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港池开挖前后波高分布变化及对护岸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港池开挖对护岸前设计波浪要素影响很小,对扭王字护面块体稳定、防浪胸墙稳定、越浪量和堤后冲刷影响也较小,对护底块石稳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引起护岸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影响设计波浪的因素,除了港区波浪条件、掩护状况以外,还包括平面布置和地形条件等。当护岸前需开挖形成港池,开挖后水深明显加大,港池开挖边坡的存在改变了波浪的传播方向,会对护岸上水范围和越浪量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某码头工程为例,通过波浪物理模型试验,从护岸上水范围、加高措施和越浪量三个方面,研究了港池边坡开挖对护岸的影响,供设计人员在进行类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波浪是护岸工程设计的主要动力因素,实际工程建设中,港区内航道、港池的开挖形成陡峭边坡,会使作用在护岸上的波浪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护岸结构产生不同影响。为探寻不同波浪形态下护岸越浪量及波压力等变化规律,通过波浪水槽断面试验,测量了斜坡式护岸堤前波高、胸墙越浪量和波压力,研究陡坡和缓坡地形对护岸的影响。结果表明,护岸前存在陡坡和缓坡地形时,波浪对护岸的作用有明显差别。在陡坡段护岸,波浪主要在护岸中部破碎;缓坡段护岸,波浪主要在护岸上部破碎。相对而言,陡坡段护岸的堤前波高较小,越浪量较少,胸墙水平力变大,浮托力变小。由于反浪弧的影响,胸墙水平力试验值远大于规范计算值,浮托力与规范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京唐港第四港池挡沙堤断面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京唐港第四港池挡沙堤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越浪流冲刷挡沙堤港侧块体而失稳的现象进行了研究.根据失稳的位置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优化试验.最终得到稳定的断面.同时应用HolgerSchtüttrumpf研究成果中的越浪流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最大越浪流流速值.利用该结果,参照以往研究中斜坡上流速值对应的块体稳定计算式,得出断面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通过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设计标准下,不同区域护岸挡浪墙的越浪情况、块体和胸墙等结构稳定性,并提供相关的优化建议,为护岸设计、实施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堤在风暴潮和极端波浪的联合作用下极易发生堤顶大量越浪,而越浪量的增加可能导致防波堤后坡的破坏,造成海堤整体失稳。针对这一问题,对海堤后坡混凝土板护面进行系列二维物理模型试验,根据越浪对堤后不同坡度不同护面厚度的冲刷破坏情况,讨论堤后混凝土板护面稳定厚度与越浪量和后坡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坡度下护面稳定厚度与越浪量成线性相关;不同坡度时,坡度越缓,相对厚度越小。最终给出不规则波作用下不同坡度的后坡混凝土板护面厚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开孔胸墙对减少越浪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码头高程相同,入射波要素水位都相同的情况下,透空胸墙对减少越浪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传统的斜坡式护岸结构形式,优化的倒L型胸墙窄体护岸结构可以减少工程量,进而大幅降低工程造价。提供了两个案例,在波浪力和越浪量方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比,同时经物理模型试验证明,优化方案在结构安全等方面都可以满足规范和使用要求,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道港口》2016,(6):578-583
文章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日照港石臼港区海岸防护工程中胸墙的越浪量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物理模型对不同高程下胸墙越浪量进行研究,确定了胸墙顶高程为7.5 m时,可满足越浪量控制要求;然后,对有无潜堤作用下,防护工程胸墙的越浪量和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极端高水位时,50 a一遇波高作用下,潜堤对后方防护措施影响较小,但是100 a一遇波浪作用时,由于波浪在潜堤处产生了破碎从而导致波高发生衰减,因此提高了后方防护设施胸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港口建设中,往往需要开挖港池和航道以达到使用要求。而港池和航道开挖将对波浪的传播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结合TEMA港物理模型试验,验证BW数值模型的合理性,二者结果吻合良好。分析了模型对潮位、波高和周期的敏感性,并对比分析了施工期港池开挖前后,不同入射波高和周期以及不同开挖深度和宽度下港池和回旋水域波高分布的大小关系,具体结论如下:入射波高、周期和潮位均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且受掩护程度越好的区域对波高和周期的敏感性越强;波浪进入开挖港池后波高持续衰减,越靠近泊位折减幅度越大,因此港池开挖可改善后方泊位施工作业条件;港池开挖深度、宽度、入射波周期和波向角均对港池内波高的折减幅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航道开挖对新老护岸结构的影响,依托东宗线航道四改三工程,利用大型土工离心模型试验平台研究航道开挖对老挡墙护岸结构、新施工钢板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的影响,得出航道开挖过程中板桩两侧土压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开挖深度增加,靠岸侧(主动侧)土压力逐渐减小;受板桩位移、变形及离心模型试验重液影响,临水侧(被动侧)土压力部分减小,底部土压力增大。开挖卸载导致老挡墙呈现向水侧移动且向后翻转的趋势。设计工况的极限开挖深度约为3.6 m,此时钢板桩顶部帽梁的水平位移达到0.069 m;对于6、8和10 m 3种长度的板桩,其极限开挖深度约为0.5~0.6倍桩长,且随着桩长增加极限开挖深度逐渐降低。研究得出不同板桩长度下开挖深度的阈值,可为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2.
