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山区河道陆域地形条件较为复杂,需要结合该山区河道和工程项目的特点,来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本文分析了山区河道陆域复杂地形测量的限制因素,探讨了GNSS-RTK、全站仪免棱镜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激光雷达这五种山区河道陆域复杂地形测量的作业方式,通过对这五种方式的工作效率、测量精度、优缺点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相应结论,可为以后的山区河道陆域复杂地形测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专业级无人机存在着系统复杂、造价昂贵等缺点,为此,提出可采用消费级无人机进行长江沿岸地形测量,试验地点为如皋航标码头北侧区域,首先采用DJI phantom 4 Pro进行航空摄影,结合后处理软件Pix4D,生成高精度数字正摄图(DOM),然后将空三解算结果及相机检校参数导入到Map Matrix软件中绘制数字线划图(DLG),最后将16组检查点的航测值与RTK实测值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消费级无人机可满足小范围大比例尺测图精度要求。可为消费级无人机在测绘行业的应用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正>3月26日-4月15日,重庆航道测绘处采用无人机外协技术服务与专业公司合作首次使用无人机航测完成重庆江津兰家沱水道—红花碛水道跟踪观测两岸地形数据采集及后期处理工作。引进的无人机测绘新技术,解放了劳动力,提高测绘生产效率,测绘成果质量也得到了更优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河道带状复杂地形的高精度测量要求,以天狼星Sirius PRO无人机航测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汾河流域实地测量和精度比对。在免像控的条件下完成了测区范围内11 000比例尺的DOM、DEM、DLG等一系列数据产品的生产制作,分析最终成果并进行精度比对。结果表明:11 000大比例尺测图精度满足规范要求,效率明显提高的同时还能提供其他附加数字产品,为后续的设计施工提供丰富精确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水运工程测绘新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对GPS定位技术、GPS高程测量、全站仪及RTK数字地形测量、RTK三维定位模式下的水深测量、数字化地图和电子海图制图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测绘新技术应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为测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广开新的发展思路,拓展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无人机测量系统的发展进行阐述,介绍了机载倾斜摄影和激光雷达两大测量技术,探讨了无人机测量系统在航道测绘领域特别是岸线、洲滩地形、整治建筑物等观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长江重庆航运工程勘察设计院(以下简称"重庆勘设院")勘测中心、科技研发部、保障服务中心等部门,在重庆木洞镇麻柳场航道水域,成功完成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测试工作。测试现场,无人机技术工程师现场试飞了2款四轴旋翼无人机,开展了实地遥测长江航道岸形和水中礁石等测量工作。航测数据经内业处理后与以往地形测量资料比对检查,其成果精度完全满足地形测图相关技术规范工作要求。据了解,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是以无人驾驶航空器作为空中平台,以机载遥感设备,通过搭载的高分辨率CCD数码相机、轻型光学相机、红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免像控无人机航测技术在航道整治建筑物数据采集的项目案例,阐述了免像控无人机技术的测图流程。在项目开展前期布设检核点,将立体采集到的DWG中检核点的坐标与RTK实测进行比对分析,验证了免像控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于航道整治建筑物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码头、航道等水运工程的三维设计、BIM设计需要更精细的、直观的、全覆盖的三维地面模型。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无人机航测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高精度的测量点云数据,基于AutoCAD、Civil 3D等软件平台,建立高精度、直观的三维地面模型的技术方案,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陆域到水域再到局部重点建构筑物三维测量内外业技术解决方案合理、效果显著,能较好地满足三维设计、BIM设计等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河(江)道地形测量是保证河(江)道通航、行洪与河(江)道整治、河(江)道工程施工等的前提。针对现有河(江)道地形测量技术中存有作业效率低、作业人员存有涉水风险等问题,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嘉陵江某段长约2.6 km的江道为研究区域,运用无人机和无人船相结合的江道测绘技术,得到了符合规范要求的试验区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线划图(DLG)。结果表明:在GPS-RTK检验方式下,基于无人机和无人船相结合的测绘技术生产的1:2 000 DLG成果就岸上地形检查点而言中误差小于0.055 m占比99.4%,就水下地形检查点而言中误差小于0.25 m占比98.4%,均能满足JTS 131—2012《水运工程测量规范》成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是以无人机为飞行平台,集成激光测距、定位、惯性导航和摄影测量功能为一体,能更好地实现勘测设计一体化的高新测绘技术。相比传统测绘,它具有全天时、作业效率高、较大程度克服植被覆盖影响的优势,适用于高山峡谷等地形复杂地区数据采集,近年来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结合该技术在犍为航电枢纽的应用,探究其应用价值,以期未来更好地与项目生产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运》2021,(1):44-44
2月2日,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后续完善工程工可阶段原型观测项目Ⅲ标段枯季地形测量工作圆满完成,测量中心用2021年首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展现了航测人"奋力谱写长江航道测绘信息现代化新篇章"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3.
基于LIDAR的海图更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测绘优势,对综合运用广东省精化大地水准面成果、广东省连续运行参考站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GDCORS)以及数字计算机技术等进行LIDAR数据、影像数据处理,实现海图快速更新的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小祎 《珠江水运》2024,(8):124-126
受施工的影响,在建水电站易导致库区周边泥沙输移和水土流失,经过长时间累积将造成库区的淤积并影响库容,后期会制约水电站建成后的健康运行、发电、防洪等。因此,本文以某在建水电站库容复核项目为例,开展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水电站库容曲线复核中陆地地形测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航测技术能够满足在建水电站库容曲线复核陆地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需求,可为库容曲线复核、水电站淤积现状分析、复核修正库容曲线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5.
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具有穿透植被、灵活性强、高精度以及作业安全等优点,结合无人机技术无需专门起降场、作业灵活、转场方便和成本较低的特点,能够快速获取地表三维点云数据,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中,对重点局部区域在不同阶段利用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测绘技术进行多次测绘,得到高精度地表丰富信息,结合多波束水深测量得到的水下地形数据,对整治前、整治中和整治后的抛填、淤积、崩塌和冲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指导工程设计、施工、监测和验收,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技术范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海道测量各基准面确定及相互关系的讨论,加深对航行海图水域部分及陆域部分等基准面应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志云 《航海》2015,(2):51-54
IHO国际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S-57)自颁布以来,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海图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S-57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为此,IHO建立了通用海洋测绘数据模型(S100),并开发了基于S100的电子海图产品规范(S101)。本文主要对基于S101与S57的电子海图产品做个简要的比较,为大家了解电子海图产品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运工程》1997,(10):66-70
水深测量自动成图系统是为水道测量自动化而研制的,符合我国“航道测量规范”和海图图式规定“,该系统由外业自动化测量和内业自动绘图二个独立于系统形成的测绘系统,文章对该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结构和功能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严兵 《港工技术》2023,(2):78-8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建工程数量日渐增加,需要进一步提高工程测绘工作效率,才能满足新时期的技术要求。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是航空遥感领域的新兴技术,操作方便,而且灵活性较强,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提高测绘数据的精准性,强化监控工作效率,降低测绘成本等。在具体应用中,可以对工程数据、图像等进行精准性、全面性采集,同时可以开展低空作业,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并对复杂环境进行科学测量,为城乡规划、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对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途径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工程测绘效果,促进测绘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低空无人机航测已广泛应用于很多的测量领域,笔者从事航道测量工作的三十余年在大疆精灵4RTK的应用过程中发现,在高差较大的测区,航测数据误差变化也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验证了大疆精灵4 RTK采取仿地飞行可提高航测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