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准确模拟Q1黄土直剪受力状态的硬化响应,提出单屈服面扩展模型。以典型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附近Q1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固结排水直剪试验获得一系列硬化响应,并获得模型常数;运用MATLAB实现模型数值计算,并模拟验证试验结果;同时,对模型屈服面的敏感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单屈服面扩展模型可准确描述Q1黄土直剪硬化力学响应;Q1黄土硬化参数为0.35~0.02;含水率和硬化参数影响屈服面大小和弯曲状态;随着含水率增加,逐渐出现较低硬化参数的屈服面,而较高硬化参数的模型屈服面逐渐消失。单屈服面扩展模型丰富了岩土接触面本构模型,并为接触面滑坡的变形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突破目前将场地模型便捷地应用到BIM正向设计的瓶颈,本文提出了轻量化场地模型生产及模型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分析了场地模型数据架构,利用LOD原理实现场地模型轻量化处理;然后基于现有场地模型质检规范,提出了改进质量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和阈值区间,利用质量分数检验产品质量;最后通过实际工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桩基质量综合评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一种桩基质量的模糊评定方法,该法的特点是:用类比法对非定量因素定量化,建立隶属函数;根据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因素权重;采用加权平均模型作为综合评判模型;用非对称贴近度法划分桩基质量;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军用车辆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合理的车辆运用模型是获取车辆动态信息的关键性工作,章给出了车辆运行中动态时间(函数)的概念以及获取方法;描述了车辆运用动态向量的诸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动态时间的车辆运用向量各状态时的计算模型;最后利用车辆动态信息构成的诸要素,建立一些车辆运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探索民航安全管理中模型的引用发展,基于比较安全学方法,对比分析ICAO安全管理手册中SHELL模型和REASON模型。根据比较安全学的研究模式,构建了2个模型基于时间维、知识维和空间维的三维比较研究模式;从时间维角度,比较分析2个模型的开发思路和评价侧重点;从知识维角度,对比分析2个模型在组成要素和功能作用上的不同;从空间维角度,对2个模型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个模型在民航安全管理的应用领域和价值有相似性,但在风险致因分析侧重点、分析路径、分析范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不同安全管理需求方面2个模型存在各自的优势,因此在今后的模型应用以及新模型的开发可借鉴2个模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判混凝土桥梁综合性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点,为其综合性能影响因素构造了层次结构且加以标准化;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混凝土桥梁性能的定量综合评判模型;通过一实例说明了该评判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汽车碰撞事故再现模型病态问题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解决汽车碰撞事故再现模型病态性的问题,采用汽车碰撞模拟法分析了参数变化对模型病态性的影响;以矩阵扰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模型病态性的本质;提出了通过处理原始方程组解决模型病态性的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6,(27):36-36
一、“省油重卡”继续热销重卡市场 我们看看下面用户的收益模型:用户收益:总收入-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变动费用=油耗+过桥过路费+司机费用+维修保养费+治超罚款+误工费+事故处理费+其他零星费用;固定费用:折旧+养路费+保险费+车辆年审费+其他费用;根据用户收益模型可知道,用户收益的高低实质上决定于总收入和变动费用两个指标,总收入的提高主要依靠货运量来保证的;在变动费用模型中,主要是依靠油耗来降低单位成本。  相似文献   

9.
驱动桥集成建模系统概要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效华  余剑飞  龙思源 《汽车工程》2003,25(1):39-41,77
利用面向对象的特征建模方法,从分析系统功能需求出发,构建驱动桥集成建模过程的对象-关系模型;通过提取驱动桥的共同特征,建立驱动桥总体及组件的特征几何及其语义;采用C语言中的“类”对系统功能模块和控制模块元素及成员函数进行封装;拟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几何模型中的受力件进行强度校核;通过有限回溯,以期值得优化的驱动桥产品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0.
孙玉武 《东北公路》2002,25(2):91-92,43
针对现有经济评价模型体系中单一车型的局限性,建立分车型车速流量模型和车速成本模型;采用分车型交通量代替客货运周转量来计算直接经济效益,并对效益分项作以改进,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合理性;依据公路建设目前期工作全过程,开发可独立运行的实用技术系统软件的经济分析与评价模块。  相似文献   

11.
采用Brooks&Corey土水特征曲线公式对Green-Ampt模型中入渗剖面的非饱和过渡区进行计算,得到优化的Green-Ampt公式;引入湿润层重分布比例函数的概念,采用Seep/W模拟非饱和土壤水分性质数据库(UNSODA)中256个样本10种类型土的降雨入渗过程,得到湿润层重分布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基于本文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湿润层重分布函数及Frdlund抗剪强度公式,推导出改进的边坡稳定计算公式;以陕北延安地区樊庄Q2黄土高边坡为算例与前人修正过的Green-Ampt模型解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新模型的适用性,经验证本文改进的Green-Ampt模型适用性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3C非标检测设备整体多领域优化要求,介绍一种基于Digital Twin模型的3C非标检测设备优化设计方案。此优化设计方案主要采用Digital Twin模型包括信息模型、数学模型以及三维模型。其中信息模型用于描述设备结构、参数以及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学模型则作为3C非标检测设备优化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三维模型用于模型动画仿真以及结构参数获取。将Digital Twin与3C非标检测设备监控数据相结合,共同实施设备优化设计,并将设计应用于工程实践,确认设备优化设计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树盛  黄卫  葛华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8):122-125,146
Mixed Logit模型参数的分布形式的选择对模型物理意义的阐释和模型的实际应用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选取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均匀分布3种代表性分布函数进行分析,以Daganzo1979年应用Logit模型进行交通方式划分模型标定所采用的原始数据进行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Logit模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Mixed Logit模型对原始数据的拟合性更好;3种分布函数分别适应于不同特点的参数;Mixed Logit具有更为丰富的物理意义,对个人选择交通方式的偏好信息表达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14.
