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舰船动力装置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是有效抑制低频振动,提高舰船隐蔽性和安全性、改善工作环境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近年来针对舰船动力装置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舰船主机及其动力装置主动隔振技术研究;舰船辅机--海水泵主动隔振技术研究;动力装置主动吸振技术研究;舰船结构主动消振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舰船振动噪声水平直接关系到其隐身性能,会严重影响舰船的战斗力和生命力。隔振浮筏以其优良的隔振性能和紧凑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舰艇的动力设备中。文章介绍了浮筏隔振系统的发展概况以及浮筏隔振技术的发展现状,论述了隔振浮筏结构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当前浮筏隔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夏任红 《船舶》2006,(6):41-43
根据振动控制理论,应用隔振技术基本原理,分析了某型舰船双层隔振装置的结构性能特点,介绍了几型隔振器的应用情况,望能对我国舰船机械设备隔振装置的应用研究提供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军舰在海上作战过程中,其隐蔽性非常重要,而船舶的噪声性能直接决定了其隐蔽性。本文针对舰船运行过程中的线状谱噪声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结合混沌控制理论和非线性振动技术,设计舰船的隔振系统,并对该隔振系统建立函数模型。试验表明,基于混沌隔振技术的舰船降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舰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海上航行安全稳定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舰船隔振系统,其气囊隔震器的承载性较强且固有频率不高,具有较高的驻波频率,所以在舰船振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既有研究结果显示,充气压力会直接影响气囊刚度,伴随充气压力的不断提高,气囊的刚度也会随之增大,非线性特性明显。在舰船隔振系统研究领域,为确保舰船隔振效果,需合理地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必要的验证,确定舰船隔振系统的有效性,为舰船海上航行提供必要保障。为此,有必要重点研究并分析舰船隔振系统数学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舰船主动隔振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舰船隔振系统介绍了被动隔振和主动隔振概念;总结了舰船主动隔振常用作动器以及隔振系统的建模方法;概述了主动隔振系统的主要控制方法;最后对舰船主动隔振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简短的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根据振动控制理论,应用隔振技术基本原理,分析了舰船电器设备安装隔振元件的必要性,综述了隔振抗冲击元件在舰船电器设备振动冲击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舰船浮筏隔振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着重对舰船机械噪声控制技术中的浮筏隔振技术加以讨论,对浮筏隔振技术的方法、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某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舰船管路隔振装置是降低管路振动传递及提高舰船声隐身性能的重要部件,采用高效的管路隔振器可有效地降低管路的振动和噪声。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舰船管路隔振器,并针对海水管路系统制备了管路隔振器装置样机。为验证新型管路隔振装置的性能,开展了管路隔振装置的静刚度、固有频率、隔振效果、抗冲击和破坏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管路隔振器具有良好的静动态力学性能。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管路隔振器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浮筏隔振是从传递路径上控制舰船机械噪声的重要措施之一,浮筏减振装置以可靠、轻质和高效隔振的优势逐渐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重视与广泛应用。以浮筏筏架和浮筏减振装置的轻量化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多种浮筏筏架轻量化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浮筏减振装置整体轻量化新思路,可为浮筏设计提供参考。文章的研究不仅可以减轻浮筏减振装置的自身质量,而且有利于舰船减小推进器的推力需求并降低噪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舰船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11.
舰船上层建筑由于有众多的仪器设备,因而其隔振与抗冲击性能受到重视.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某舰船上层建筑进行了隔振与抗冲击设计以及动力学特性分析.为了揭示舰船上层建筑的振动与冲击响应规律,模拟分析了上层建筑的隔振形式以及隔振参数对来自机舱振动传递的影响,探讨了水下非接触爆炸载荷,包括爆炸冲击波以及爆炸产生的二次脉动对舰船上层建筑的影响,为舰船的隔振与抗冲击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舰船总体设计师的角度,论述了水面舰艇装舰设备特别是辅机声源弹性安装方式的选定准则。讨论了单级隔振及一般浮筏方式在水面舰艇上的适应性及应用前景,以舰船总体要素及声平衡设计的理念为基础,指出了旋转机电设备被动隔振方式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及单级隔振所能发挥的声学潜能。  相似文献   

13.
