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博华 《北方交通》2023,(10):30-33+38
依托某高速边坡工程,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的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地震荷载前后边坡的稳定性、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边坡潜在滑动面的位置以及各个模拟阶段边坡稳定系数呈现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发现了地震荷载作用过程中边坡稳定系数随地震峰值的变化呈阶梯状下降,最后稳定于1.16。在地震峰值荷载作用下抗滑桩的水平位移均增大,其弯矩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元瑛 《北方交通》2022,(3):58-60,64
通过调查某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结构病害和破损情况,确定采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为了合理确定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参数,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对不同设计参数下边坡和抗滑桩位移、安全系数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抗滑桩桩长、桩间距、截面尺寸,对边坡防护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方式,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加固边坡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某边坡治理工程为依托,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对桩位置、桩长、桩截面尺寸、锚固段长度、预应力大小等参数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状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边坡治理工程应采用的最佳加固方案。结果表明加固后在暴雨工况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设计优化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双排抗滑桩承载机理及土拱效应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并完成小比例边坡双排抗滑桩室内模型试验,通过在模型桩桩身粘贴应变片及在部分桩周土体内埋置土压力盒,量测加载过程中桩身的内力与桩周土体抗力的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探讨不同推力荷载条件下双排抗滑桩结构的承载机理和内力位移特性。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与推力的变化曲线呈凹曲线状,随着推力的增加,水平位移加速增大;前后排桩的弯矩分布曲线呈S交变性,且桩顶弯矩值不再为零,随着水平推力荷载的增加,桩顶弯矩越来越大,桩身的正负弯矩绝对值也越来越大;双排抗滑桩在抵抗水平推力荷载时,桩间会产生明显土拱效应,出现弧形的裂缝。这些结论可为双排抗滑桩的理论研究与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边坡开挖过程中,采用桩锚结构加固边坡可以很好的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减小坡体的位移,阻断塑性区的发展,防止滑坡的发生。结合渝黔铁路的工程实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某边坡施工过程中采用锚索抗滑桩的加固效果。结果发现当设置桩锚结构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坡体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阻断塑性区的贯通,极大的提高边坡开挖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结合某典型的强风化路堑边坡滑坍治理实例,介绍了强风化边坡的特点和锚索桩的优势,结合工程实例分别对采用抗滑桩和锚索桩进行了方案设计和验算,进而作出方案比选并对强风化路堑边坡进行了综合的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7.
曹子良 《湖南交通科技》2009,35(2):32-35,107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因其结构受力合理、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在山区公路边坡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以某公路边坡加固为例,根据工程的地质情况,在确定抗滑桩参数的情况下以位移协调法对锚索与抗滑桩进行设计计算,并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后期监测结果表明,此边坡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滑坡整治提出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治理方案,数值模拟计算了滑坡加固,在分析加固效果和抗滑结构受力情况的基础上,对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提出结构优化建议,优化研究的结果可为抗滑综合优化研究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抗滑桩预加固边坡能量分析方法,对抗滑桩预加固边坡的破坏形式、能耗计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抗滑桩边坡稳定性的能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从强度折减、桩侧有效土压力上限解答、参数优化等问题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路堑高陡边坡的加固中,二级及以上边坡坡面锚索与一级边坡坡脚抗滑桩的组合结构应用广泛,但其设计方法尚不成熟,为此,提出该组合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研究坡面单束锚索预应力对滑体各条块的作用效果;继而,通过预应力锚固后的边坡稳定性计算,获得设桩处的剩余下滑力、确定抗滑桩上的荷载,实现锚索预应力和抗滑桩被动力的协调作用;最后,以广(通)大(理)铁路某实际边坡为例,论证所提方法的设计过程.