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半填半挖式路基静动力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够的稳定性是半填半挖式路基设计的前提.针对填挖结合部存有软弱夹层的横向半填半挖式路基,基于FLAC/SLOPE软件平台,运用强度折减法,探讨了潜在滑动面性态随软弱夹层与地基黏聚力之比值增加而演化的全过程;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平台,分析了同时受横向、竖向地震荷载作用的半填半挖式路基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得出结论.半填半挖式路基必须高度重视填挖结合部的良好处理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滑动失稳,地震将对半填半挖式路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水位变化对山区沿河半填半挖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水位变化速度越快,路基整体安全系数越小,路基填料渗透系数越大,路基整体安全系数越大。因此,设计沿河路基边坡支挡防护工程时,应考虑河道水位实际变化规律对路基整体稳定的影响;半填半挖路基填料宜采用渗透系数较大的填料。  相似文献   

3.
半挖半填式路基是高速公路施工中一种常见的修筑方式,其稳定性的好坏取决于挖填交接面的形式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介绍了半填半挖路基挖填交接面的形式分类以及相应的变形破坏形式,同时提出采用随机-模糊统计法处理路基稳定性。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靠合理,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陇东黄土地区公路路基水毁问题,以半填半挖式路基为研究对象,提出毛细阻滞层结合纵横向盲沟的处治技术,通过3种工况的路基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模拟顶部积水入渗和地下水毛细作用下路基内部湿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路基上部设置盲沟可促进路基早期水分排出;在填方路基底部设置毛细阻滞层能有效阻隔地下毛细水上升,保证填方路基及边坡的体积含水率处于较稳定状态(25.5%);无任何处治的对比工况路基各土层体积含水率增加明显,且填方路基与挖方路基交界处土层的体积含水率差值达20%,由此也说明了路基填挖交界处的含水率显著差异可能就是造成路基后期运营出现沉陷、变形甚至滑移等病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深切高填及填挖交界、半填半挖路基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亚辉 《湖南交通科技》2002,28(2):25-26,39
深切高填,填挖交界,半填半挖地段施工质量控制是路基施工过程中三个重要控制环节,从保证施工质量的角度,着重对深切高填,填挖交界,半填半挖地段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复杂地形下半填半挖路基的处理措施、施工工艺控制等进行详细探讨,可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引言在半填半挖路基工程中,其填方部分路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山体切的岩土材料填筑而成。对于一般的土质路基填筑技术已经成熟,鉴于山区缺土多石,在山区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部分采用挖方切削下来的地质体,通常为石质填料。在施工前应当充分了解填料的性能,以便进行合适的处理并采用适当的工艺。本文通过结合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半填半挖路基施工工  相似文献   

8.
横向半填半挖地段填方.应按图纸要求及规范规定分层填筑,以免因填筑不当而出现路基纵向裂缝。必要时可采用强夯等进行增强补压,以消减路基填挖问的差异变形。  相似文献   

