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全气囊有时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对儿童的伤害。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电容传感原理的乘员感应装置,并介绍了电容传感器的构造及微小电容测量的设计。该装置克服了采用超声波原理和质量感应原理系统的不足,能够区分人体,为乘员感应系统的实用化提供了有效手段。静动态试验均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TRW汽车集团宣布推出全新的顶棚安全气囊系统,以取代通常安装在仪表板里的乘员安全气囊。这种新的安全气囊有助于减轻乘员在事故中所受的伤害,并提高了内饰的设计美感,改善了人体工程学功能,同时节省了仪表板内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乘员安全气囊系统是汽车被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可以避免或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但现在安全气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气囊在低速时打开。当乘客偏离座位,或未系安全带时,安全气囊仍起作用;乘员不论是男性、女性、小孩或无人时,不管碰撞速度大小、碰撞严重程度等安全气囊都要打开,这样可能反而会使乘员受到伤害。因此德尔福集团开发了智能型安全气囊,它可根据乘员的重量、身高、大小、就座位置、车座位置、是否佩戴安全带、碰撞的程度、碰撞速度、碰撞方向等提供双级的安全气囊或安全气囊不工作,这样可大大减轻驾乘人员的伤亡。如乘员是小个男性、女性时,安全气囊膨胀70%;是小孩时安全气囊不打开;碰撞虽然超过门槛值,但不很激烈时安全气囊膨胀70%;当碰撞激烈时,安全气囊全部打开。  相似文献   

4.
1 东风本田CR-V汽车辅助保护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东风本田CR—V汽车辅助保护系统主要由SRS控制装置、前碰撞传感器、螺旋线束、驾驶座侧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安全气囊、驾驶座侧侧面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驾驶座侧侧面碰撞传感器、前乘员座侧侧面碰撞传感器、座椅安全带张紧器、座椅安全带锁扣张紧器和乘员位置检测系统(OPDS)等组成,其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5.
安全气囊作为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主要用来防止乘员在前碰撞事故中与驾驶室内饰件的二次碰撞。本文根据安全气囊对乘员不同身体部位进行的保护,详述了不同位置汽车安全气囊的功能、结构和ECU对安全气囊的时间控制,并对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OPDS(Occupant Posture Detection System)坐姿位置传感系统又称乘员位置感知系统(OPDS),是汽车安全领域的一项新技术。OPDS实际上是一种智能的安全气囊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止侧气囊在引爆时伤害到乘员(尤其是儿童)。通过座椅内部的传感器,可判断座椅上的乘客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如果探测到座椅上的小孩在打瞌睡会侧头时,系统会自动关  相似文献   

7.
袁健 《世界汽车》1996,(6):15-17
安全气囊系统属于车辆被动安全范畴为了使其真正地起到保护乘员的作用,必须对它提出相庆的性能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应从安全气囊的工作性能、抗环境干扰性能等方面来考虑。在汽车安全气囊性能的要求及试验方法的研究方面,我国应借鉴ISO、ECE等有关标准草案。尽快制定出自己的安全气囊性能。  相似文献   

8.
朱西产 《世界汽车》1996,(5):16-17,31
安全气囊系统是当今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正面碰撞防护气囊系统已具有较高的装车率,实践证明,安全气囊与三点式安全带一起构成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具有优良的乘员保护效果。在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中,就安全带与气囊的主,从关系的不同,在美国和欧洲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开发思想。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04,(5):42-43
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模块是德尔福公司全套安全系统产品中的一部分。德尔福能自行设计、验证和制造前排乘员安全气囊模块,提供给全球整车制造商。德尔福与整车制造商合作,在许多现有的气囊的安装位置和模块技术中进行选择,来满足客户对乘员安全气  相似文献   

10.
雷克萨斯LS430车配备的安全气囊系统(SRS)由驾驶座侧安全气囊、前乘员座侧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和帘式头部安全气囊等6个气囊系统组成。驾驶座侧和前乘员座侧安全气囊系统采用两级引爆控制系统。雷克萨斯LS430车配备的安全气囊系统(SRS)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在车上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使用安全气囊后,由于安全和保险原因,需要识别乘员座椅上是否有乘员,因为在发生交通事故、且座椅上没有乘员时无需打开安全气囊,以免花费不必要的安全气囊维修费。  相似文献   

12.
《轿车情报》2003,(4):82-83
安全气囊系统是当今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标志之一,近几年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正面安全气囊己具有较高的装车率实践证明,安全气垂与三点式安全带一起构成的乘员约束系统,在正面碰撞事故中具有优良的乘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汽车碰撞特性,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利用MADYMO软件建立HybridⅢ第50百分位男性假人模型、三点式多刚体一有限元复合式安全带和有限元安全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模型,在4种情况下进行正面碰撞的模拟,对比分析乘员的受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旨在阐述汽车安全气囊的系统构成与工作原理,以及安全气囊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特别指出了汽车整车碰撞对安全气囊设计及其工作性能的要求,同时展望了汽车安全气囊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2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被动安全是指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约束系统保护乘员的能力。当汽车发生事故时,对乘员的伤害是在瞬间发生的。安全气囊作为被动安全领域的核心产品之一,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有效地减少地乘员伤害,同时因其价格适中,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配件》2007,(32):15-15
美国TRW汽车集团正在致力于汽车侧面碰撞保护系统的开发。截止到目前,在美国国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的侧面碰撞试验中获得五星标准的约100辆车中,有四分之一配备了TRW生产的侧气囊和帘幕式安全气囊系统。TRW负责乘员安全系统的副总裁Doug Campbell表示,所有TRW安全气囊的设计都与其座椅安全带设计相结合,目的是制定一套一体化的安全方案,帮助将乘员约束在特定位置,接受安全气囊更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丰田PREVIA和TARAGO施行客车除了装备有驾驶员安全气囊外,还装备了有乘员安全气囊。该系统主要由警示灯、前乘员气囊组合件、气囊传感器组合件及连接件等组成。详细介绍了组成元件的结构功能,同时介绍了该系统的自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7.
杨絮 《世界汽车》2007,(10):20-21
在安全方面,奥迪A6L做到了一视同仁,从最低端的2.0T到高端的4.2L车型没有任何区别,全尺寸环形展开两级释放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员安全气囊、前后乘员侧安全气囊、头部侧面安全气帘、ABS EBD以及ESP等主被动安全装备在全车系中都是标准配备。  相似文献   

18.
在汽车碰撞安全保护措施中,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目前最有效的乘员约束保护装置。单独使用安全带就可以减少42%左右的乘员死亡率,而汽车安全气囊是不需要乘员做任何动作就可以在碰撞时对乘员进行保护的被动式乘员保护系统。许多事实和测试也说明,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十分明显,它能  相似文献   

19.
汽车安全气囊起爆车速与乘员伤害关系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碰撞受害者模拟软件MADYMO建立了某客车乘员约束系统前碰撞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碰撞车速下乘员伤害值的仿真计算,研究了保证乘员伤害指标达到一定要求的汽车安全气囊起爆车速。使用生物力学灰度区的概念描述和确定气体发生器的点火阈值,也就是从乘员保护的观点出发,确定不同结构汽车的气囊点火车速,从而为整车匹配安全气囊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和依据,并能够大大降低匹配时间和周期。  相似文献   

20.
欧宝汽车四安全气囊系统及其检测诊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7 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电路检查,(1)检查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导线是否短路。断开点火开关,脱开前乘员座侧座位总成2芯连接器,然后接通点火开关,观察诊断测试仪上显示的“前乘员座侧侧面安全气囊点火器电路”电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