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享汽车具有“低碳”特征且能为出行者提供安全独立的空间,为后疫情时代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为挖掘疫情常态化下共享汽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出行者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9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融合疫情感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素,构建扩展的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理论模型(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提出11条假设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潜变量影响共享汽车接受意向的途径,分析假设检验结果和模型拟合程度,对假设中不显著的路径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为探究社会经济属性变量的影响过程,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多原因多指标模型,并检验观测变量与潜变量的相关性以及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均表现良好,潜变量中绩效期望对接受意向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促进条件和社会影响,而财务风险、努力期望对接受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疫情感知风险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社会影响、绩效期望和促进条件在疫情感知风险和行为意向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总间接影响效应为0.240,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4....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多维因素对出租车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影响机制与局部关联特征,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别从全局和局部视角研究多维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异质性。首先,利用出租车GPS数据在分析夜间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夜间场景下的研究区域及时段划分;其次,从建成环境、人口分布、路网结构3个维度提出夜间出行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基于POI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路网数据进行指标量化。在交通小区尺度下分时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局视角探讨不同时段下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效应;通过构造距离负指数衰减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量化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变动的过程。最后,借助MGWR模型从局部视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直接效应大多在0.05水平下显著,而溢出效应差异明显;美食与停车设施密度影响最为显著,两者的溢出效应在不同时段分别表现为负向和正向影响,即美食设施呈现出虹吸现象,停车设施具有诱发作用;停车和美食设施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变化均具有非线性衰减特征,分别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过程和负向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并在地理距离分别为1 500 m和1 000 m时,空间溢出效应达到最强;M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经典GWR模型,局部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模式表明关键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空间作用的异质特征显著。研究结论从夜间设施影响范围及强度的空间差异等方面为夜间交通需求的科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夜间商业及交通配套设施的合理配置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交通暴露和土地利用层面各因素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社区尺度传播风险的影响,以A市315个小区的1 947例COVID-19确诊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ArcGIS平台的地理编码、核密度分析、空间统计和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道路网络、公交网络、城市POI和中国GDP/人口空间分布的公里网格数据,获取有病例小区500 m缓冲区范围内表征交通暴露和土地利用的14项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区的COVID-19确诊人数作为解释变量,同时考虑交通暴露层面变量(路网密度、设施邻近度)和土地利用层面变量(混合度、使用强度),运用经典全局泊松回归和变系数地理加权泊松回归(GWPR)2种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空间异质性的GWPR模型具有更高拟合优度和解释度;道路密度、公交线网密度、CBD邻近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和土地价值与小区COVID-19传播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出入口邻近度、绿地公园邻近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变量则在GWR模型中表现出随空间位置的改变呈现显著正负2种影响效果;人口密度、土地价值、绿地公园邻近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小区COVID-19传播风险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其他变量。因此,城市空间要素不仅会影响非传染性的病发风险,同时也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显著相关,所得结果可为通过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规划等手段降低流行病发生的潜在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已经出现复杂化、多元化和动态化趋势。供应链取代单一企业的全球竞争格局,促成了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中供应链元素的融人。本文以跨国汽车公司供应链嵌入中国为实证对象,视跨国汽车公司在华投资企业数目为因变量,选取了反映跨国汽车公司供应链区位嵌人的市场、劳动力成本、技术和制度等传统因素,体现供应链特征的集聚因素,以及信息、知识和管理诀窍等战略性资源因素共计14个因素变量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跨国汽车公司供应链嵌人中国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实证研究发现:市场、成本和供应链集聚因素构成了跨国汽车公司供应链嵌入中国的三大要素。与成本因素相比较,市场因素对于跨国汽车公司供应链嵌入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成本因素中,较低的劳工工资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劳动力素质和技术、知识等战略性资源,对于跨国汽车供应链区位嵌入的影响尤为凸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城市居民的共享汽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首先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总结影响其选择共享汽车的用户感知体验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租还易用性、出行舒适性、收费合理性、感知风险.选取年龄、性别、居住城市、学历、职业、月收入、最常使用交通工具等个人属性,共享汽车收费标准、出行距离2个出行属性作为效用函数特征变量,构建了仅考虑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汽车销量在道路交通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下的预测模型的建立,以历史数据为检测依据,判断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并对2011~2015年末汽车总销量进行了预测。其模型参数即道路交通和城市化进程对汽车销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城镇人口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城市年末实有道路长度、城市年末实有道路面积、公路里程。经精度检验,BP神经网络可用于预测城镇人口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公路里程。二元线性回归可用于预测城市道路长度和城市道路面积。最后BP神经网络利用其在处理非线性系统方面的优越性,实现在各参数影响输入下对汽车总销量输出的任意非线性映射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网约车通勤出行比例日益增长,对城市交通运行产生冲击.通过研究影响网约车出行需求的建成环境因素,可以为网约车需求管理提供重要参考.