事故预测模型是广泛采用的交通安全定量分析方法,但往往要求具有完备的道路、交通和事故数据。然而,基础数据相对不健全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例如仅有发生事故路段或者交叉口的相关属性特征(即零截尾数据)。为此,为确保基础数据不全的情况下交叉口事故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零截尾的广义负二项回归模型;采集了246个非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与事故数据,采用传统负二项模型和新提出的零截尾负二项模型对全数据和零截尾数据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针对截尾数据的分析中,零截尾负二项模型明显优于传统负二项模型,并且零截尾负二项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与基于全数据的负二项基准模型的估计值非常接近;在所有模型中,交叉口的主路交通量和支路交通量与交叉口的安全性之间存在较大的正关联。此外,同等条件下,十字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高于T形交叉口的事故数量;利用传统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截尾数据得到的事故预测模型与使用全数据的基准模型有显著差异,其结果不可靠;采用零截尾负二项分布模型的参数结果与基准模型基本一致,截尾模型的置信区间包含基准模型相应的参数估计值。当受条件所限无法获取全部数据时,可以考虑使用零截尾负二项模型进行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15.
竖曲线上的车速、视距及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运行车速的模拟多从平曲线着手,涉及到竖曲线的研究不多;另外,现有竖曲线视距模型也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从竖曲线的车速入手,介绍了代替竖曲线中常用的计算行车速度的运行车速模型,并加以对比,选出较为符合实际的运行车速模型;并提出竖曲线的NCHRP视距概念,代替从AASHTO视距模型在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引入分段式三次抛物线的概念,用以代替竖曲线中常用的圆曲线,以实例证明其优越性,对我国的线形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天飞  李波  朱冰  赵健 《汽车工程》2023,(9):1646-1654
超声波雷达是自动泊车系统最常用的环境感知传感器,而超声波雷达的精确建模是自动泊车系统仿真分析的难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大气条件影响的超声波雷达建模方法,将空气温度、湿度、大气压力这3项大气条件纳入建模体系。首先分析了超声波雷达的工作机理,明确了超声波雷达模型应由检测范围模型与检测距离模型两部分组成;而后推导了大气条件、目标物特性和超声波吸收能量损失、传播能量损失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检测范围模型;并根据大气条件求解真实声速,进一步将距离真值修正为真实超声波雷达检测值,建立了检测距离模型;最后对建立的超声波雷达模型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超声波雷达模型可以精确模拟超声波雷达在自动泊车场景中的检测范围与检测距离。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下击暴流风场高精度数值模拟,基于冲击射流模型开展稳态下击暴流数值模拟,引入网格滑移技术实现下沉气流移动效应的模拟,研究下击暴流移动过程中的风场演变规律;提出以实测数据为目标的下击暴流模拟参数优化方法,将目标风速时程抽象为若干特征点,通过模拟特征点与目标值的误差建立目标函数;将代理模型引入下击暴流模拟参数优化的过程以提高计算效率,并通过数值模型计算设计样本点响应来训练代理模型;通过5组测试算例验证Kriging模型的代理精度和参数优化方法的可行性,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以安德鲁斯空军基地(AAFB)所监测的下击暴流风场为目标进行模拟参数优化,并基于此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下沉气流喷口速度Uj、喷口移动速度UT和环境风速Ub的相对值是影响下击暴流平均风速时程时变特征的关键因素;在参数优化过程中引入代理模型替代数值模型参与优化迭代,极大地提高了参数优化的效率;基于最优参数进行数值模拟,显著提高了下击暴流数值模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与主应力旋转密切相关的土体变形非共轴性对隧道工程数值变形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考虑土体变形非共轴性的本构模型对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问题开展有限元分析。首先,在考虑双曲硬化法则的Drucker Prager模型中引入角点型非共轴流动法则构建非共轴模型;然后,推导该模型的半隐式应力更新算法的理论迭代格式,并编写相应的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从而将该模型在ABAQUS/Standard分析模块中进行数值实现;最后,建立平面应变条件的隧道开挖有限元模型,分析考虑非共轴性的主应力旋转对隧道开挖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 1)隧道开挖会在隧道腰部发展出2条交叉的塑性带,分析模型中非共轴塑性模量越小,塑性带延伸越远; 2)随非共轴模量的减小,开挖面周围土体主应力旋转的区域和程度变大; 3)本构模型的非共轴效应越强,隧道开挖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值越大,地表沉降曲线的沉降槽越深; 4)隧道收敛变形中,顶部和侧面向隧道内收敛变形的程度会随模型非共轴塑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交通枢纽选址与网络设计同时优化的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到交通枢纽时交通网络的反作用,提出了交通枢纽选址与网络设计同时优化问题;给出了描述该问题的以规划者为领导者、以出行者为跟随者的双层决策模型,这种模型是基于交通均衡分配的;最后,探讨了求解此模型的算法,并给出了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20.
波浪作用下悬浮隧道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流体一结构耦联效应,利用非线性波浪力计算方法,建立了悬浮隧道结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并用ANSYS有限元软件实现了求解。通过两种计算模型的悬浮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对比表明:小位移情况下,两种模型计算得到悬浮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值差别较小;大位移情况下应采用非线性模型,采用线性计算模型得到悬浮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值出现较大偏差;悬浮隧道单跨长度以小于200m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