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30柴油机超高增压系统选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 20V230柴油机实现P_(me)= 2.5MPa超高增压的技术途径,总结了目前的各种超高增压柴油机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了顾氏系统、相继增压系统和高工况放气系统的柴油机性能,提出了“相继增压与顾氏系统相结合的复合涡轮增压系统”,并对增压系统选型及整机布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二冲程主柴油机增压系统的运行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运行因素对现代低速主柴油机增压系统工作的影响,以喘振为切入点,对其热力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由此得到若干重要的结论。这些结论也为建立增压系统故障诊断软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相继增压是改善高增压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有效方法。本文以MWMTBD234V8柴油机为试验机型。将其常规的涡轮增压系统改装为相继增压,对进、排气控制阀进行了设计及试验研究,开发了MWMTBD234V8柴油机采用相继增压系统的实验数据采集及进、排气阀的控制系统,并对该机进行了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MWMTBD234V8型柴油机采用相继增压后其低工况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二冲程主柴油机增压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述运行因素对现代低速主柴油机增压系统工作的影响,此文以喘振为切入点,对其热力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浅显的分析,由此得到二冲程主柴油机增压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流体自身脉动过程中脉动速度的提升,从而提高能量效率,避免强制脉动源中大功率脉动发生装置的使用,设计开发一种带有脉动增压功能的隔膜增压装置换热装置,开展使用隔膜增压装置对船舶冷却系统脉动换热强化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隔膜增压装置提供的增压效果有利于强化脉动换热;隔膜增压装置对脉动系统增加的压力越大,脉动换热效果越好;实验中存在最佳的脉动频率值f_2=1.70 Hz使脉动系统增压后强化换热效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8170型柴油机应用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8缸柴油机高低负荷兼顾,提出新的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通过安装在排气管上的可控阀门来实现增压方式的转换。对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进行稳态和瞬态计算研究。稳态计算结果表明,与原机MPC增压系统相比,在25%、50%、75%和100%负荷时,可变几何排气管增压系统的平均扫气系数均大于MPC系统的平均扫气系数,油耗均小于MPC增压系统的油耗。瞬态计算结果表明,可控阀门关闭以后,压气机后进气压力增加的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对某采用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柴油机建立了缸内仿真模型,分别对可控进气涡流系统和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的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低工况下后者排气中NOX、Soot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54%和86.1%。并对相继增压与可控进气涡流复合系统柴油机喷油提前角、喷雾锥角进行了再优化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喷油提前角为20°CA,喷雾锥角为155°。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介绍国外已投用或正在研制的深海增压项目概况,并以目前已投用的挪威?sgard深海油气田为例,详细介绍深海油气增压系统的组成和原理,总结大功率深海电机、高精度超高速磁悬浮轴承技术等深海油气增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结合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深海油气增压技术的后续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舰用增压锅炉系统实际运行中,工作环境的改变会导致涡轮机组无法运行在最佳功率匹配点,继而导致增压锅炉系统偏离设计工况运行。为改进该问题,提出采用压气机喷水方式优化系统运行特性。首先分析了舰用增压锅炉的结构及原理,依据舰用增压锅炉系统的特征建立了压气机、辅助汽轮机、烟气涡轮、舰用锅炉等相关系统的全工况数学模型,然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加湿度对锅炉燃油耗量,涡轮机组烟气进汽量、烟气温度、做功能力和辅助汽轮机耗功等主要参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压气机喷水是改进舰用增压锅炉系统运行特性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二冲程柴油机复合增压系统的模拟计算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假设和微分方程; 2.常用的三种复合增压系统的模拟; 3.扫气过程的模拟; 4.燃烧放热过程的模拟; 最后,介绍了应用本程序对一台二冲程中速柴油机的复合增压系统进行改进的例子。结果证明:二冲程复合增压系统的模拟计算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柴油机气缸及增压系统工作过程的参数变化,并能估计某些不易进行测试的参数(如燃烧过量空气系数、扫气系数、缸内热负荷等),从而为新产品的设计和旧机型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戴朝辉  夏家宽 《船电技术》2007,27(2):76-78,126
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C8051的充电发电机数字励磁调节器的设计与研究.详细分析了数字励磁调节器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构成,具有电路简单、可靠、配置灵活等优点.数字励磁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蓄电池的三级式充电控制,使得蓄电池的充电效率更高,也增加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优化了发电机组间无功功率的分配,增强了机端电压的动态静态指标.通过仿真可以看出,数字励磁系统的采用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两种充汽模式下船用蒸汽蓄热器动态性能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船舶蒸汽动力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撑,采用考虑蒸发和冷凝的热相变模型描述蒸汽蓄热器汽、液两相的热质传递规律,并结合缓慢充汽和快速充汽计算边界条件,基于CFX实现不同充汽模式下船用蒸汽蓄热器动态性能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缓慢充汽起始阶段,船用蒸汽蓄热器水位波动大,最终水位保持平稳且略有升高;缓慢充汽过程中,船用蒸汽蓄热器的压力和温度均呈先快速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在快速充汽过程中,蒸汽蓄热器的压力和温度均呈先快速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气囊支撑浮筏隔振系统姿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气囊隔振器应用于舰船浮筏隔振装置,通过控制气囊充、排气可实现浮筏的姿态调整。