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以某越野车车架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刚度和模态分析,验证了该车车架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发现该车架一阶模态频率和发动机怠速运转频率非常接近容易引起共振这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以车架零部件厚度为设计变量,保证车架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不降低的前提下,以一阶模态频率大于27 Hz为约束条件,以车架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尺寸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车架的总质量下降2.14%,同时弯曲刚度提高显著,扭转刚度略有提高,一阶模态频率从24.616 Hz提高到26.970 Hz,避开了发动机的怠速运转频率,优化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4.
5.
对某货车车架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有限元法和试验验证该车架存在局部应力过大的问题,但是整体可进行轻量化改进,利用拓扑优化理论进行优化分析,根据优化结果和生产实际,给车架增加一根横梁以消除其应力集中现象;根据静态灵敏度分析确定弯曲应力和体积对厚度的灵敏度,并找出敏感部位,通过优化计算提出轻量化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泽昭;谷雪松;李亚妮;冯坤;习吕鹏 《汽车工艺与材料》2024,(7):34-39
为提升整车轻量化程度,依据等强度原理和迭代优化方法,采用6082-T6铝合金挤压型材,参考钢制车架结构,设计一种轻量化新能源牵引车车架。通过有限元建模仿真、简支梁模拟计算、多通道台架模拟分析和实物台架试验,对静强度、弯曲刚度、扭转疲劳强度性能进行安全验证,最终车架方案的静强度最小安全因子为1.11,弯曲刚度为1.06×1013 N/mm,且40万次扭转疲劳试验未失效。结果表明,新设计的新能源牵引车车架满足性能要求,在钢制车架基础上实现降重40%。 相似文献
7.
在ANSYS9.0中以梁单元理念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在材料、梁截面一致的情况下,计算上浮式、下沉式两种车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确定出更优化的车架结构;在较优的车架结构基础上,换用多种截面类型的梁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出满足强度和刚度时梁的最小截面积,实现车架的轻量化,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8.
9.
10.
根据客车骨架-车架系统的强度状况,结合车架结构的特点,采用分步优化方法对客车架部分结构进行强度优化探讨,通过结构优化使结构应力的均匀性昨的改善,结构质量也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1.
12.
对内高压成形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工艺过程、技术特点、生产线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某副车架内高压成形实例,展示了内高压成形工艺技术在汽车轻量化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在车身概念设计阶段优化薄壁梁的截面,提出了截面几何属性算法和截面形状比例向量控制法;在自主开发的车身概念设计系统VCD_ICAE中,开发了截面辅助设计模块和截面优化模块;在此基础上,运用PSO优化算法,进行了多约束条件下车身梁截面厚度和形状的优化;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最优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法获得样本数据,并用响应面方法构建了滑移门开启过程平顺性、NVH性能多学科系统的近似模型。以滑移门上中下3根导轨形状、门内外板和加强板厚度等作为设计变量,利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此近似模型进行优化,结果提高了滑移门开启过程中平顺性和NVH性能,减轻了滑移门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多功能电动车车架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车架作为汽车总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设计在汽车总体设计中至关重要。为进一步合理优化车架的性能,提高车辆的轻便性和工作效率,文章以某型多功能电动车车架设计为例,用ANSYS软件进行优化分析,阐述了拓扑优化的设计方法。通过优化,提高了车架的总体性能及材料的利用率。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可以在改善结构性能的基础上实现材料的最优分布,减轻了结构质量,节省了设计成本。其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承载机构的优化设计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专用汽车造型和轻量化设计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专用汽车的造型和轻量化设计的重要性,并结合造型设计的原则和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情况提出了现阶段提高我国专用汽车设计水平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handle the direction of a vehicle according to the driver’s intentions and control the disturbance from the road surface while supporting the vehicle body. The sta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ystems are critical factors for the ride comfort and the directional stability. In the layout stage, the hard points of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s are determined. In the next design stage,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system, including gearboxes, springs, shock absorbers, and control links, is carried out. While the optimal hard points of a suspension are determined at the precedent design, interference with other peripheral components should be carefully examined in the detailed design process. In the case of the design point change should be made to avoid the interference, subsequent position and shape changes of the link mechanism are required.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to examine the optimization of suspension compliance characteristics with chassis design changes and the durability performance of the modified design. This study proposes an integrated analysis method for the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the durability evaluation of such optimized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the rear independent suspension for a military vehic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