论证结果表明:该组合结构的设计可以锚索预应力占总下滑力的40%进行初算,并以抗滑桩中心间距5.0~8.0 m、桩截面宽度1.0~3.0 m、截面高度1.5~4.0 m、嵌固段长度为总桩长的1/3~1/2为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向家坡路堑边坡治理工程为例,结合该边坡实际情况,采用传递系数法,将此边坡分成5条滑块并对其下滑推力和安全系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此边坡不会产生滑坡,而在滑坡土体饱和的状态下,该边坡稳定性迅速降低,极易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根据传递系数法所获得的结果,对饱和状态下此边坡在有、无抗滑桩防护状态两种工况下的滑坡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抗滑桩能够有效地减小边坡的水平位移、阻止边坡下滑、提高边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某快速路扩建工程中一处深挖路堑边坡的加固处治为依托,结合边坡所在工点的地质勘察成果,确定了采用悬臂抗滑桩+挡土板+预应力锚索框架的加固方案。从确定坡体失稳潜在滑面与剩余下滑力,到确定抗滑桩桩型、桩间距及桩长均进行了计算分析,可为类似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高速公路高边坡支护方案的合理性,结合案例开展变形监测。选取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布置测点对坡体位移、锚索预应力和边坡深部位移进行监测,分析确定边坡的稳定性。坡体位移变化速率监测前期较快,后期逐步趋于稳定;锚索预应力监测前期损失大,后期由于坡体移动有增大的趋势,最终达到稳定状态;边坡内部存在滑动带,深部位移先增大而后达到稳定。通过分析监测结果,得出边坡支护后逐步达到稳定状态,支护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动态设计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动态设计概念,即跟踪锚索桩的实际工作状况,分析桩和锚索在各种受荷条件下的内力,再进行优化组合,以其中的最大内力为依据进行桩结构设计和锚索承载力设计,对锚索预应力值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算例分析表明,本文中的设计方法能反映桩的最危险状态,使锚索和桩留有合理的安全储备。对锚索桩长期正常工作有利。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某路堑高边坡抗滑桩支护条件下的支护参数,本文基于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抗滑桩设置位置、长度及间距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高边坡抗滑桩最优设置位置为二级边坡处,边坡安全系数最高为1.28,此时边坡的最大总位移、水平位移及竖直位移最小;随着抗滑桩长度增大,边坡位移均减小,安全系数增大,增至20 m后变化速度均有所放缓,因此抗滑桩最优长度选取20 m。随着抗滑桩间距增大,边坡位移均增大,边坡安全系数减小,且变化幅度均有所放大;抗滑桩间距为4 m时,边坡位移及安全系数均较好,因此抗滑桩的最优间距选取4 m。  相似文献   

16.
边坡的灾害防治一直是工程建设者十分关注但又未完全解决好的问题。边坡的破坏按滑动体的厚度可分为深层滑动和浅层滑动。对于深层不稳定的边坡,常采用挡土墙、抗滑桩、长锚杆、锚索、锚索桩等工程措施治理。对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缓解既有线路列车经过软土明挖隧道产生振动荷载对围护结构性能的影响,确保隧道工程安全可靠,采用现场实测和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列车、不同距离、不同深度情况下既有线列车振动荷载对地层振动的影响,从而确定列车振动影响范围、围护桩振动速度、锚索轴力以及桩身位移.实例分析表明,列车经过时,围护桩的水平振动速度较大,竖向振动速度相对较小,下行车引起的振动速度大于上行车;东西对应测点的锚索轴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西侧锚索轴力大于东侧锚索轴力;桩身水平位移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通过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锚索轴力及桩身位移进行实测分析,可为锚索性能变化规律提供基础数据,从而为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缓解既有线路列车经过软土明挖隧道产生振动荷载对围护结构性能的影响,确保隧道工程安全可靠,采用现场实测和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列车、不同距离、不同深度情况下既有线列车振动荷载对地层振动的影响,从而确定列车振动影响范围、围护桩振动速度、锚索轴力以及桩身位移.实例分析表明,列车经过时,围护桩的水平振动速度较大,竖向振动速度相对较小,下行车引起的振动速度大于上行车;东西对应测点的锚索轴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西侧锚索轴力大于东侧锚索轴力;桩身水平位移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通过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锚索轴力及桩身位移进行实测分析,可为锚索性能变化规律提供基础数据,从而为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个边坡工程实例,将强度折减理论应用于边坡稳定及加固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分析了边坡加固前后的稳定性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不需要任何假设,即可求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和滑动面,还能求出抗滑桩桩身弯矩、剪力,为桩身强度验算提供依据,是进行边坡加固前后稳定性评价和进行支挡结构设计的有效方法,能够在工程实际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个边坡工程实例,将强度折减理论应用于边坡稳定及加固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中,分析了边坡加固前后的稳定性并与传统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不需要任何假设,即可求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和滑动面,还能求出抗滑桩桩身弯矩、剪力,为桩身强度验算提供依据,是进行边坡加固前后稳定性评价和进行支挡结构设计的有效方法,能够在工程实际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