考虑到空间变量的竞争和溢出效应以及误差变量的空间相关性,构建将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同时纳入考虑的空间杜宾误差模型,利用深圳市滴滴出行平台的网约车早晚高峰通勤出行信息,以交通小区为地理单元度量建成环境变量,研究职住地建成环境与网约车通勤出行的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居住地与就业地的建成环境对网约车通勤出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居住地影响因素更多,而就业地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其影响因素相关系数绝对值是居住地对应因素的2倍以上;由于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增加公交站点数量可以在空间上更大范围地减少网约车通勤需求,促进绿色出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经济贸易产业省预测,2008财年日本的汽车需求量为530.6万辆,比2007财年下降0.6%。由于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增速放慢,美国的汽车产量将下降到1600万辆,下降幅度为0.7%。而欧洲对汽车的需求将与2007财年持平。2008年全球对汽车需求将在高位徘徊。汽车制造厂的产量也将保持高位。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下道路适应城市交通立体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发展方向,成为区域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建设过程中,受地下空间复杂性、控制因素多样性的影响,其总体方案设计是一个多目标决策的过程.以武汉谌家矶大道地下道路总体方案设计为例,分析了地下道路建设的控制因素,并从隧道工法分析、横断面方案比选、纵断面方案设计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于是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对道路进行拓宽改造。然而可以利用的空间资源有限,控制条件复杂、影响因素很多,方案设计中交通、停车、绿化景观等不可能兼顾,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统一考虑,权衡利弊,有所取舍。以碚峡路的改造方案研究为例,阐述了旧路改造应当着重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为类似的旧路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不只取决于汽车自身的性能,还受驾驶员状况及道路状况的影响.文中在对汽车、驾驶员及道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汽车、驾驶员和道路模型,建立了“驾驶员-汽车-道路”闭环模型,利用MATLAB语言开发了该闭环模型的仿真软件,并进行了汽车稳态转向特性校正试验、角阶跃输入试验及汽车穹道运行对比试验等仿真研究,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挖掘桂林市米粉店POI数据,通过比较分析、GIS空间分析以及SPSS偏相关分析,对桂林市米粉店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60%的米粉店都集中在老中心城区以及新兴中心城区,分布密度由中心城区向周边递减,与景点分布存在高度空间重合性,与总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旅游景点总数呈现正相关关系,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预测和确定汽车气动特性的新理论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向东 《汽车工程》1994,16(6):354-360
本文以汽车空气动力学的“升力面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一种预测和确定汽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新理论模型,并就其在评价空气动力学因素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在研究开发气动阻力最小且同时满足汽车工程各方面要求的近地形体及车身优化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我国道路运输业车辆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汽车综合性能、安全性能等检测站在建设中都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形成高效率、智能化、规范的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站网络。但一些检测站的建设由于受当初建设规划、建设资金限制以及建设过程设计上的差异和建设过程中建设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功能和作用受到限制,无法真正满足《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的标准和区域车辆检测的需求。尤其是检测综合环境的影响直接导致检测评定结果出现差错、误判,因此,在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站的建设上必须充分考虑好基础建设、综合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予以解决,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确保检测质量,准确反映车辆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山地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小汽车拥有的影响,探究不同坡度下居民地形感知对小汽车拥有影响的差异,采用贵阳市中心城区不同坡度下的小区居民调研数据,引入3个观测变量来评价居民的地形感知,将结构方程模型(SEM)计算出的潜变量适配值融入Logit模型中,构建包含潜变量和显变量的SEM-Logit模型来研究主客观建成环境与小汽车拥有的关系。结果表明:坡度对小汽车拥有产生积极影响,但不同坡度下的地形感知对小汽车拥有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地形条件相对较好的环境中,当小区坡度小于8%,居民对地形感知并不强烈,并认为从小区步行到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和时间花费在其承受范围内。因此,地形感知并未对小汽车拥有造成显著影响;在小区坡度为8%~15%时,地形感知对小汽车拥有产生显著负效应。生活在该小区类型的居民,尤其是收入相对偏低的居民,更喜欢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削弱了小汽车拥有量;当小区坡度大于15%时,小区坡度与小汽车拥有量具有正相关性。该小区类型的道路坡度大,居民出行过程中通常会经历频繁的上下坡,造成出行时间花费长,继而形成强烈的地形感知。这严重降低了居民出行选择步行或骑行的可能性,转而提升了小汽车拥有的概率。同时,在SEM-Logit模型中也证明了除地形因素外,家庭年收入、到地铁站最近距离、土地利用混合度、目的地可达性、出行态度对小汽车拥有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汽车检测站(线),特别是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设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和进步。为适应我国道路运输业车辆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建设中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已逐步形成高效率、智能化、规范型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网络。但一些检测站的建设由于受当初建设规划、建设资金限制以及建设过程设计上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功能和作用受到限制,从实际意义上不能真正达到或满足《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背景下,软件在定义汽车,车辆功能日趋复杂、软件数量也越来越多.与传统车辆相比,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因素、场景变量日益增长,通过传统的场地测试和台架测试,难以全部评估上述影响安全的变量.因此,为了车辆上道路运行,需要提出新的认证思路,支持车辆型式认证或自我认证.世界汽车组织在分析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特性和安...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管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在分析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数据库技术实现对交通事故的空间、时间信息以及造成交通事故的人、车、路和环境等因素的一体化管理。通过GIS技术进行道路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分析,发现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GIS在道路交通事故管理与分析应用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体制、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型载货汽车主导国内汽车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型载货汽车市场应寻找市场需求的新生长点,即中型载货汽车的专用化、农村化和中型载货汽车市场的国际化。1998年宏观经济环境较好,但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要减弱。1998年中型载货汽车消费将进一步向个体消费转化,出口力度有所加强。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将对市场需求产生影响,但总需求仍呈下降趋势。预计需求量仅  相似文献   

20.
以运行车辆为质点,提出采用汽车道路作用空间的物理分析方法来研究车辆当量系数换算问题。建立了车辆道路作用空间模型,通过大量试验数据分析和应用随机场论的分析方法,研究确定了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横向、纵向道路作用空间特性以及与道路、交通和车型等相关因素的定量数值,并由此推算出了基本车辆当量换算系数,和基于不同公路服务水平条件下的车辆当量换算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