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救治措施。方法对5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体分布:细菌42例次(46.2%),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21例次(23%),真菌14例次(15.4%),结核杆菌6例次(6.6%),支原体5例次(5.5%),卡式肺囊虫3例次(3.3%)。44例肺部感染患者救治成功(83%),死亡9例(17%)。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可靠的病原学诊断、及时而有效的综合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对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病毒性肝炎的病回进行了分析。发现所有患者均为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2例重叠HCV感染,HAV和HDV重叠感染各1例。表明HBV感染及在此基础上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是发生重症肝炎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环孢素A的应用和它所引起的肝肾毒性是移植后重症肝炎发生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应慎重考虑HBV感染者的肾移植适应症,有HCV、HDV重叠感染者不宜施行肾移植术。对HBsAg阳性肾移植患者应加强术后肝功能的监测,及早应用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9月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年龄≥60岁)共24例,均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双侧顺行脑灌注下行外科手术。根据病情采用相应术式,其中Bentall术3例;David术1例;部分弓置换+Bentall术3例;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术+Bentall术12例;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术+升主动脉置换5例;同期行冠脉搭桥术3例。结果 24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92.9±37.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0±28.72)min,脑灌注时间(36.2.±11.3)min,手术时间(544.8±91.2)min,术后近期死亡2例,1例死于肾功能不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脑神经功能障碍2例,肾功能不全行CRRT治疗4例,3例术后脱离呼吸机困难,同时合并肺部感染需行气管切开,术后下肢功能障碍1例,低氧血症3例,切口感染2例。随访2~38个月,其中因心包积液再次入院治疗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结论手术治疗老年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是治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外科处理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治疗技术的提高 ,血浆置换为临床某些疾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对临床上各种疑难、重症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我院及中心血站近 4年来对多名病情危重及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2例中系统性红斑狼疮 5例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2例 ,肾病综合症 5例 ,多发性骨髓瘤 3例 ,重症肝炎肝昏迷 2例 ,血型不和致急性溶血 1例 ,药物中毒 4例 (服氯丙嗪 2例 ,安定、鲁米那各 1例 )。男 14例 ,女 8例。除 1例为 3岁患儿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毒症并发结核感染患者的肾移植手术时机、免疫抑制及抗痨治疗方案的选择 ,并观察移植效果。方法 对 1 2例有结核感染的尿毒症患者行 2~ 4月化疗后行肾移植术 ,术后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 ,术后继续抗痨 6月~ 1年 ,观察移植效果及结核复发情况。结果 短期化疗后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术后CsA浓度谷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排斥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但肝功能损害发生增多。除一例因自停抗痨药而复发外 ,其余病例均未见结核复发或加重。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并发结核感染后经短期化疗可行肾移植术 ,移植效果较好。应注意肝功损害的发生。术后给予 6月~ 1年抗痨治疗可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在治疗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时脂肪细胞因子瘦素、抵抗素及脂联素的变化.方法 35例胰岛素抵抗型PCOS患者用吡格列酮治疗12周,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指标,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脂肪因子、空腹血糖、胰岛素、性激素水平和血脂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88.5%月经和排卵功能改善,腰臀比和F-G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体重指数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水平显著下降(P<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空腹血糖在治疗后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较前显著下降(P<0.01,P<0.05),高密度脂蛋白较前显著升高(P<0.01);瘦素和抵抗素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脂联素较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型PCOS患者的临床体征、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脂代谢状况;脂肪细胞因子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可能参与PCOS的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发展,且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改善血清脂肪细胞因子而发挥其治疗PCOS、改善IR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对机体液递物质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分为TIPS组和内科组,每组20例。另选健康成人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免法及生化分析法测定各组各时段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丙二醛(MDA)的水平,观察临床表现及肝功能的变化。结果TIPS术后所有患者出血停止,一般状况改善明显,TIPS术后1 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较术前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7 d有所降低,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治疗组40例患者血清NOI、L-6及血浆MDA水平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正常人(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与内科组治疗一周后相比明显升高(P<0.01)。TIPS组术后NO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近期疗效显著,术后肝功能无明显损害;术后血清NO水平升高,其机制可能与TIPS引起门脉及全身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MDA无明显变化,表明肝脏总的血流灌注减少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GDFT)与常规补液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循环动力学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目标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补液方案进行补液;目标组采用SVV为指导的目标管理补液方案进行补液。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术中输液量及其种类、失血量、尿量、术前术后1d血色素(Hb)、血球压积(Hct)、尿素氮(BUN)、肌酐(Ccr)水平以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吻合口渗漏或腹腔感染、肠梗阻等)。