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电热张拉蒙皮的特点及设计依据,对侧围蒙皮张拉后的几种焊接方法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客车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侧围蒙皮添加预应力和不添加预应力两种情况对客车结构强度的影响,为客车生产企业确定侧围蒙皮张拉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设计和工艺两方面探讨客车两侧张拉蒙皮变形的影响因素及产生机理,并提出车间实践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供同行改进张拉蒙皮质量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张拉强化蒙皮新工艺在客车侧围蒙皮上的实际应用、主工艺参数的选择及使用效果等。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合理吊杆张拉方案,基于常用的张拉方式,提出了5种基本张拉顺序,给出了吊杆张拉方案的合理性准则,结合某钢管混凝土拱桥工程实例,采用MIDAS 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11种吊杆张拉方案,探讨了各方案对应的结构受力状况。结果表明:对称依次张拉吊杆施工方便,但易造成构件局部应力过大,影响结构安全,宜从拱脚区向拱顶区对称依次张拉吊杆;对称交替张拉吊杆可使构件应力分布更均匀,利于保证结构安全,宜从四分区或拱脚区开始对称交替张拉吊杆;与单批次吊杆张拉相比,采用多批次吊杆张拉可显著降低构件应力和吊杆张拉控制力,可考虑将对称依次张拉和对称交替张拉相组合的多批次吊杆张拉方案。  相似文献   

6.
温战海 《客车技术》2009,(3):37-38,42
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侧围蒙皮涨拉工艺,并对如何提高客车侧围蒙皮质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客车侧围蒙皮是车身外表面展示品质、外观及造型的重要平台,其表面平整度决定了客车品质和车身外型造型的效果。本文针对客车侧围蒙皮涨拉焊接生产过程出现的常见质量问题,简要剖析了问题原因,重点分析了对涨拉焊接过程工艺的研究改进,达到提升侧围蒙皮整体平整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客车预应力蒙皮的张拉工艺及其在丹东汽车制造厂的应用情况。采用整张预应力张拉蒙皮,可使客车外蒙皮产生一定的内应力,使其蒙皮表面绷紧,平整光滑,流畅美观;同时可消除客车行驶过程中蒙皮产生振颤噪声和鼓动声,使乘客乘坐舒适。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斜拉桥平行钢绞线拉索以索力控制张拉时需多次重复张拉的复杂操作工序,并减少由此产生的累计误差,同时使得张拉完成后每股钢绞线拉力分布更均匀,选择以钢绞线的无应力长度作为控制张拉的对象,设计了以无应力长度控制钢绞线逐根一次张拉到位的施工方案,并对其进行优化。考虑拉索的几何非线性,建立单根钢绞线的几何状态方程,确定其在目标索力下控制张拉的无应力长度;在实际施工中以该无应力长度控制张拉单根钢绞线,运用分阶段局部寻优的数值方法,考虑实际施工误差和塔、梁变形等因素,对实际施工索力与设计目标索力之间存在的误差进行修正,寻求对应实际工况的控制张拉无应力长度,以实现一次张拉到位、张拉完成后每根钢绞线拉力相等且成桥索力也更精确的目的;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算例模拟实际工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给定的设计成桥目标索力,采用无应力长度控制张拉方案可一次张拉到位,考虑施工误差进行优化后控制张拉的无应力长度与对应实际工况的无应力长度相差较小,经过二次优化后,施工张拉索力与设计目标索力的相对误差为0.72%,且张拉完成后每根钢绞线拉力相等,满足施工要求;相关计算程序经固化后嵌入智能千斤顶可用于斜拉索张拉施工。  相似文献   