目前以气囊工作高度为指标的控制方法,存在各个气囊压力分布不均和调节过程振荡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气囊工作高度、实际压力与最优压力偏差的浮筏姿态控制策略。将调整分为高度调整和水平姿态调整2个阶段:首先采用模糊控制快速将输出轴调整到对中高度,然后以"高排低充"的策略精确调整浮筏水平姿态。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更加快速、平稳、精确地调整浮筏姿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变质量系统热力学原理,基于浓度边界层理论作出油舱气相区中舱气均一性的系列假设,应用控制容积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及气体状态方程,针对液货作业建立油舱气相区数学模型。该模型普适于表征各种液货作业过程油舱中舱气组分、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的变化。研究表明,气相状态受到液货作业行为及环境因素的扰动,具体行为取决于液货装卸、惰气充注、透气速率、环境温度和货物物性参数等。该研究为气相状态安全控制和液货作业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了一台对置式直线压缩机驱动三台并联的完全相同的直线脉管制冷机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中三台制冷机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均能够获得与单台制冷机独立工作时相当的性能。在充气压力2MPa,工作频率50Hz工况下,三台制冷机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分别为:36.5K、37.3K、36.3K。在充气压力2.5MPa,工作频率54Hz工况,在压缩机能力范围内,77K液氮温度下获得了最高的试验制冷量230W制冷量,并且整机相对卡诺效率达到13.2%。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动力系统及电池充电方式选型的问题,采集了柴油内燃机、铅酸电池及3种锂电池的应用性能数据,对比分析研究得出锂电池动力方式在新一代自动化码头水平运输系统的应用优势。针对我国已经投产应用的集装箱AGV换电池充电方案、机会充电方案、浅充浅放式循环充电方案,从建设成本、作业效率、安全性能到绿色港口建设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提出浅充浅放式循环充电方案的应用优势与经济效益,为其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水平运输系统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电源在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系统为微型传感器节点供电的需求,论文设计了采用充电泵实现超低压启动,双电容蓄能,两级变压的微弱能源采集电路.该电路能够在低温差条件下为蓄能电路积累能量,实现低温差环境下的微弱能量采集,并能够根据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间歇性工作的特点,快速做好供电准备.  相似文献   

18.
针对离心泵压力脉动频频率范围宽的问题,设计出一种可以同时衰减离心泵轴频脉动和叶频脉动的衰减器.该衰减器由蓄能器组和亥姆霍兹衰减器组成,根据其工作原理,对蓄能器容积、蓄能器充气压力、蓄能器阻尼孔和亥姆霍兹衰减器阻尼孔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对研制出的样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离心泵压力脉动衰减器对轴频脉动和叶频脉动均有较好的衰减器效果,离心泵在工作压力范围内,出口管路压力脉动均可衰减5 dB以上.  相似文献   

19.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collection costs of urban road pricing have turned out to be unexpectedly high. A comparative cost analysis of the congestion charging system of London, Stockholm, Oslo and Singapore also shows that there are large collection cost differences. The most striking difference is between Oslo and London. Oslo, like Stockholm has the necessary, natural, qualities for a central city toll ring with a limited number of entrances; just 18 and 19 tollgates are required. For large historic cities like London with hundreds of inlets to the central city, tollgates at every entrance would involve high investment costs and be very obtrusive in the street scene. The problem is, however, that the present London charging system, with no tollgates, shows high running costs, ten times higher than in Oslo,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charged number of vehicles is the same in the two cities. This is a formidable obstacle to alleviating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in many big cities.The charging technology could hopefully be developed, however, another approach is to develop and combine other measures including traffic regulation, parking policy and public transport subsidisation, which would be only second-best in a hypothetical situation where road pricing is without cos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parking policy. Two strands of parking policy reform are discussed; fringe benefit taxation of free workplace parking which has recently been introduced in Sweden and a two-part tariff at parking meters, which is suggested as an extension of congestion charging to all day traffic within the central city.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高、自放电小等优点,成为电子设备的理想电源.为此,研发性能稳定、安全可靠的锂电池充电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综合考虑安全充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恒压/恒流多种工作方式的锂离子电池充电系统,软件上设计了充电机的编程方案,可以有效克服一般充电设备缺乏管理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