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艳 《汽车与配件》2013,(22):37-39
安装在后视镜表面顶端的照明或闪烁指示灯可以提醒驾驶员盲点区域有车辆驶来,相比来说这种方法更为有效,且对驾驶员造成的影响也相对要小一些。BSM系统可以确保变换车道时车辆的安全行驶。丰田汽车公司开发出一款全新的盲点监测系统(BSM),这是一款安装在外后视镜盲点处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可以探测并通知驾驶者相邻车道的来车情况。该系统采用一款24GHz的近程雷达(SSR),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具备良好的探测  相似文献   

2.
针对车道变换进程中驾驶员视点转移数据较少的问题,设计了实际跟车数据采集方案,以哈尔滨市小客车和大客车驾驶员作为观察对象,拍摄记录了他们在车道变换进程中的视点变换情况,如注视时间及注视点变化等数据。筛选759次车道变换数据作为有效样本,着重分析了驾驶员各视点停留概率和两视点之间转移概率的分布规律,得到驾驶员在车道变换进程中的注意力分配特性,为制定驾驶员车道变换操作准则和开发车道变换预警系统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胡蔚 《驾驶园》2008,(8):72-73
远离视线死角在上一篇的文章中,我们曾提到行车尽量不要跟在大型车辆的两侧,除了之前所提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型车的视角盲点远比小型车要多很多。当车辆行驶在大型车左右侧视角盲点时,大型车驾驶员是完全看不到你的,一旦大型车变换车道或转弯,便可能发生碰撞!再加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路面破损条件下,驾驶员为获得更高行驶效益而进行车道变换的现象,以元胞自动机Na Sch模型为基础,引入慢启动规则和换道规则,建立路面破损条件下双车道车辆微观换道模型。以换道需求、车道选择、间隙检测和换道执行4个过程确立仿真流程,对不同路面破损条件下的驾驶员特性、交通流特性和车辆换道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从车辆运行角度对路面破损等级进行划分,依据效用理论计算车辆在不同车道上的行驶效益,建立车辆车道选择模型,并定义换道系数,分析单块路面破损对车辆换道行为的影响。基于驾驶员的行为差异,在仿真过程中将驾驶员分为冒险型、机敏型、谨慎型和迟缓型4类,通过设置仿真参数,对不同类型驾驶员在路面破损条件下的行为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换道系数随路面破损等级的增加而不断增大,破损等级越高,车辆在破损路段行驶的效益越低,进一步增大驾驶员进行车道变换的概率,能够很好地模拟路面破损对车辆换道行为产生的影响。冒险型驾驶员在中密度区的换道率最高,随着路面破损程度的增加,车辆换道率和行驶速度方差随之增大,说明破损路面会降低车辆行驶效益,加剧换道行为的产生,同时增加车辆行驶速度的波动性,对交通流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干扰,不利于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车道变换是一种复杂的刺激-反应行为,为了准确表示车辆变换车道的决策过程,克服现有模型的不足,重点考虑驾驶员特征和车辆类型对车道变换的影响,并将车道变换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车辆挟道意图的产生、换道可行性分析和换道的执行;引入随机效用理论描述换道需求的产生,建立了基于车道效用选择的自主性车道变换模型,利用视频处理软件获取大量车辆运行轨迹微观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构建的自主性车道变换模型进行了标定;最后,基于换道次数的仿真值与实测值,选取均方根偏差、均方根百分比偏差2个评价指标对车道变换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误差指标小于10%,表明建立的自主性车道变换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车道变换复杂的运行行为.  相似文献   

