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接触非线性,利用ANSYS软件实现了改进的新型自翻车车体非线性静强度分析,突破了国内外因自翻车模型庞大,结构复杂,接触边界条件繁多而带来的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的困难.分析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自翻车体倾翻机构、八字面挡铁、活动卸货门等关键构件间特有的接触情况,更切实际地模拟了倾翻机构的工作状态,减小了仿真分析的误差.细述了自动倾翻车体结构建模过程中接触部件间的细节处理.通过接触非线性分析计算,得到了关键位置的应力分布情况,车体结构静强度与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载重80 t气动自翻车倾翻气缸的设计要求、主要结构、制造工艺难点、技术要求等内容。产品经实际运营表明,该倾翻气缸使用性能良好,气密性优,能满足载重80 t气动自翻车倾翻卸货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子睿  杨亮  刘磊  孙宏方 《铁道建筑》2015,(10):140-143
由于列车的蛇行运动,车轮对钢轨除有一垂向偏心作用外,同时还有一大小随机的水平力作用,从而引起动态轨距扩大,而钢轨倾翻扭转是引起轨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我国现场轨道状态,针对安装弹条Ⅱ型扣件的60 kg/m钢轨和75 kg/m钢轨倾翻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以有限元法为基础建立的钢轨倾翻量计算方法是可行的;相同荷载作用在钢轨跨中较作用在节点引起的钢轨轨头横移量略大;在同样荷载作用下,60 kg/m钢轨的倾翻量略大于75 kg/m钢轨的倾翻量。  相似文献   

4.
阐述KF60(80)型自翻车车体倾翻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其倾翻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提出预防自翻车"扣斗"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由于列车的蛇行运动,车轮对钢轨除有一垂向偏心作用外,同时还有一大小随机的水平力作用,从而引起动态轨距扩大,而钢轨倾翻扭转是引起轨距扩大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我国现场轨道状态,针对安装弹条Ⅱ型扣件的60 kg/m钢轨和75 kg/m钢轨倾翻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以有限元法为基础建立的钢轨倾翻量计算方法是可行的;相同荷载作用在钢轨跨中较作用在节点引起的钢轨轨头横移量略大;在同样荷载作用下,60 kg/m钢轨的倾翻量略大于75 kg/m钢轨的倾翻量。  相似文献   

6.
列车在小半径曲线(R=250m)地段运行时,钢轨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在这些作用力的方向上必须要强化一些弹性支撑,以防止钢轨在枕木上移动、倾翻及轨距扩大等,这些弹性支撑通常采用轨距杆和轨撑。本文主要研究采用轨距拉杆和轨撑作为强化部件,在各种技术状态下的钢轨倾翻稳定,提出钢轨倾翻稳定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7.
KF70-VEN型自动倾翻车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诗卫  彭燎 《铁道车辆》2007,45(12):9-12
介绍了KF70—VEN型自动倾翻车的技术参数、主要结构特点、试验结果及车辆强度计算,分析了车厢倾翻稳定性和车辆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前,铁路货场使用的起重机械以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门吊)为主.门吊发生的风灾事故以倾翻、脱线等较为常见,门吊倾翻事故的发生,其后果是严重的,常常使门吊本身或其他设备受到重大破坏,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铁路起重机防倾翻安全装置的研究、制造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摆式列车倾摆机构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目前国外摆式列车倾摆机构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从理论上对2种广泛运用的倾摆机构——四连杆和滚动导轨倾摆机构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合理的前提下,滚动导轨式倾摆机构可以降低对作动器推力的要求,同时增加倾摆机构的回复刚度,采用较小的作动器即可满足车体倾摆要求。  相似文献   

