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车内儿童乘员保护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文中从国外相关法规标准的对比入手,概述了当前使用儿童约束系统保护儿童乘员的基本情况;说明了现阶段儿童约束系统的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儿童约束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周宏湖 《轿车情报》2007,(5):163-167
儿童安全座椅,又可称为儿童约束系统(Ch11d Restraint System),是专门为婴幼儿和儿童乘车安全而设计的装置,其研究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得到极大的重视,开发出了适应不同年龄的儿童安全约束系统,还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美国FMVSS、欧洲ECE和日本保安基准都对儿童约束系统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使婴、幼、儿童乘员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中得到有效的保护[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目前保护儿童乘员的主要方法就是推行儿童约束系统的使用。当前市场上的儿童约束系统多为跨组别的,这类产品在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方面有较大优势,但在动态性能方面却没有单一组别产品理想。结合某款跨组别前向式儿童约束系统的正面碰撞台车试验来验证利用MADYMO软件为其建立的仿真模型。以此为基础,对儿童约束系统在不同组别模式下正面碰撞的动态性能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再通过参数优化使其性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为儿童约束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在汽车碰撞事故中儿童的伤亡,开展我国儿童约束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汽车儿童约束系统(Child Restraint System)是一种有效的安全装置,能够减少儿童在车祸中的伤亡。随着我国家用轿车的普及,研究儿童约束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汽车儿童约束系统结构和种类以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展望了汽车儿童约束系统在我国普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朱其文  张飚  朱旗 《天津汽车》2009,(12):41-44
约束带系统是儿童约束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车内儿童乘员的安全。文章介绍了通过对不同儿童约束系统标准的研究,建立起符合标准的试验装置,并根据规定的步骤对约束带进行试验和判定。指出按照这种方法可完整地时约束带系统进行合理地评价,并可通过上述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来考核约束带系统的性能和质量,以保证儿童乘员的安全,为C-NCAP增加儿童安全座椅方面的测试内容做准备。  相似文献   

7.
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根据ECE R44法规,在MADYMO软件中分别建立前置护体型和五点约束带式儿童约束系统碰撞仿真模型。通过台车碰撞试验验证所建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仿真环境下对两种儿童约束系统的动态性能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儿童约束系统由于安装方式及约束方式的不同,在碰撞过程中动态性能存在较大差异。碰撞发生时,前置护体型儿童约束系统对儿童乘员胸部损伤较大,五点约束带式儿童约束系统对儿童乘员颈部损伤较大。  相似文献   

8.
儿童约束系统是车内儿童乘员保护的关键部件,为了提高儿童座椅的保护性能,减少儿童在发生碰撞事故中的伤害,文章对正在开发的某车型的ISOFIX儿童约束系统固定装置及上拉带固定点运用有限元建模的方法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得到了ISOFIX固定装置和上拉带固定点的变形结果以及可能导致的静载施加装置位移量,为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指出改进后的ISOFIX固定点能满足强度和位移要求。达到了保护儿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天津汽车》2012,(6):7-7
2011年12月30日出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以下简称《儿童约束系统》)国家标准,于2012年7月1Et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儿童乘车交通事故是造成儿童伤害的重要原因,正确使用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是预防或减少儿童交通伤害的有效措施。本文调研了国内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产品质量性能情况,分析了制约国内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推广使用的主要因素,在梳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提高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使用率,减少儿童乘车交通伤亡事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应用已验证的具有详细解剖学结构的国人三岁儿童乘员生物力学模型,根据C-NCAP(2021版)要求,建立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模型进行仿真,以对比三岁儿童乘员在不同约束系统中头部、胸部的运动学和生物力学响应,对汽车碰撞中三岁儿童乘员保护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使用安全带能大概率降低儿童乘员在汽车碰撞中遭受损伤的风险,五点式安全带对三岁儿童乘员的保护性能优于三点式安全带。应用具有高生物仿真度的儿童乘员生物力学模型,能应用生物力学评价参数对儿童乘员损伤机理进行深度分析,进而对儿童保护装置和试验车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前车内儿童乘员保护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本文概述了当前使用儿童约束系统保护儿童乘员的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几年儿童约束系统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儿童约束系统侧面碰撞试验是ECE R129法规针对通用完整ISOFIX接口儿童约束系统和汽车专用ISOFIX接口儿童约束系统增加的试验流程并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在其规定的侧面碰撞试验中,与儿童约束系统发生碰撞的侧撞门安装有法规规定性能指标的填充材料。由于ECE R129法规尚没有完全取代现行的ECE R44法规,儿童约束系统侧面碰撞试验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试验中侧撞门填充材料依赖进口,还没有国产替代材料。作者根据法规要求,设计并建立了侧撞门填充材料测试系统,对多种材料进行测试,在测试的同时分析试验数据,推测出满足法规要求的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第一批儿童约束系统评价已经结束,评价结果也在日前于天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发布。本批测试共涉及20个品牌的儿童约束系统评价,评价严格按照《车用儿童约束系统(CRS)评价规则(2017年版)》进行,包括碰撞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评价。儿童约束系统评价中最高得分为40分。其中,碰撞安全性能试验满分为32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儿童乘员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世界上各个汽车制造厂商也对如何保护儿童安全乘车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为适应这种形势,欧美等国家就儿童约束系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和欧洲儿童约束系统标准中有关ISOFIX固定装置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并结合我国情况,指出随着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研发能力的加强,国内儿童乘员保护技术也将取得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按照CMVDR 294中试验规定,制定模拟工况,建立某跑车整车碰撞仿真的滑车模型。应用碰撞模拟软件ESI/PAM-CRASH进行仿真计算,获得满足法规要求的跑车乘员约束系统的参数。将优化后的乘员约束系统和整车进行组合,进行“整车 乘员 乘员约束系统”碰撞过程仿真,证明用滑车模型进行假人伤害值分析、乘员约束系统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安全》2016,(7):130-131
2016年度第一批儿童约束系统产品评价试验自4月1日开始,至6月17日结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7月1日在天津公布了该批儿童约束系统产品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8.
赵欢 《时代汽车》2012,(12):65-67
我国第一部关于机动车儿童座椅约束装置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标准已从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个消息让广大儿童安全座椅生产厂家着实兴奋了一把,法规出台后,整个行业销量成倍增长。然而兴奋过后,面对尚不成熟的国内儿童安全座椅市场,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相似文献   

19.
在第I质量组中,P3假人的约束方式为五点式约束即CRS自身安全带约束;在第II质量组中,P3假人的约束方式是三点式约束即成人安全带约束。基于以上规定,文章以强制性3C认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在其他试验条件都相近的情况下,通过两种约束方式下的试验数据的比对可知,三点式约束系统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小儿童乘员的头部位移,五点式约束可以有效地减小儿童乘员的胸部加速度,结合儿童乘员损伤机理,在交通事故中应更加注重对儿童乘员头部的保护,因此本文认为对于2~4岁左右的儿童乘员,应尽量使用成人安全带约束。  相似文献   

20.
车内儿童约束系统法规以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实验表明,正确使用合格的儿童安全座椅能够有效地预防、减轻道路交通意外带来的伤害。目前许多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对儿童安全座椅立法,强制其使用。我国国家标准GB2788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于2012年7月实施,文中通过对该法规的解读,对车内儿童约束系统的动态试验方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儿童约束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