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需要主导产业拉动的,汽车产业在我国新一轮产业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04年6月1日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明确提出了汽车产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总目标。此后,2004年10月1日,新制定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怎样按照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快自身的发展。怎样实现“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耗降低的标准,国资委研究室副主任郭国荣就此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重发科技》2004,(2):38-46
为适应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本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1研究背景汽车产业是重庆市两大支柱产业之一,重庆印发《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推动我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急需大量技术技能型的汽车人才,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在11月8日天津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作“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及政策取向”的演讲时透露,政府救车市不是没有可能。比如燃油税改革、直接出台针对汽车厂商的有利宏观政策、以实际行动给车主“松绑”等,政府正在考虑出台救市政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主导产业理论对区域汽车产业战略选择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确定汽车产业是主导产业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在各省经济界对汽车产业是否为支柱产业,是否为主导产业有不同的意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从产业间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汽车业自身发展规律入手,说明了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发展,确定了将汽车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的决策部署,并根据这一战略决策,决定实施"百万辆汽车建设工程"。笔者作为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总经理,在园区经营和零部件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在对当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几点陕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来关心、支持陕西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政策,开放了汽车市场,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从此,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融入了世界。一方面,我国的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跨国公司拥有技术的控制权,我国成了跨国公司在华的贴牌生产基地,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致使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不清晰。这种现状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提出了要避免汽车产业陷入“产业资本金融化、民族资本边缘化、制造领域空心化、支柱产业附庸化”风险泥潭的忠告。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我国一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崛起,使我们看到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希望。通过这样的历程,显示出一个道理: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成就我国的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产业对推动和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5-10年是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本文针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从汽车市场、组织结构、自主创新、新能源汽车、汽车服务业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分析并预测了未来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0.
田雨金 《上海汽车》2015,(2):1-2,25
<正>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深入,世界主要汽车厂商不断将本国的汽车产业价值链向全球延伸,于是形成了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我国经过近10年来高速发展,已成为汽车生产与消费世界第一大国,汽车产业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和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价值链长期处于中低端,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加快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发展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中华汽摩配》2010,(2):52-52
本刊青岛电: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档次和知名度,对于提高汽车零部件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日益提高,国家将汽车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汽车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本文以汽车产业的经济增长效应为出发点,从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发展速度、就业容量、经济系统贡献度4个因子,对我国汽车产业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其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高速发展阶段的对比分析看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虽然作为支柱产业,但与发达国家在汽车产业增加值的经济贡献率、拉动经济增长程度以及对经济系统贡献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汽车新支柱产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我省汽车科技资源优势,全力推进陕西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及创新中心的筹建工作,1月9日,省工信厅在西安召开全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省工信厅总工程师崔跃民、汽车工业处处长隋鲁、汽车工业处副处长张勇、汽车工业处副处长杜军国出席会议。会议由隋鲁处长主持。会议还邀请了各市工信部门,科研院校、汽车企业、通信及IT数据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都释放出同一个信号:2006年里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要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2004年,被有些人称为“躲过一劫”的我国汽车产业,在2006年终究被列入“产能过剩”的行业。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介绍会上,该委产业政策司一位副司长明确表示,对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他们已经有了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意见,正进入调研阶段,汽车产业调整的相关细则将在不久后发布。  相似文献   

15.
3月5日和3月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今年全国"两会"中"节能减排、安全高效以及自主创新"成为代表委员们提案中的重点主题内容。针对专用车、卡车在内的商用车,今年的两会代表委员拿出了哪些提案、议案?以下是本刊记者的归纳和整理。  相似文献   

16.
全国“两会”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备受瞩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汽车业的代表委员大都是行业内大型汽车企业的掌舵人。他们的建言献策,来自于企业在市场发展与竞争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预判。分析和总结这些建议,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大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汽车产业的二次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汽车产业二次创新的必要性1.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分析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1986年4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中首次提到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综观20年的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我国汽车产业一直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初衷引进技术为的是在中国企业中得到扩散,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在引进国外技术后只是简单地模仿运用,不注意消化吸收,更没有进行积极地创新。技  相似文献   

18.
<正>为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2022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不可忽视的一项产业。加速推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持续推动汽车关联产业绿色发展,正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二月下旬的东北,春寒料峭。与天寒地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系列项目开工活动在长春热火朝天地隆重举行。全省39个汽车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440亿元,标志着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之路从计划书走向了开工地。汽车产业是吉林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一系列“上台阶”工程项目的开工正在焕发着新活力。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汽车产业(包括汽车整车、摩托车及汽摩零部件)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已经成为重庆市五大支柱产业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