11.
12.
肋板式挡墙是一种依靠肋板与肋板间土体的摩擦效应平衡墙背土压力的新(轻)型支挡结构,其稳定性受肋板形状的影响显著。开展由纸质肋板和有机玻璃面板构成的肋板式挡墙砂箱模型试验,研究3种典型肋板形状对肋板式挡墙稳定性影响规律,分析在极限稳定状态下肋板形状与肋板面积的内在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肋板形状为上小下大的正立三角形肋板面积最小,其次为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肋板,而矩形时所需的肋板面积最大。相对于矩形肋板,正立三角形肋板的面积节约率均值约为25.5%,底部约束的倒三角形肋板约为12.7%,倒三角形肋板约为6.3%;矩形、正立三角形和底部约束的倒三角形肋板式挡墙均为绕墙趾转动的倾覆破坏模式,倒三角形肋板式挡墙则随肋板间距减小由沿墙底滑移破坏模式转变为倾覆破坏;墙体肋板布置间距由疏至密变化,处于极限稳定状态的肋板式挡墙所需肋板长度呈非线性减小趋势,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Simpack建立稳定轮失效而安全轮正常工作的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根据安全性及舒适性评价指标,研究在横风作用下稳定轮失效对车辆的安全性及乘客舒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横向风条件下,稳定轮失效的单轨车辆仍具有一定的安全运行能力,通过曲线时不会发生倾覆;但抗倾覆稳定性变差,在直线或曲线时乘客舒适性恶化。建议稳定轮失效后车辆应减速行驶,尽快到邻近站点疏散乘客。  相似文献   

14.
在强侧风作用下,作用于列车的气动力迅速增加,严重影响列车运行的稳定性。本文基于三维、非定常N-S方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货物列车在青藏线路堤上强侧风作用下运行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棚车、集装箱平车、敞车和罐车4种类型货物列车所受气动力。将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升力、侧向力和倾覆力矩均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说明:随着侧风速度的增大,作用于棚车、集装箱平车、敞车、罐车的侧向力及倾覆力矩均显著增大;在强侧风作用下,棚车所受侧向力及倾覆力矩最大,故棚车在强侧风作用下较易发生倾覆事故,而罐车所受侧向力及倾覆力矩最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一种分析车辆在横风作用下运行安全性的简化方法。基于标准EN14067-6中简化三质量模型和气动系数的预测公式,编制Matlab程序绘制国内某速度160 km/h动力车的风特性表,对该动力车在横风作用下运行安全性做出评估。三质量模型力矩平衡公式表明若未平衡力方向和横风风向同向,车辆运行时更容易被倾覆;由风特性表可知,该动力车在横风风速为33 m/s作用下,车辆不受未平衡力时,安全运行速度可达到200 km/h。因此该动力车过曲线遇到恶劣的横风时,应及时调整车辆运行速度到均衡速度附近,可以保证运行安全。利用三质量模型力矩平衡公式和预测公式可以简化地评价车辆在横风作用下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双梁式架桥机横向稳定性分析及防止倾覆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铁路架桥机既是铁路桥梁架设的专用设备,更是集机、电、液技术为一体,具有起重、运输等机械特点的综合型设备,评定其技术性能最为重要的就是其是否具有安全可靠性。分析总结我国铁路史上架桥机历次的倾覆事故得知,绝大多数是由于整机的横向失称而造成的。因此,架桥机的横向稳定是确保其安全可靠的基础,任何拥有或使用该机的单位都要围绕这一特性制定一系列规程及措施。铁道部第二工程局近二十年主要使用双梁式架桥机,因此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内外相关规范关于桥梁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方法与脱轨荷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U形梁在保持抗倾覆稳定性下的最大侧向碰撞荷载,对比了欧洲规范EN 1991-1-7:2006和TB 10002-2017《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中U形梁的抗倾覆稳定性计算式。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腹板侧向承载力进行仿真分析,明确了U形梁在侧向撞击作用下的失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2种规范计算得到的最大侧向碰撞荷载有所差异,但均大于3.5 MN;列车脱轨情况下的脱轨荷载模式和作用位置对U形梁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显著;U形梁跨中区域加载侧的底板和腹板在侧向位移加载模式下发生了大面积塑性损伤,腹板还发生了明显的侧向变形;U形梁在侧向撞击作用下的失效模式表现为腹板侧向承载力达到极限而发生破坏,通过拟静力分析确定U形梁腹板侧向极限承载力为1.5 MN,结构整体不会倾覆失稳。在设计和使用阶段应对U形梁腹板的损伤和承载力评估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叙述铁路计量工作的基本特性,从计量管理工作在新时期铁路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视角出发,论述铁路局计量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和新目标,探讨铁路局如何又好又快实现计量管理工作新任务、新目标的技术举措。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轨道电力牵引的工程演化历程,引述了新世纪新能源政策下的需求,提出了未来时期轨道电力牵引的能源策略思考,从学术思想上和新产品研发实践上探索引领之道。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城际铁路运输需求,首先对已开通运营的城际铁路所采用列控系统进行分析,确定为适应新建城际铁路新需求列控系统需要改进的方面,研究新建城际所需要的列控系统应具有的特点,并分析新系统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初步方案和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