结果 1两组患者基础值(T1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不同时间段比较发现,全麻诱导后即刻(T2)、建立气腹后(T3)、标本切除时(T4)MAP、HR与T1的差值目标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而胃肠吻合时(T5)、手术结束后即刻(T6)MAP、HR与T1的差值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术中液体总输入量、晶体输入量目标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胶体液的输入量目标组高于常规组(P<0.05);3目标组尿量和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4两组术前术后1dHb、Hct、BUN、C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5目标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和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以SVV为指导的GDFT方案不仅能够维持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而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较传统补液方案更为理想的液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疗效、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及联合时机选择。方法新西兰兔VX2肝癌模型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单TACE组、单索拉非尼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各6只)。分别于TACE术前7d、术前1d、术后第3、7和14天通过ELISA法定量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术后第14天处死所有瘤兔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比较各组肿瘤增长率。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单TACE组、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术后3d血清VEGF显著升高(P<0.05),但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峰值低于单TACE组、TACE术后+索拉非尼组两组(P<0.05);14d各组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VEGF水平最低,单TACE组最高。术后14d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MVD值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单索拉非尼组,但明显低于单TACE组(P<0.05)。术后14dTACE术前+索拉非尼组肿瘤增长量最小(P<0.05)。结论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兔VX2肝癌,可显著抑制肿瘤增长,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索拉非尼治疗;TACE术后VEGF水平升高,联用索拉非尼可降低血清VEGF水平,进而使肿瘤微血管密度下降;TACE术前联合索拉非尼抗肿瘤及抗血管生成的效果要优于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丙酚、依托咪酯、硫喷妥钠诱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的影响。方法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25例,随机分为3组:A组114例,诱导麻醉用异丙酚2 mg/kg;B组107例,依托咪酯0.4 mg/kg诱导;C组104例,25 g/L硫喷妥钠5 mg/kg诱导。其他诱导药物相同。维持麻醉用10 g/L普鲁卡因,0.8 g/L琥珀胆碱复合液。术后48 h内双盲法观察呕吐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呕吐总发生率分别为47.4%、56.1%、45.2%(P>0.05)。不同时间段呕吐发生情况,异丙酚组和硫喷妥钠组以术后6 h以内发生最低(P<0.01),且显著少于依托咪酯组(P<0.01);6-12 h异丙酚组最高,硫喷妥钠组次之(组内不同时间段均为P<0.01),但该时间段三组间无差异。依托咪酯组术后24 h内相对均衡。结论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抗呕吐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建立树突状细胞(DCs)体系,并用氯化锂(LiCl)和PKF118-310干预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Cs中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BALB/c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使用OVA联合氢氧化铝构建哮喘模型,并用LiCl和PKF干预小鼠,干预结束后收集标本,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变态反应性炎症情况;ELISA检测BALF、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含量及血清总IgE抗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脏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LiCl组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和促增殖能力明显弱于PKF组DCs(P<0.05);(2)LiCl组DCs中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KF组,而其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3)动物实验中,与哮喘组相比,LiCl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低,而PKF组与此相反(P<0.05);(4)肺组织病理表明,LiCl组肺部炎症程度最轻,PKF组最重(P<0.05);(5)LiCl组小鼠BALF及脾脏中IL-4水平最低,IFN-γ水平最高;PKF组与此相反,哮喘组介于两者之间(P<0.05);(6)各组小鼠血清中总Ig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gE显著升高(P<0.05);LiCl组总IgE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和PKF组(P<0.05);(7)LiCl组肺组织中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组(P<0.05),而其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各组(P<0.05),PKF组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组(P<0.05),哮喘组和PKF组之间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LiCl和PKF118-310可通过调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组分GSK-3β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而改变哮喘严重程度,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供受者匹配HLA分布频率与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匹配HLA位点对移植效果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HLA血清学分型方法,比较分析肾移植术后存活10年以上患者和10年以下患者供受者匹配HLA分布频率的差异。结果 490例存活10年以上的肾移植术后患者,供受者匹配HLA A位点A2、B5、B35和DR9抗原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存活10年以下患者(259例)。然而,HLA B位点B13、B46抗原在存活10年以上供受者匹配HLA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存活10年以下患者。结论供受者HLA-A2、B5、B35和DR9抗原相容的移植,可能有益于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3.