6.
针对交通标志对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程度问题,从禁令标志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影响.外业采用自然驾驶调查、录像观测、表格记录等方法调查和记录驾驶员驾驶行为,内业根据区间时间间隔和区间距离,计算获得每公里停车次数、每公里车道变换次数、每公里加减速次数、区间运行速度等表征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法,获取调查数据内在规律特征,得到每公里禁令标志分布量与车道变换次数、加减速次数影响因素显著相关,并分别构建了指数模型和立方模型予以拟合.结果表明,在调查路段和调查周期内,城市路侧禁令标志分布量显著影响公交车驾驶员操作行为;可将1.6作为禁令标志分布量变化量指标的判断阀值,当车道变换次数平均值变化量低于0.8、加减速次数平均值变化量小于1.1时,公交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较为稳定;当禁令标志分布量变化量高于1.6时,驾驶员操作复杂性增加,表现为车辆频繁车道变换和加减速.   相似文献   

7.
正1案例1——全车车灯不亮1.1故障现象驾驶员开车进场报全车车灯不亮。1.2故障检查接通电源总开关,钥匙置于ON挡,接通灯光开关,前、后雾灯开关,危机报警开关,阅读灯开关,依次检查小灯、近光、远光、前雾灯、后雾灯、警示灯、阅读灯,灯光均不工作。故障现象如驾驶员所述,进一步检查发现,当接通危急报警开关时,仪表盘能发出与警示灯正常工作时相同的提示声,但没有显示警示灯指示符号。接通  相似文献   

8.
互通立交出口匝道离隧道出口过近,将使驶向互通出口匝道的驾驶员从隧道驶出后不能很平顺地变换车道,造成错过出口匝道,甚至由于急切变换车道而使运行速度突变导致车辆追尾引发交通事故。文中对广珠(广州—珠海)西线三期高速公路进行安全评价,着重对隧道出口与互通匝道连接段过短的路段进行勘查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制定安保对策,引导驶向互通出口匝道的驾驶员在进隧道前做好车道变换,确保隧道出口与互通出口匝道连接段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9.
十、BSM(盲点监视器)1.概述BSM(盲点监视器)利用微波雷达传感器来监测运行在盲点区域的车辆,帮助驾驶员在变道的时候确认安全,如图61所示。2.BSM(盲点监视器)系统简图BSM(盲点监视器)系统简图,如图62所示。3.BSM(盲点监视器)主要部件位置BSM(盲点监视器)主要部件位置,如图63所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大型实车路试先行实验(China Pilot-FOT)"所采集的自然驾驶数据,提出了一种开环模型,它可以描述驾驶员紧急变换车道行为。将方向盘转角和方向盘转角变化率作为变道紧急程度的筛选条件,从中筛选出228例紧急变换车道工况。基于最大方向盘转角与最大方向盘转角变化率的线性关系,分析了紧急变换车道的持续时间。利用其中50百分位驾驶数据,来拟合模型参数。使用相关性和显著性检验,验证了真实驾驶数据与驾驶计算模型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输出结果与真实驾驶员操作结果一致性良好。因此,该模型可以描述中国一般驾驶员紧急变道行为。  相似文献   

11.
采用视频采集方式和神经网络方法实现了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非接触式监测。应用车头前端和车厢内部双路视频摄像头分别采集车辆相对于车道线的行驶轨迹和驾驶员的睁闭眼状态,应用Radon变换提取5 s内车头与车道线间的最大和最小偏离、相邻2帧间车头与车道线的最大角度变化量和平均角度差,应用AdaBoost算法提取驾驶员眼睛闭合帧数比例,并将上述各参数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来实现驾驶员疲劳状态的动态监测,实验数据表明监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车道变换视点转移模型及其参数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驾驶员车道变换行程中的视点转移特性,构建视点转移模型,解决驾驶员行为监控设备布设缺乏依据的难题,采用眼动仪和人工记录的方式,分别以轿车和公交车驾驶员为研究样本,获取了车道变换行为过程中驾驶员视点停留时间和视点位置转移特性数据,给出驾驶员的眼动停留时间均值和分布规律,基于外界的交通运行环境,根据驾驶员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程度,考虑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等影响因素,设定其符合泊松分布,将驾驶行为分为决策阶段和执行阶段,给出了基于6个模块的流程结构,构建基于信息满意度的视点位置转移模型并标定了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3.
驾驶员车道变换行为模拟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在用线性跟驰理论对路段上行驶的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速度和加速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对比分析多车道车头时距和单车道车头时距之间的关系来判定路段上的车道变换行为,得到驾驶员车道变换和路径选择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交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蔚 《驾驶园》2008,(10):72-73
关于驾驶习惯(二)调整后视镜的注意事项相信大部分司机都知道车身左右侧后视镜有视觉盲点,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对后视镜存有一些疑点,例如变换车道时是否要频频回头确认左、右后方的车辆?要消除视野盲点一定要加装大曲面镜吗?侧方后视镜要看到自己车身才安全吗?  相似文献   

