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ZIGBEE的高速公路车辆间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ZigBee技术用于高速公路车辆间通信系统时,针对高速公路的空旷环境、车辆的快速移动性等特点所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传输距离、终端移动速度(车速)、多节点组网、对向车辆信号干扰等.对这些因素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其对车辆间通信系统产生的影响,基于CC2430芯片完成了ZigBee点对点通信. 在固定发射频率和改变发射频率两种情况下进行了传输距离的测试实验,验证了接收功率与发射功率和传输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公路追尾交通事故频发,由于通过预警可以有效减少高速公路追尾交通事故,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行车安全距离的预警方法.通过对高速公路行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了高速公路最小行车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并基于最小行车安全距离对预警系统进行了设计.预警系统采用ZigBee技术进行各节点的通信,并根据CC2430芯片中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RSSI)对两车距离进行了计算.该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减少高速公路的追尾事故.  相似文献   

3.
特殊天气对行车安全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车辆停车制动的4个时间阶段,推导出车辆制动距离计算公式,基于分析车辆紧急制动状态下的最大安全可视距离和交通流理论,结合特殊天气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而建立考虑路面附着系数、可视距离和交通量的高速公路限速值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4.
人、车辆、道路环境、天气和交通量等因素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以济青高速公路为例,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汽车追尾是一种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人们试图从理论与技术上解决高速公路汽车追尾问题.其中,建立追尾的数学模型是研究追尾现象的基础.根据车辆的运行状态和制动规律.得出行车安全距离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说明和分析.采用MATLAB软件对高速公路车辆的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安全距离随车速和附着系数的变化规律,寻求既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又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合理的安全距离值,为降低高速公路事故率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IEEE802.15.4的车辆间通信系统硬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IEEE 802.15.4应用于车辆间通信系统中,对IEEE 802.15.4协议和射频芯片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基于IEEE 802.15.4的车辆间通信系统硬件系统设计方案,分析了与硬件系统设计相关的系统参数,在系统参数指导下对硬件进行了实施,经实际环境测试表明本硬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ZigBee技术在本系统中的作用是使各个诱导装置无线连接,同步工作,由于高速公路的应用环境特殊,采用私有协议来实现,本文对ZigBee私有协议及无线功能的实现进行了思考与设计,对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设备休眠与无线实时传输的协调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强制换道及冲突点分布对高速公路临时瓶颈交通流的影响,在NS(NaSch)模型和STCA(symmetric two-lane cellular automata)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强制换道规则,根据瓶颈口上游驾驶员心理状态的变化,建立高速公路瓶颈交通流模型.在开口边界条件下,针对不同的安全换道概率、强制换道概率、冲突点距离和冲突区间长度参数,模拟得到瓶颈交通流量和换道频率与车辆到达率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安全换道行为对系统流量影响小;强制换道行为是降低瓶颈系统最大流量的主要因素,当安全换道概率为0.5时,强制换道概率从0.0增加至0.1,最大流量下降了17%;冲突点距离的增加缓解了交通拥堵程度,当冲突点距离从1 cell增加至4 cell时,临界车辆到达率上升了4%;冲突区间长度对交通事故风险的影响较大,最大强制换道频率随冲突区间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红外线遥控在工业、科研、军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离不开红外遥控.红外遥控包括红外线发射系统和红外线接收系统.对555红外线发射系统而言,环境影响主要指环境温度、湿度、电源电压变动对红外线发射频率、发射强度的影响.众所周知,当发射频率发生较大偏差时,接收系统就接收不到峰值信号,至使遥控系统失效,当红外线发射强度下降,其遥控距离也会随之下降,影响遥控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速公路隧道临近段车辆换道行为,提高隧道路段行车安全水平,在广东省的3条高速公路隧道临近路段开展自然驾驶试验,采集换道车辆的行车轨迹以及周围行车环境等数据。基于采集到的车辆换道数据,采用生存分析的全参数估计方法,考虑不同驾驶人换道风险感知水平的异质性,构建随机参数加速失效时间(AFT)模型,分析隧道临近段行车环境、车辆运行状态等潜在因素对车辆换道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固定参数AFT模型,随机参数AFT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至隧道进口的距离、起始车道前车的车速差、换道方向和至目标车道前车距离会对高速公路隧道临近段车辆换道持续时间产生显著影响;车辆换道位置距离隧 道进口越近,至目标车道前车的距离越近,换道持续时间越短;相较于换道车辆车速大于起始车道前车的情况,换道车辆处于非跟驰状态和车速小于起始车道前车时,换道持续时间分别增加 7%和20%。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隧道临近段交通安全设施改善和微观驾驶行为模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
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涉及人、车、路、环境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问题,探讨了与公路线形安全设计有关的标准、速度以及与驾驶员相关的视觉和心理等因素,要求在公路线形设计中充分考虑人、车和环境的特性,灵活运用设计指标,使公路线形连续、均衡,符合驾驶员的期望,公路交通更安全、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12.
