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路》2021,66(10):84-89
结合乌奎高速公路现有老路现场检测试验,对老路使用状况、路面强度、病害类型及严重程度分析评价,通过对道路交通量、交通组成、车辆轴载的深入分析,提出乌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路面设计以老路病害检测结果和实测路表弯沉值为主要控制指标,新、老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基于分车道、分车型的交通流运行管理模式,结合老路使用状况,选择适宜的加铺、补强方案,为落实老路充分利用、提升路面结构整体耐久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的实际工程项目中,强夯在老路改扩建工程中应用较少,缺乏相关经验,有必要展开研究。本文依托S201线克拉玛依至五工台公路改扩建工程展开研究,根据项目地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强夯设计方案。强夯试验效果检测表明,路基强度、变形及土性等得到明显改善,符合设计要求。本项目中强夯方法的研究及成功应用,在类似老路改扩建项目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依托江苏省某地区农村公路改造工程,通过对老路路面结构调查、现场检测,对老路性能进行评价,了解并掌握农村公路实际路面使用状况,据此对就地冷再生方案进行比选,提出了农村公路改造中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改建老路,应该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测设。在测设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使改建以后的老路既能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又能最合理地利用老路上已有的各项工程。因为老路改建的测设,比起新路来,虽然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着许多特殊问题,特别是在路面设计方面,要比新路复杂得多。下面介绍我们在工作中的一些作法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G15公路大修设计以老路路基路面检测结果为依据,结合累计轴载次数的分析,合理确定设计弯沉值,制定了满足现行标准的预留车道路基处理方案。以路面结构强度指数作为主要参数针对性地提出了老路维修方案,并根据重载车辆多的情况,采用了适用于重载交通的路面结构材料,对排水设施进行了优化设计,结合施工方案、自身维交、封交、路网分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期望为日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Matlab对老路纵断面线形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老路改扩建过程中,常因道路修建较早或者有些路段已经经过多次改建扩建,原有设计文件往往不易得到或已与实际情况不符。现阶段研究表明:对老路的纵断面线形进行测量并拟合分析测量数据能有效地获取老路竖曲线参数。目前在中国,一般采用人工拉线法,由于操作起来主观性较强,不但费工时,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误差。笔者介绍一个模型,二次开发Matlab提供的工具箱,半自动地拟合老路纵断面线形,目标函数为每个测量点与拟合曲线的绝对误差总和最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老路病害调查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路面进行了病害调查,根据病害Ζ调查的结果对不同类型的病害分析了成因,针对不同的病害类型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实施结果表明,在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的老路处理既合理地利用了原有旧路,也没有留下隐患,是扩建工程中合理利用老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前,为了提高行车条件,降低噪音污染,上海地区正逐步将水泥混凝土路面(俗称白色路面)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俗称黑色路面)。在改造前,管养单位需要掌握老路的技术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改建方案。现介绍老路技术状况检测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在"白改黑"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说明其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公路》2017,(8)
为了快速确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损伤状态,为路面养护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采用FWD和三维探地雷达联合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首先利用三维探地雷达对待测路段进行破损、层间联结状态检测,然后采用FWD对路面横向裂缝损伤状态进行检测评价,最后对典型路段钻芯和开挖探坑进行验证,检测结果表明,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快速无损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确定路面损伤状态,对于路面结构检测效果较好,为路面结构养护维修设计及老路改扩建工程路面处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高新大道现状路面技术状况,分析病害原因,根据检测数据推算设计参数,采用长寿命路面设计理念,对老路加铺、全部破除新建、部分破除新建3种路面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老路加铺连续配筋混凝土复合式沥青路面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现状道路局部病害处理和特殊路段路面结构进行深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津滨高速公路的调研,根据2009年检测的路面弯沉资料、路面结构层钻心成果和实地考察,对路面结构的改造制定出一套方案,并提出一种计算旧路补强时旧路路面计算弯沉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丽丽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38-39,43,25
围绕老城区的道路结构改造工程,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路面结构有严重病害问题地段进行现场勘查、钻芯取样、弯沉值测试试验,分析老路结构特点及病害原因,分别对几条老城区路面结构改造进行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结构改善方案。由于考虑到工期、交通、沿线居民的出行等因素,充分利用老路结构,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设计,制定方案,提出解决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清斌 《路基工程》2016,(2):138-142
通过对郑漯和漯驻两条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旧路病害状况和病害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结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并明确了重载交通特征及量化指标;结合路面结构受力特征分析,推荐了高速公路改扩建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并对改扩建路面衔接设计提出了建议和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某公路沥青路面出现开裂破损原因,在介绍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地质雷达对某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进行了探测,并结合弯沉值、密实度与含水率等测试结果,验证了地质雷达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公路下部存在不密实区、富水松散区以及不均匀沉降变形区,是导致沥青路面开裂破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结合国道320 K1156~K1161段(莲易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进行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并对拟定的加铺层结构进行力学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加铺结构,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介绍一种在重载交通下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改造升级的新技术在广州北环高速路面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探讨和总结了旧路面冲击压稳结合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罩面加铺技术对道路改造中的病害快速处理、路面结构等级的改善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旧水泥路补强设计不同于新建路面设计,其设计目的是为满足一定时间内的交通需要,因此旧路补强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交通量、改扩建规划和有经验确定适当的设计基准期。该文以浦星公路(外环线-区界)改建工程为例,阐述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的设计过程和方法,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8.
ATB40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实体工程,对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40)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代替半刚性基层的应用技术,包括路面结构设计、ATB40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以及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TB40应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可以有效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并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褚伟 《中南公路工程》2013,(5):34-37,93
路面结构厚度对路面受力有很大影响,为了确保结构层厚度的一致性,开展结构层厚度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在对比分析传统钻芯法与探地雷达(GP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GPR的检测原理,结合张花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采用GPR对工程中实时铺筑的路面结构层进行厚度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同时结合钻芯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对比结果证明GPR检测结果精确,且通过进一步分析GPR检测成果,对工程质量的动态控制起到了有效的帮助作用,证明GPR是一种针对公路结构层厚度有效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可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