营养支持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方法对163例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案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手术前后2周内实际营养摄入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相对高氮摄入量组,n=89)和对照组(相对低氮摄入量组,n=74)。对比其术后第2周末的氮平衡、体重、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氮平衡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体重无明显差异;实验组血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两组血脂术后除载脂蛋白AI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对照组肾功能指标恢复明显好于实验组。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仍应控制氮的摄入量,尽量减轻移植肾的负担,保护移植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葎草花粉致敏的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葎草花粉粗浸液致敏激发的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模型.方法 24只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HE染色观察葎草花粉粗浸液激发小鼠肺部变态反应性炎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ALF、脾组织匀浆中的细胞因子及血清总IgE抗体.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可诱导肺组织出现明显的变应性炎症,且病理炎症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BALF中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IL-4,脾脏重量,脾组织匀浆IL-4和血清总IgE抗体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葎草花粉粗浸液能够成功建立小鼠肺部变态反应性炎症模型.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实测数据和仿真实验的方法,分析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流量、速度、车头时距等参数特性。基于实测速度-流量数据,建立速度-流量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发生交通中断前后施工区通行能力会发生显著变化:2-1施工区(单向2车道,关闭-车道)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8.56%,3-1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2车道,开放1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10.56%,3-2施工区(单向3车道关闭1车道,开放2车道通行)交通中断前后通过流率下降百分比为9.75%;量化大型车比例、车道关闭形式、限速、中间带开口长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确定大型车比例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给出不同车道关闭形式及不同限速、不同中间带开口长度下的通行能力推荐值。研究结果可为施工区的交通组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C)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及血浆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等胃肠激素有无影响。方法按照罗马Ⅲ标准招募26例IBS-C患者,同时招募28例健康对照者,对2组人进行MMC的监测,观察IBS-C患者给予5-HT4受体激动剂后MMC的变化。并且在给药前后留取MMC不同时期(Ⅰ、Ⅱ、Ⅲ期)的血液样本,对MOT、SS、NO浓度进行检测。结果①IBS-C患者给予5-HT4受体激动剂后,MMC周期显著缩短,MMCⅢ期收缩波幅均显著升高(P<0.01),MMCⅢ的传播速度加快(P<0.001)。②IBS-C患者给5-HT4受体激动剂后,血浆MOT水平显著升高(P<0.001),S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而NO水平显著降低(P<0.01)。③与健康人相比,IBS-C患者不同MMC时期血浆MOT浓度均显著降低(P<0.01),而SS浓度及NO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01,及P<0.01)。结论上述结果为5-HT4受体激动剂治疗IBS-C的机制提供新依据,为研究IBS发病机制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作用及氢气对其治疗作用。方法将11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DAI模型组和氢气干预组。采用头颅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作大鼠DAI模型,干预组每日2次腹腔注射高纯度氢气(10mL/kg)。各组于预定时间点行神经功能评分、组织形态学、碘化丙啶(PI)染色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DAI后脑组织MDA含量升高(P<0.01),SOD及CAT活力下降(P<0.01),神经细胞肿胀,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多,PI阳性细胞增加(P<0.01),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1)。给予氢气干预后脑组织MDA显著下降(P<0.01),SOD及CAT活力增强(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改善,PI阳性细胞数减少(P<0.01),神经功能缺损改善(P<0.05)。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DAI急性期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自由基的大量产生及抗氧化酶活力的下降可能导致脑损伤的加重;氢气通过改善抗氧化酶活力并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DAI急性期脑损伤。减轻氧化应激程度对DAI急性期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次活检—宫颈锥切术在子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指征。方法选取济南军区总医院妇科2012.01-2015.10间行宫颈多点活检病理为子宫颈癌IA期及以下、采用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行宫颈锥切二次活检的41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宫颈多点活检比较,约10.65%(44/413)锥切术后发生病理升级,73.37%(303/413)一致,15.98%(66/413)逆转(病理级别下降和转阴)。宫颈多点活检与二次活检—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早期浸润癌(IA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0,v=3-1=2,P<0.05)。锥切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阳性率为71.91%(297/413);锥切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86.36%(38/44),未升级的为70.20%(259/369)。锥切前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阳性(ASC-US及以上)为87.89%(363/413),其中11.85%(43/363)锥切后病理升级。对锥切后病理升级与未升级的宫颈病变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TCT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P<0.05;χ2=4.476,P<0.05)。结论二次活检—宫颈锥切术作为宫颈多点活检术诊治宫颈病变的一种再评价,能显著提高确诊率,减少隐匿性宫颈癌的漏诊,但其在临床应用时有一定的指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两种治疗方式——活体亲属肾移植和血液透析的成本费用并进行比较,确定一些直接影响移植费用的医疗因素及其治疗方式的效价比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国西北地区372例常规血液透析的患者和122例活体亲属肾移植患者资料,随访至少满3年。所有的数据囊括了血液透析、肾脏移植、供者摘取手术、免疫抑制剂等的相关费用以及随访期间产生的费用。结果在前3年期间,血液透析患者和肾移植患者每年平均的花费分别为13 713/31 027美元、13 502/11 038美元和13 382/10 285美元。在肾移植患者中,是否服用地尔硫卓、是否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并发症同移植费用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从第2年开始,肾移植相比透析治疗具有更优的效价比,意味着更有效率,花费更少;而肾移植术后第1年中,没有服用地尔硫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并发症的患者会花费更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肾移植术后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治疗3月,无原因发热、咳嗽,咳白粘痰;血巨细胞病毒抗体阳性,血白细胞计数低,胸部X-线及CT:两肺斑片状浸润影伴间质改变,治疗病情无改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为洋葱伯霍尔德菌,肺活检病理:卡氏肺孢子虫感染。予大剂量复方新诺明(SMZco)针剂,盐酸氨溴索、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无创机械通气,调整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对症支持治疗17 d治愈。结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肾移植术后常见机会性感染疾病,易引起ARDS。早期诊断,静脉使用大剂量SMZco的综合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