从舰船总体设计师的角度,论述了水面舰艇装舰设备特别是辅机声源弹性安装方式的选定准则。讨论了单级隔振及一般浮筏方式在水面舰艇上的适应性及应用前景,以舰船总体要素及声平衡设计的理念为基础,指出了旋转机电设备被动隔振方式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及单级隔振所能发挥的声学潜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中高频扰动下舰船隔振系统多维隔振的能量波动特性,考虑隔振器的分布参数特性和基础柔性,基于该动力耦合系统中子系统结构的导纳矩阵,推导系统能流传递函数,建立了复杂激励下分散中间质量隔振系统的分布参数解析模型。联系当前舰船隔振系统的应用,设置等中间质量的浮筏隔振系统作为参照组,研究了中间结构的波动效应、隔振器驻波及中间质量与机器质量比对系统振动能量传递的影响机理。分析表明,分散中间质量避免了中间结构的波动效应,降低了子系统间发生动力耦合的可能性;分散中间质量隔振系统可以明显降低目标频段隔振器驻波发生的几率,改善了高频隔振效果;在兼顾舰船设计空间和重量的要求下,适当增大分散中间质量可以拓宽该系统的有效隔振区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提高舰船隔振系统参数匹配度分析的准确性,设计一种舰船隔振系统参数匹配度分析模型。通过船舶当前隔振系统的数据嗅探分析程序,提取监听数据信息并通过变频处理,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设其为无阻尼结构建立振动方程,计算舰船隔振系统结构振动固有频率的灵敏度,依靠通量公式和约束条件建立匹配度目标函数,根据匹配度分析公式,实现当船船舶隔振系统匹配度分析,完成模型的建立。仿真环境下实验数据表明,应用该分析模型获取的匹配度结果,纵向振幅匹配度分析准确率提高了32%,横向振幅匹配度分析准确率提高了27%,可以有效提高舰船隔振系统参数匹配度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舰艇设备抗冲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珍霞  余广平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1):15-17,152
文章介绍了国外舰船设备抗冲击研究的历史和动态,以及国内抗冲击计算研究现状,并针对目前国内在抗冲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舰船设备隔振系统非线性抗冲击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舰船浮筏减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舰船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会引起船舶结构的强迫振动,造成船舶结构的损坏,降低船载精密设备的工作精度。因此,舰船隔振技术一直是船舶工业的研究热点。舰船浮筏是一种新型的弹性减振器,它利用弹性阻尼元件将船载机械设备与船体分离,使船载设备的振动无法直接传递到船体,并通过控制和吸收振动源的弹性波达到减振的目的。本文系统分析了舰船浮筏减振器的结构与原理,建立了舰船浮筏的有限元模型,对舰船浮筏的减振特性进行基于Ansys软件平台的仿真研究,并进行了舰船浮筏的相关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18.
柔性浮筏隔振系统的理论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树桢  陈前 《船舶力学》2012,16(10):1187-1198
舰船浮筏隔振系统是舰艇、潜艇提高声隐身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而功率流是评价隔振系统性能的有效实用方法,文章利用功率流作为浮筏隔振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就筏架和基础结构的柔性变形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与数值分析,发现在低频段刚性和柔性筏架的数值结果基本一致。还研究了负载质量、隔振器刚度和阻尼以及筏架和基础的结构损耗因子对隔振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文中的仿真研究中使用了Adams多体刚柔耦合建模仿真方法分析了浮筏的动力学特性,结果与理论解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丰富我国船舶减振接管选用型谱,同时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减振接管的技术封锁,我国新研制了JYXR系列、CKXT系列和CKST系列等新型减振接管或接头,为船舶管路减振降噪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设计减振接管隔振效果试验台架,验证试验室测量船舶管路隔振性能的可行性,同时对国产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和进口金属软管的隔振效果进行对比试验,探索船用减振接管隔振效果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国产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的隔振效果优于进口金属软管,CKST系列可曲挠接头可广泛应用于舰船研究设计领域。  相似文献   

20.
马建国  帅长庚  李彦 《船舶力学》2021,25(1):120-127
舰船设备的抗冲击性能设计直接关系到其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实用化.本文针对电磁-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抗冲击的设计要求,首先对电磁-气囊主被动混合隔振器进行抗冲击悬挂结构设计并通过仿真和试验获得了混合隔振器的位移载荷特性;其次推导了混合隔振系统中限位器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主被动混合隔振系统在冲击载荷下,不同限位器参数对冲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隔振器抗冲击悬挂结构和隔振系统的限位器能够很好地满足舰船设备对抗冲击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