电触点的间隙和状况;(2)触点臂和顶块的状况;(3)触点臂和轴是否有卡往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用户经济效率,延长汽车分电器使用寿命,兹将汽车分电器在使用中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予以简要说明。一、汽车分电器,断电器触点易过早烧蚀,造成发动机点火能量不足,影响发动机的功能。引起原因:1.安装在分电器外壳上电容器的引出导线端面沾上油污或者受潮,与接线柱绝缘部份成间接接触,绝缘性能降低,引起漏电,使电容器不能充分起到充电、放电,提高点火强度、削弱断电器触点上火花等应起的作用,从而加速触点的过早烧蚀。2.断电器触点间隙超过0.45毫米,以及触点沾有油污。  相似文献   

10.
有些车总爱烧白金,查找故障原因时,分电器上的电容器是否工作正常,也是一项主要的检查内容。传统点火系统的分电器上装有电容器,其作用是减轻分电器白金触点断电时的触点火花,以保护触点不被烧蚀,并利用其放电性能来提高点火线圈的次级电压。电容器在20 ℃时应具有大于50 MΩ的绝缘电阻,工作时能够承受白金触点打开时初级绕组产生的200~300 V自感电动势,具有耐交流电压500 V的绝缘强度,在1 min内无击穿现象。不同车型发动机电容器的容量也不同,以微型车发动机的电容器为例,其规定容量为0.25μF,若电容器的容量过小,会使电容器的灭弧作用减弱,分电器白金触点容易出现烧触。但电容器的容量也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产生的次级电压是与电容器的容量成反比,即次级电压随电容器容量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分电器上的电容器应按规定容量选用,不能随意更换。分电器上的电容器容量越大越好吗?@肖亮  相似文献   

11.
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的分电器断电触点,是电路中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位之一。它的技术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因此,必须保养好分电器。1.气候越恶劣,分电器越容易出现故障,所以应安排在夏季和冬季来临之前进行一次换季保养。2.分电器上、下触点的接触面在30%左右就  相似文献   

12.
维修一些进口汽车时,常发现分电器凸轮早期磨损。经分析该现象往往因打磨分电器触点时用的砂条使细小的砂粒落在涂有润滑油的凸轮轴上,当轴运转时将砂粒与油形成磨料,这样就加速了分电器凸轮与断电器触点臂顶块的磨蚀,久而久之导致其严重磨损,而本来已调整好的断电器触点间隙,用不多久,益发变小,影响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3.
汽车分电器的作用是接通和断开低压电,并将点火线圈所产生的高电压按发动机的点火次序分配给各缸火花塞。其故障主要发生在外壳、分电器盖、分火头、断电器触点、分电器轴及点火提前装置等部位。  相似文献   

14.
1.对比检查法:先将分电器中央高压线拔出,并使其距机体7-12mm,接通点火开关,用手拨动触点观察火花.再将被检查的电容器的引线从分电器上拆下,用手拨动触点观察火花.若第二次的火花明显变弱,表明电容器正常;否则表明电容器损坏.也可装上良好的电容器进行火花对比试验,根据火花强弱,即可判断电容器好坏.  相似文献   

15.
夜间如何检查调整分电器触点间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子点火技术已在轿车行业的汽车点火系中广泛应用,但是,在我国中型载货车及载客车领域还存在着大量的以触点式分电器点火方式的汽车.若在汽车运行中,触点间隙发生了变化以至超出规定的范围,如果继续行驶,就会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这就常常需要停下车来,就地调整分电器触点间隙.这种故障不只是发生在白天,有时也发生在夜间,且远离光源或虽有光源,但因执行任务特殊不能使用明火和明光.如果我们掌握了在夜间或光线不明的情况下调整分电器触点间隙的方法,遇到这种故障就可以将它及时排除.  相似文献   

16.
桑塔纳轿车自86年之后开始,全部采用新型的“霍尔传感器式无触点晶体管点火系统”,代替原来用凸轮控制触点断开和闭合的有触点分电器点火系统。无触点点火系统由分电器、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火花塞、高压导线、晶体管点火装置等所组成。它与有触点点火系统相比,具有减少燃  相似文献   

17.
郑三山 《汽车电器》2002,(Z1):94-94
笔者曾经历一次驾驶BJ2020型越野车行驶,途中一遇颠簸,发动机就突然熄火,滑行或停车起动,发动机工作正常.如此反复几次不能正常行驶.根据现象判断:故障应是点火线圈低压线路虚接所致.停车检查:起动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熔断片各部接线牢靠,用中央高压线试火,火花正常.打开分电器盖:触点无烧蚀,但触点接线上的"叉"形插接片折裂而似连非连.将触点接线接实后,起动发动机,上路行车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相似文献   

18.
点火系统需要几个输入信号才能正常工作呢?通常它需要知道什么时候点火,点火线圈通电时间多长以及点火正时(点火提前角)提前多少。在早期点火装置中这些信息主要是由分电器、真空点火提前装置和白金(触点)来完成的,因此检测部件的物理手段是最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现在真空点火提前装置、分电器和白金(触点)几乎都不存在了,这当然是件好事。但点火系统仍然可以通过示波器的“眼睛”来检查电子点火系统的正时信号  相似文献   

19.
李传宝 《汽车维修》2003,(12):37-37
故障现象:我部一辆东风EQ1092型载货汽车,行驶无力,加速时有"嘟嘟"声,分电器中的断电器触点经常烧蚀.逐缸断火检查,各缸均工作.多次更换断电器触点并加以调整,故障依旧.更换点火线圈、电容器等元件后,仍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20.
3706F5无触点分电器是东风汽车公司电气厂设计并由合资厂——上海东汽电器厂生产的产品。它用于新一代东风载货车EQ1092(EQ140-2)选装,是EQ1093E(EQ140-3)指定的配套产品。3706F5无触点分电器克服了以往使用的有触点分电器(如FD-16,FD632,FD633等)高速易断火,触点烧蚀,火花晃动,凸轮磨损造成点火不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