15.
基于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车辆跟驰是一种难以操作的驾驶行为,驾驶员必须同时考虑许多因素。本文应用神经网络模拟无车道变换行为的单一车道车辆跟驰行为(加、减速,不动作)。神经网络的自学习特点,使得神经网络模型能把驾驶员周围的各种信息并行结合起来产生可靠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江海 《驾驶园》2007,(9):44-45
如何面对摩托车? 1.摩托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时 摩托车依规定应行驶于慢车道,如道路未划分快慢车道,则应靠右行驶;但是城市中不少摩托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常行驶于快车道,甚至还蛇行其间,此时,汽车驾驶员除须小心驾驶,以免碰撞外,必要时可鸣喇叭,警告摩托车驾驶员驶回正规车道.  相似文献   

17.
后视镜的调整哲学相信大部分开车的朋友们,都知道车身左右侧后视镜有视觉盲点,也因此会对后视镜存有一些疑点,例如,变换车道时是否要频频回头确认左方或右后方来车?要消除视野盲点一定要加装大曲面镜吗?侧方后视镜要看到自己车身才安全吗?针对以上问题,在此传达给你的观念是:左右两侧后视镜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驾驶人车身两旁与后方的视野,其调整应尽可能达到最大视野。所谓"看见自己车身占镜面1/4"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智能主体系统的车道变换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斌 《中国公路学报》2005,18(3):104-108
为更加真实地反映车道变换行为,建立具有良好性能的车道变换模型,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分析了车道变换的基本条件。引入智能主体(Agent)理论,将Agent与车道变换行为联系起来,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的车道变换模型框架;给出了车辆MAS的结构,抽象了各Agent成员的元组构成,给出了各Agent成员的工作原理与执行流程;基于多智能系统工程方法(Multi-A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Methodology,MASEM),给出了车道变换的仿真流程并得到仿真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在2 km长的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上,在30 s时间内,利用提出的车道变换模型仿真得到的车道变换车辆次数与实际情况相差8%;在该时段内任意瞬间,正在执行车道变换的车辆数目与实际情况相差仅1.67%。  相似文献   

19.
部队演习、驻训等大规模机动时,主要采取成梯队式的摩托化机动,车辆动用数量多,车队的行车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军车辆成梯队摩托化行进时,一般统一开启警示灯或近光灯,但长久使用警示灯或近光灯,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日间行车灯作为一项新型车辆信号灯具的出现,功能更齐全,安全性更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当前部队车辆摩托化机动中使用警示灯或近光灯的主要功能及不足警示灯是采用彩色灯光或暴闪方式警示周围人或车辆,主要功能是车辆发生事故、故障或视线不好的情况下开启,更容易让其他车辆识别;近光灯是车辆使用远光灯而遇见对向行驶的车辆时变换的灯光,主要功能是为了避免灯光照在对向行驶来的车辆,以防远光灯的强光射向来车驾驶员而发生意外情况。百十余辆军车在道路上行驶,列队数千米,统一开启警示灯或近光灯,场面看上去很壮观,却给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交通拥挤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不规范的交通行为造成的,它影响着交通流运行,如缓慢车道变换可能造成交通拥挤甚至堵塞。文中以单方向二车道为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缓慢车道变换与交通拥挤的关系;以饱和度为指标,分析了拥挤与交通量和交通流密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到达车流量和车流密度越大,缓慢车道变换造成的交通拥挤越严重,需对缓慢车道变换加以管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