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如人、车、路、管理等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车辆定位方法和智能卡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车辆定位在公路运输管理和智能 卡在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车辆定位应用于货物运输中可以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增加车辆 的安全性.管理中心和移动车辆可利用移动通信设备进行双向的数据传输。管理中心在掌握车 辆位置与状态信息的前提下进行车辆调度和物流管理.基于智能卡内的CPU,针对高速公路的 收费管理制定专门的卡内操作系统,能够实现高速公路收费的“一卡通”.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迅速增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2000年~2007年全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得到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与时间、天气和交通最有关。最后从人、车、路、环境和管理5个方面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并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居民利用高速公路进行通勤出行车辆的增加,高速公路缓行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目前,解决上述交通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而实现有针对性的交通需求管理需要对高速公路收费流水数据进行精确的挖掘分析,掌握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运行状态与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基于高速公路收费流水数据,借助 K-means++聚类方法识别使用高速公路日常通勤的车辆,进一步分析通勤车辆的出行时空分布特征.从通勤出行的角度,挖掘城市通勤快速出行廊道分布,研究高速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络的关系,对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缓解交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居民利用高速公路进行通勤出行车辆的增加,高速公路缓行和交通拥堵等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目前,解决上述交通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交通需求管理措施,而实现有针对性的交通需求管理需要对高速公路收费流水数据进行精确的挖掘分析,掌握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运行状态与时空分布特征.本文基于高速公路收费流水数据,借助 K-means++聚类方法识别使用高速公路日常通勤的车辆,进一步分析通勤车辆的出行时空分布特征.从通勤出行的角度,挖掘城市通勤快速出行廊道分布,研究高速公路网与城市道路网络的关系,对提高交通系统效率和缓解交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问题日渐严重,已成为危害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痼疾”。治理超限超载运输,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根据《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7号)规定,进行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高速动态预检系统与低速精检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主要实现对主线道路上正常行驶的车辆的不停车称重,引导超限车辆进站检测,对进站车辆进行精确称重检测,打印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心理,从道路环境、车、驾驶员三方面建立交通安全感影响指标集,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加权关联法对山区复杂公路客运驾驶员的安全感进行映射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影响驾驶员安全感的前8位指标分别是驾驶员操作水平、职业习惯、道路类型、驾驶员性格、心理稳定性、交通复杂程度、规范操作行为和行驶平均车速.应用此评价模型可以对驾驶员进行科学干预和学习培训,从而预防和减少客运交通事故.对秦岭山区商洛市的研究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区域客运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感综合评价,也适用于固定客运班线的驾驶员评价.  相似文献   

19.
调查小客车和大货车在甘肃省4条国道干线公路上的运行车速情况,并根据期望车速的概念,对期望车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4条干线公路上典型路段的车速测量数据进行研究,提出干线公路期望车速确定方法,并结合甘肃省干线公路的实际车速测量数据,对期望车速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从运动学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影响客车侧翻因素的实例分析,得到了影响因素与客车侧翻稳定性的定量关联,从而获得了提高客车侧翻稳定性的措施.概括了客车侧翻的原因,论述了造成客车侧翻极其恶劣结果的原因,提出了影响客车侧翻的3方面因素.从3方面影响因素对侧翻稳定性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并以滨保高速事故中的客车为实例,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客车侧翻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