9.
以沿海某潮汐湾海岸公路半填半挖路基边坡工程为背景,基于PLAXIS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了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上升对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边坡土层的基质吸力及边坡的安全系数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降雨入渗范围未有效覆盖潜在滑动带时,边坡安全系数的变化并不显著。(2)同等降雨量下,长时较弱降雨对应的雨水入渗时间更长,暂态饱和区范围更大,导致边坡安全系数反而小于强降雨工况,工程中应统筹考虑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长的影响。(3)边坡的安全系数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近似线性减小,且地下水位上升对边坡稳定性的不利作用强于降雨入渗的影响,建议工程中综合考虑二者对边坡稳定性的弱化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半填半挖式路基对柔性路面和半刚性路面结构的影响,文章建立了平面应变有限元响应模型,研究了不同差异沉降下路面结构的附加应力分布情况,建议使用柔性基层或设置级配碎石底基层以减小基层层底的附加应力;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建议减小基层的厚度和模量。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区桩柱式路基力学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程序FLAC为平台,建立软土地区桩柱式路基的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桩柱式路基的力学行为。分别用桩单元、绳索单元模拟桩柱、筋材,分析了路基的沉降、侧移、孔压与稳定特性,及桩柱、筋材的内力分布,比较了桩柱式路基与传统土石方路基的特点,对桩柱、筋材、路堤与地基的设计参数对路基沉降和地基侧移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桩柱式路基表面的最大沉降、差异沉降仅为传统土石方路基的1.48%、1.40%,地基侧移仅为传统土石方路基的0.88%,因此,桩柱式路基力学行为优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列车轴重和运行速度对土质路基动力特性的影响,用ANSYS与FLAC3D软件对有砟轨道-路基系统进行了三维动力数值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利用滞后阻尼实现了土体在循环动荷载下的非线性特性.用该方法对达成线循环加载试验段的路基进行建模计算,所得路基动应力与现场实测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在荷载振动频率与客车运行速度的转换过程中,取相邻车厢两个转向架的间距为相邻两个动应力波峰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客车运行速度对土质路基动力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列车轴重和运行速度对路基表面动应力影响较大,随着轴重的增加和速度的提高,路基表面动应力呈马鞍形分布的趋势愈加明显;动应力沿路基深度的衰减规律受车速的影响很小,不同车速下的动应力在基床表层内都衰减了42%~46%,再经过基床底层的扩散,衰减值达79%~82%.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既有线路提速改造,需要对其路基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在现场调查路基健康状态的基础上,按路基病害轻重程度、填料类型与基床结构的不同,将路基区划分为24个检测段,共开展754组密实度、345组动弹性模量和1 311个不同部位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并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以现场调查为基础,采用轻型动力触探、密实度、动弹性模量相结合的既有线路基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方法,能全面反映路基强度、刚度、耐久性的状态,是既有线路基健康状态评价的可靠方法之一,试验结果可直接应用于路基工程改造技术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土工格室和土工网改善基床动态性能模型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分别使用土工网和土工格室加固基床的5组动态1:1模型试验。为了反映列车荷载对基床的长期作用,每组试验均进行了100万次的重复加载试验。测试了动应力、弹性变形、永久变形等反映基床动态特性的参量,研究 了动应力、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随动荷载而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相关关系。分析比较了土工网和土工格室改善基床动态性能的效果,并对效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无碴轨道动力学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列车与路基上无碴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钢轨视为弹性点支承基础上的Bernoulli-Euler梁,将轨道板及混凝土底座视为弹性基础上的弹性薄板.推导了路基上无碴轨道的运动方程.用上述模型及方程分析了遂渝线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路基上板式轨道及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快速客车、重载以及普通货车通过路基上板式轨道时,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以及CA砂浆和路基面动应力等动力学指标均小于许用值.该无碴(板式和双块式)轨道与有碴轨道过渡段在客运列车作用下钢轨挠度变化率均小于许用值(0.300mm/m),在货物列车作用下略大于许用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军用重载铁路路基动响应空间分布特征,通过高度非线性分析程序ANSYS/LS-DYNA3D建立了重载铁路轨道-路基-地基三维显式动力分析模型,并引入三维一致黏弹性人工边界;采用梯形冲击荷载模拟弹射冲击,探讨了不同幅值(150~600?kN)的弹射冲击荷载作用时重载铁路路基系统动位移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Boussin...  相似文献   

17.
鲁建荣 《交通标准化》2013,(10):132-134
强夯法加固路基是利用夯锤在一定条件下对路基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来处理路基的一种经济高效技术.由于路基土性质千差万别,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和系统的理论,主要以经验为基础.结合唐山地区砂性土路基强夯法加固的机理、施工参数的确定和施工工艺分析了对砂性土路基进行强夯加固后的相关检测指标,并论证了该处理技术可行性和施工工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非饱和土由于气体的存在,其性质与饱和土有显著的差异。采用室内外试验测试、数值分析和理论解析等手段.对非饱和路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以及影响非饱和土性质的主要因素——水对非饱和路基土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非饱和土路基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提出基于非饱和土理论的路基设计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