针对采用扭王字块护面的斜坡式护岸结构在台风期间发生海损问题,对海损段护岸进行了全面检测评估。结合检测断面海损情况及原因,充分利用海损后地形进行了修复加固方案设计,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主要结论为:斜坡式护岸垫层块石质量是维持护面块体稳定的关键因素,2018版防波堤与护岸设计规范对垫层块石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缓坡条件下护面块体的稳定性和越浪量均满足规范要求,但应注意缓坡条件下块体安装的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结合揭阳港靖海作业区通用码头项目的建设,开展波浪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工程码头及护岸设计波要素,码头上水和港内波高分布进行了测定。根据工程不同平面布置方案中的试验结果,确定最优化的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为港口工程的设计、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简要讨论了工程中航道及港池开挖对波浪传播及港内泊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钱塘江中上游山区河流岸线资源有限,为提高岸线利用率,拟布置挖入式港池。针对河道流量大、流速快、港池口门通航水流条件差等问题,通过物理模型及船模试验,对山区河流挖入式港池的布置和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通航角度考虑,港池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宜尽可能小,港池内制动段最大回流流速不宜超过0. 40 ms,口门区内的最大回流流速不宜超过0. 50 ms,最大横向流速不宜超过0. 80 ms。  相似文献   

15.
采用JONSWAP谱,以不同波浪入射方向对大连海上机场人工岛护岸结构进行了整体波浪物理模型试验。试验表明,对于设计给出的斜坡护岸形式,在极端高水位、波浪重现期为100 a和200 a的情况下,布置于东侧、北侧和西侧护岸护底块石、胸墙、扭王字块分别为3、5、7 t时均能够保持稳定。这一试验结果为人工岛护岸结构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码头工程在采用围堰进行岸坡开挖过程中,受江水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基坑内有水渗入导致工程无法进行。采用高压旋喷注浆进行止水防渗处理后,地下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证了基坑进一步开挖和浆砌块石护坡方案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7.
丁琦 《水运工程》2012,(12):38-45
利用二维数值模型,对徐圩港大环抱方案工程期间的流场和含沙量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口门尺度和港内布置形式对口门附近水动力特征及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港内水域面积与口门过水面积的比值决定了口门附近水动力条件的强弱,而水动力条件则与口门附近港池、航道的淤积强度存在一定的反比例关系.在环抱式港池的建设初期,应尽量减小港内无效水域的面积,适当放宽口门宽度,从而在改善口门水流条件的同时,降低港内的淤积强度.  相似文献   

18.
湛江东海岛近岸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杰  胡建平 《水道港口》2007,28(5):325-330
将Smagorinsky亚网格模型引入ADCIRC潮流模型求解涡粘性系数,使模型在模拟近岸潮流方面更加合理。为进一步揭示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广东沥青项目码头工程海域的潮流变化,利用改进的ADCIRC模型对湛江东海岛海域潮流场进行了合理地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港池和进港支航道的开挖对湛江主航道影响很小。工程建设只改变了工程区海域的局部流态,并且新开挖航道的水动力条件有助于船舶顺流进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