10.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来说,预应力的施工控制是桥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如何准确地控制锚下张拉力对桥梁施工质量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钢绞线回缩量等参数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存在较大偏差,如果在张拉施工时仍按设计值张拉钢绞线,可能造成预应力储备不足或超张拉等情况发生。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绞线张拉力的施工控制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调整锚下张拉控制应力的计算理论。结果表明,孔道摩阻系数、孔道偏差系数、钢绞线回缩量等参数对预应力控制影响较大,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前应通过试验获得预应力张拉所需的各项控制参数,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钢绞线张拉所需锚下张拉控制应力。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桥梁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地锚式悬索桥,自锚式悬索桥先梁后缆的施工方式,使其张拉过程具有显著的可优化性。依托小龙湾自锚式悬索桥工程实例,对自锚式悬索桥张拉过程控制原则、控制目标进行了分析,在满足桥梁结构受力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接长杆数量、索鞍顶推次数、千斤顶数量和张拉批次,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完成吊索张拉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小龙湾大桥张拉全过程,根据吊索张拉安全系数、桥塔及加劲梁允许最大压应力、最小拉应力等指标,提出适用于该桥的张拉控制方案。对比分析了成桥状态与张拉过程中吊索的最大索力,发现在跨中14~16号吊索索力较成桥状态索力有所增加,但均能满足张拉过程吊索安全要求。对吊索张拉过程中桥塔及加劲梁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发现在张拉14~17号吊索时,桥塔、加劲梁等混凝土构件应力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简化侧蒙皮的安装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及节约生产成本,采用整体滚压成型、张拉单面点焊的侧蒙皮安装工艺,代替原侧蒙皮粘接工艺。通过调整焊接规范参数、张拉压力、工艺流程等工艺手段,对引进的侧蒙皮安装工艺进行改进试验,并成功地应用于现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钢管拱桥吊杆张拉过程中主拱会产生扭应力和拉应力的问题,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异形钢管拱桥吊杆分级不对称张拉施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确定单级张拉力的大小及张拉顺序对控制主拱扭曲应力和拱脚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有明显效果。以章江大桥吊杆张拉为工程依托,因同组吊杆张拉空间位置重叠,不得不错位张拉,由此在张拉过程中钢管主拱会产生扭曲应力,且拱脚部分区域混凝土可能会产生拉应力,根据建模计算,确定单级张拉力的大小及张拉顺序以控制主拱扭曲应力和拱脚混凝土不出现拉应力,根据单级张拉力的大小再确定分级数。通过优化施工方法并分解施工步骤以达到节约成本,保证安全质量为目的,对章江桥吊杆进行分级不对称张拉施工。该施工方法是一项具有较高技术难度和创新价值的技术工作,通过对特殊复杂结构的分析将施工流程再次分解,以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对同类型多次超静定预应力结构施工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干沟桥平面有限元模型,运用无应力状态法对拱桥的吊杆张拉顺序、张拉次数及张拉时机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得到了较为合理的2轮张拉的吊杆张拉方案,并成功运用到施工控制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模型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确定了双层U形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程序。比较张拉后模型内部传感器测试的预应力效应和采用空间有限元分析的应力结果,可以检验U形预应力筋张拉后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预应力状态,从而得出张拉程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正确的张拉操作程序,不仅能将实测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控制在规范之内,而且能使得张拉后的预应力效应达到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张拉试验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张拉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的重要环节,为考察预应力张拉时混凝土空心板的影响,采用多点同步张拉顺序对30m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了张拉试验。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并探讨了在各级张拉荷栽下梁体应力及变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客车侧围应力蒙皮存在的缺陷,简要介绍几种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张拉程序设计是保证预应力张拉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文中针对浙江某跨铁路桥的超长悬臂盖梁预应力张拉,结合有限元分析法,设计了13种不同张拉程序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预应力张拉批次、箱梁荷载施加批次及张拉顺序对超长悬臂盖梁结构安全和施工便利性的影响,设计出既满足结构安全又施工便捷的张拉程序。  相似文献   

19.
梁拱组合体系桥充分发挥梁受弯、拱受压的结构特性及其组合作用,结构受力较为复杂,为使成桥内力及线性符合设计要求,吊杆张拉控制非常重要。为避免多次张拉,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MIDAS CIVIL建立全桥施工阶段模型,据现场实测不断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假定吊杆初张力及张拉顺序,进行正装迭代分析,比选吊杆张拉最佳方案。在吊杆张拉过程中利用频率法测量吊杆索力变化,对主梁及拱肋应力应变、主梁及拱肋变形进行同步监测。实践证明,根据优化方案进行吊杆张拉,可以满足拱肋、主梁受力及线性要求,成桥后索力与设计索力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避免了吊杆多次张拉调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延边公路客车厂97D型大客车电加热预应力蒙皮工艺残余应力的电测实验与有限元分析,提出了该工艺实施过程中的最佳方案及安全使用的依据。实验与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表明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预热张拉残余应力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