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国内造船企业船舶分段制造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水平较低的现状,以作业工序的零件打磨、理料、小组立焊接、中组立焊接及喷涂等方面为切入点,分别从路径规划、信息感知、协同作业、智能决策等方面提出船舶分段制造装备的智能化需求,为船舶分段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制提供必要的目标图像。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造船模式和智能制造基本特征出发,提出船舶智能制造模式的定义、内涵、核心要素及体系架构,为船舶行业和造船企业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模式、构建船舶智能车间和智慧船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出现,智慧档案馆也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智慧档案馆的概念及特征,论述了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必然性,提出智慧档案馆建设的思路,以期为推动智慧档案馆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助力船舶行业企业的智能制造,船舶档案数字化转型是船舶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目前船舶企业在船舶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阐述了船舶企业进行数字化船舶档案管理平台应用的途径,探讨了加快提升船舶企业档案智能化管理进程,深植数字基因,加速船舶档案“数字蝶变”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化已经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智能船舶也是《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重点发展的领域,代表了船舶未来的方向,关乎航运业的转型升级。因此我国应在智能船舶制造领域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以占据这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6.
我国智能船舶面临较好的发展形势,船舶智能化、无人化将是船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船舶工业和航运界在智能船舶领域进行了探索与研究,相关科研项目正在积极开展。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初显成效,已形成一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基本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但总体而言,全球智能船舶仍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级阶段,智能船舶标准体系、测试与验证体系亟待建立,智能技术工程化应用十分有限,相关国际海事公约法规研究刚刚起步。因此,急需建立大型智能船舶综合测试与验证海上试验场,实现复杂海况下智能船舶航行与作业能力验证,为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和智能船舶运营无人化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对国内外海上试验场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建设国家级的智能船舶海上试验场对提高我国航运智能化、安全、营运效率,降低航运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将大力促进我国船舶产业智能化升级,提升我国船舶制造和航运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船舶智能技术一直是船舶行业关注的热点。《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强化智能船舶、新能源船舶等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广泛应用于智能航运、自动化码头等新型装备设施”。作为船舶智能化的重要领域,智能机舱的可靠性是决定智能船舶进行长途海上安全航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对机舱内部管路状态进行合适的监控,确保在发生破损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和评估该故障对船舶整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合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实际,以及船舶制造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等特点,探索一条船舶行业推进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的建设之路,目的在于寻求通过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减少人工成本、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缩短生产周期、增强企业竞争力,最终实现船舶制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信息密集型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9.
鉴于智慧港口“人-机-物”高度密集、自动化信息化要求较高和信息物理融合需求强的特性,结合客货滚装智慧港口的规划、建设与运维,开展客货滚装港口数字孪生智慧运行模式研究。提出客货滚装港口数字孪生的系统组成及其运行机制;制定客货滚装数字孪生港口的系统架构。该架构融入BIM技术,能够利用BIM的信息模型、模型应用与业务流程信息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管控特点,实现港口数字化和智能化运作;给出客货滚装数字孪生港口智能决策的方案,实现安检计重、船舶配载和票务的三位一体智能管控,能够为客货滚装智慧港口建设及其系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船舶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相继出现了"超自动化船"。而如今,主要航运国家已开始研制"智能化船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海洋强国的使命号召之下,智能船舶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需要用更大的勇气、更广阔的视角把船舶工业引向更大的市场。2015年12月1日,由中国船级社(CCS)编制的《智  相似文献   

11.
考虑到LNG船舶作为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本身配置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具备智能化升级的基础,参考国内外智能船舶规范和相关案例,以国内首建的中小型LNG船"海洋石油301"3万m~3LNG运输船为例,结合现有船舶配置,分析实现智能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当前轮机自动化教材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结合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及智慧化教材发展的趋势,阐述轮机自动化教材智慧化建设的重点,着重从教材内容更新机制及智慧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讨智能船舶背景下轮机自动化智慧化教材的有效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贾鸿宇  伊鹏  郭鹏增  王钊  冯志浩 《船舶工程》2022,(1):112-116+153
为助力传统海洋工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对国内已实现转型的海洋工程制造企业和高校智能制造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料调研和分析,对传统海洋工程制造企业现存问题进行整理。同时,在企业智能化升级路径中,以管理智能化和生产线智能化为主线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传统海洋工程制造业智能制造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庞路  何沁园 《船舶》2018,29(1):63-67
船舶智能化作为船舶设计领域技术变革的中坚力量,将使船舶设计从理念到方法发生质的改变。机舱堪称船舶的"心脏",船舶自动化的推进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机舱的自动化程度上,各船级社规范中,也对机舱自动化有着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文章在介绍CCS《智能船舶规范》的基础上,对比智能船舶与无人机舱在自动化系统设计上存在的区别,并对机舱智能化的设计思路和智能机舱自动化系统的构建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2020新年致辞     
刘震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20,53(1):I0001-I0001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2020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船舶标准化工程师》编辑部全体员工向关心、支持本刊的作者、读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2019年,是国家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第三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标准体系建设之年。“中国标准2035”研究项目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船舶行业标准化改革发展,以及重点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顺应船舶智能化发展趋势而岀台的《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将有效指导智能船舶标准体系构建,推动船舶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正智能船舶包括船舶建造过程智能化和智能化船舶两部分内容,我国船舶工业需要多方发力,早日占据智能船舶领域制高点。采用智能制造技术是我国船企提高造船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智能制造有助于快速提升我国船舶工业的竞争力。我国造船业正迈进智能制造时代,智能制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了我国船舶工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定下了"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预期目标既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目标,也为我国船舶工业进一步开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当前,船舶制造业正向着智能化发展。智能船舶应当考虑其发展过程中包含时间坐标的四维空间。回顾船舶控制自动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未来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实现船舶产品从低附加值转型升级向高附加值迈进,分析了国内船舶薄板分段流水作业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现状,在其基础上论证了智能车间设计、智能工艺实施、生产过程和控制要素,提出了具有特色的薄板分段生产流水线建设方案,可以为国内船企下一步发展薄板分段规模化生产做好基础设施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船舶产业智能制造及其标准化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对促进我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需要标准体系作为支撑。本文讨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和标准化趋势,认为现阶段船舶产业制造端宜在巩固夯实已有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基础上,在互联互通和信息融合层面上进行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现有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在技术领域上有交集,但关注角度不同。在船舶产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过程中,应对2个标准体系进行同步更新和维护,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信技术及电子技术发展,物联网技术在船舶制造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利用RF设备、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建立船舶制造各部门数据采集、传输及存储系统,制造过程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整个制造周期包含多个过程,如设计管理、生产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监控等,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制造平台对信息统一存储并共享。本文在研究了船舶制造流程基础上,针对船舶制造特征,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